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钢通讯的头像

汉钢通讯

作家群会员

随笔杂谈
201911/21
分享

绿皮火车情结

绿皮火车,是从老家阳平关开往相邻城镇的“公交”,是开出大山的“高铁”。这趟慢车最低票价才1元5角钱,但是却满载着村里的土特产、农作物,把它们运至山外,也把远在省城求学的大学生、外出的务工者接回来。

相对于高铁载客量多、耗时少、舒适方便、时速高等优点,绿皮火车虽然速度慢,但是有其自身的优势。家乡毕竟山高沟深,地域差异大,人员居住密度低,外出频率也不高,村民们往往肩扛着整麻袋的香菇木耳,或肩挑鲜活的鸡鸭猪羊等特产禽畜,也能被绿皮火车乘载,因此搭乘绿皮火车反倒成了村民们情有独钟的交通工具。虽然近年来不经常乘坐,但我对绿皮火车一直有着很深的情结。

喜欢乘坐绿皮火车,因为那是通往大学的交通工具。记得11年前,我与班上其他同学一样,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第一次乘坐火车去西安。当时怀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犹如一张“通关文牒”,它不仅是乘坐火车享半票价格、到达西安火车站让学校接送的凭证,也是报名时认证身份、办理助学贷款的依据等,一张看似简单的录取通知书,却带着农村的孩子直通大学校园。而绿皮火车,还将西南偏远地区的学子顺利送往西安。尤其在开学季,整节车厢都坐着云南、四川、重庆、贵州等地的学生。有些同学连续三四天坐火车,到西安后脚踝肿胀,步履艰难,甚至还要躺在宿舍休息一天才能正常行走。可当他们看着你无座整宿站立的时候,依然会有好心愿意和你共享一个座位。大家在车厢里,谈笑风生,意气风发,无论是否认识,都能真诚相待、倾诉见闻,没有虚情假意、违和敷衍,一路乘车一路朋友,一路交谈一路收获,消除了长时间乘车的乏味和疲惫,这种情境至今都令人神往。

喜欢乘坐绿皮火车,因为顺着铁路能通往家乡。老家在宁强阳平关火车站附近。这些年来以家为圆心,以铁路为半径,无论上大学,还是上班,坐火车都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远在他乡工作,会觉得远离了故土而感到莫名的孤寂。时常独自到火车轨道沿线散步。朝着故乡的方向,望着延伸至远方的火车轨道,心里暖暖的。那由远及近的火车隆隆作响的节奏,共振了多少游子异地归乡的心。家乡的火车站虽然偏远,但一到年终岁末,车站出口中就会多许多老年人,他们频繁守候在车站出口,原来他们来到车站是接儿孙回家的。伴随着游客的上上下下,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火车站,使多少家庭实现了年终腊月的团圆梦。

喜欢乘坐绿皮火车,因为那能通往美好的未来。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而通过绿皮火车走出去,用双手和智慧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收益。虽然在高楼林立的都市穿梭,会觉得自己像蚂蚁一样的卑微,产生无处不在的压迫感,甚至年关团圆的时候无法回家吃团圆饭,但为了一家老小的幸福生活,只要有理想有奔头,即便再苦再累内心也会得到些许欣慰。

多年来,大概由于晕汽车的缘故,我更喜欢坐在绿皮火车靠窗位置。看着家乡越来越远,内心的惆怅也越来越浓。望着窗外,沿途都是最美风景。当列车经过一些不知名的站台时,可以看见来来往往的人,他们脸上的每一个表情都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背着背篓行走在山间的女孩,挎着书包上学的学生,眼神迷茫的村民恬淡的端着碗坐在门口,父母焦急的等待张望,铁路警察的站岗挥旗……更多的时候我微笑着与他们对望。这一刹那间眼神的碰撞,顾不上多想时便擦肩而过。有时也想,这无意中的惊鸿一瞥,两眼隔窗对视,微笑传递的善意,会不会让在他们内心中荡起一丝似曾相识的涟漪……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趟绿皮火车。当火车晃晃悠悠开往远方时,能在自己的内心将有限的时间无尽拉长。在放慢脚步的同时,看看书、听听音乐,依座闭目思考,耳中捕捉着乘客海侃声中的奇闻怪谈,享受着岁月的味道,感悟着回归自然、和谐融洽的意境,不再迷失自己。(陕钢集团汉钢公司动力能源中心 席坤)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