搜索
高越宽的头像

高越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4
分享

崖下那无人看管的地瓜窖

每每闻到街上烤地瓜那特有的香甜味道时,都会将我内心深处的那一缕,有关地瓜的记忆给勾拉上来,那缕记忆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记忆,而是关于整个岚山人的记忆,说是一种岚山历史的记忆,也未尝不可。

对于地瓜,可以说只要是山东人,几乎就没有不知道的。地瓜、大葱、大蒜这三样特产,更是山东地域特产的标配。曾经有战友老乡在一起聊天时说,每次休假回家探亲的时候,只要火车一进入咱们山东境内,就会出现一种你想像不到的声音。别人就问,什么想像不到的声音?老乡神神道道的说,那个硬座火车在奔驰的时候,车轮和道轨是不是会发出“哐啷、哐啷”的撞击声?

对啊。有人答道。

那进入咱们山东境内是什么声音?

还是这“哐啷、哐啷”的声音啊。

不是!那是你没有用心去听。你如果用心去听了,你会听到那个“哐啷、哐啷”的声音,已经变成了“地瓜大葱、地瓜大葱”的声音。

几位老乡听完后一愣,随后爆发出一阵大笑,笑过之后,竟有几人眼中泪花闪烁,而我也在其中。幸亏我们已是十几年的老兵了,如果换成是第一年的新兵,虽不说大家在一起抱头痛哭,那也肯定是一个个稀里哗啦两眼通红。心中的那一缕柔软,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被轻轻的触及。

地瓜大葱不但香甜脆生,关键时刻也是很煽情的!

好了,今天咱们不谈其他,只说地瓜。

对于地瓜,不只是我没有想到,我的同龄人也都没有想到,就在岚山咱们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想吃地瓜的时候,却只能到外面的市场或者超市里购买,而且地瓜的价格,已经堪比精米细面的价格。这个事实,如果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那是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岚山还是一个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的原生态小渔村。

由于岚山周边以丘陵地形为主,在种植农作物时,也就有了诸多限制,不像平原地区,或者水源充足的地方,还可以种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而在这,只能种植一些耐旱,而且还得考虑到必须高产、适合作为主粮的作物,而地瓜就以耐旱、易成活、关键是高产的特性,当之无愧地成为岚山人民饭桌上的主粮。

每年秋天,天气晴朗的时候,你会发现昨天还是一片碧绿的地瓜秧纵横的土地上,在第二天清晨的时候,已经满地白花花一片。原来是农民们将刨出来的地瓜,连夜加工成地瓜片,然后单片摆开放在田野里,接受秋日阳光的照晒,大约需要三天的时间,才能将新鲜的地瓜片照晒风干。而这三天时间里,晾晒的地瓜干就如此放在村外的地里无人看管,人们的心里甚至没有怕有人偷这个想法,即便是偶尔有经过的羊群或者牛群,牧童们也是早早准备好了应对牛羊抢吃地瓜干的对策,一是加快驱赶牛羊经过的速度。而是用响亮的鞭子或者土块进行恐吓,尽量减少牛羊对地瓜干的糟蹋。

如期晒好的地瓜干,会成为岚山人民一冬乃至一春的主要食物。岚山人民在将地瓜照晒成地瓜干的同时,还会精挑细选一些香甜可口的地瓜,作为一部分过冬的口粮。由于地瓜皮薄水分大,储存的最佳温度在摄氏15度左右,温度高了容易失去水分或者发芽;而温度低于摄氏10度以下时容易僵心坏掉。因此,村里人为了给自家的地瓜找一个不冷不热的地方存放,基本上都会将自家的炕尾留出来,作为自家冬季储存地瓜的首选之地。而炕头的温度因为高于20度以上,当然是不适宜存放地瓜了。

而村里共有九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都要为第二年的地瓜插秧而自行育苗。因此,每个生产队预留出来的地瓜种,可是足足有几千上万斤。这地瓜种的存放可是一件大事,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农业生产,因此,它的存放容不得半点闪失。

或许是受到陕北窑洞冬暖夏凉的启发吧。自我记忆里,每年秋天,生产队里将确定为预留的地瓜种,统一运到了远离村庄的一道黄土崖下。在这崖下,一溜排九座窑洞,这就是专门用于储存地瓜的地瓜窖,常年无人看管。地瓜窖与黄土高坡那边住人的窑洞设计上有所不同,并考虑到了地瓜在储存的过程中存在呼吸的可能,采用了多个单间存放的设计,将上万斤地瓜种分开到单间里,避免了堆积过多容易造成的损伤。对于这样的设计,究竟有没有科学道理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每年秋天放进去的地瓜,第二年春天往外拿的时候,竟仍然一点不变地保持着新鲜的模样。几十年如此。

那个年代,由于家乡还未解决温饱问题,每年过了正月后,家里便开始出现断粮状况。每逢此时,母亲便常常到山里的亲戚家串门,姥姥也隔十天半个月的来看我们一次,每次来都会带来一些吃的用的。即便如此,家里平时也是省吃俭用。在农闲季节,常常是中午饭就不做了,一人一个煎饼垫吧垫吧就行了。在我的记忆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开始联产承包责任制结束,从那以后,不但是我家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是我们村,我们全国绝大部分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此以后,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一步步从只图混个肚儿饱,到追求小康,到现在的追求的繁荣富强的中国梦。华夏儿女五千年的追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刻,终于梦想成真!

回眸过去,在当年如此艰苦困顿的日子里,在我们村,在整个岚山,却没有听说谁家晒在地里的地瓜干丢了,哪个村的地瓜窖被盗过。少年时我还想不明白,为什么里面存满了地瓜的地瓜窖,常年无人看管也没有被偷盗?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家乡的了解,我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家乡有着如此史诗般的文化底蕴,在岚山这片大地上,六百年前,当阿掖山主峰上的烽火台狼烟升起时,就有着一群为抗击海上倭寇,而奋勇拼杀的岚山人;抗战时期为保我中华河山壮丽,以满腔热血驱赶日寇的革命先烈。而新一代的岚山儿女,身体里不仅仍然还在承继着、流淌着英雄的血脉,更是在与大海相伴的世世代代里,具备了海纳百川的胸怀。

这大海般的胸怀,和那种香甜暖心的地瓜味道,不正是人们所追求的人生味道吗?而岚山用了三十年,从一个普通的小渔村,到如今的美丽城市初具规模,而这,才是最让人值得琢磨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