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蔼北的头像

黄蔼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07
分享

大庾岭巅峰油山


 

     黄蔼北 

 

毛泽东同志在律诗《长征》律诗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里面所描述的五岭,就是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我家乡大余县兰溪村就在大庾岭腹地的油山山脚下,群山环抱,林木茂盛,苍翠欲滴。

置身油山,你会发现这里路远难行,山势陡峭,险峻崎岖,令人生畏。

连绵六七平方公里的油山独立成峰,既是五岭山脉的大庾岭东端主峰,是整条山脉的险峰,也是横亘岭南、隔断岭北的首秀之峰。

油山突兀在江西大余县、江西信丰县、广东南雄市三县交界处,将江西、广东的分水岭断然地分得一清二楚,把赣州、韶关两手相连。

站立在海拔1073米的油山,西北望,你可尽览大余池江兰溪村的峭立谷壑,望东眺,你能详观信丰油山镇长乐村的群山起伏,向南瞰,你会全揽南雄坪田坳大兰村的幽远苍翠。

俯视油山,群山起伏,壁立百仞,有的山势像观音般娴静,有的山形宛似山间逐草而行的羊群,有的山貌仿佛是那文房四宝,端砚、徽墨、湖笔、宣纸那样展开在你视线之中,也像在诱惑着你要饱读诗书,走出山间。

而站在油山那一座神圣寺庙净明院的寺门前往西北望兰溪村,那边的很多山岗,简直就是一只只展翅高翔的雄鹰。那雄鹰亮翅,翱翔在西北方的深壑幽谷间。险峻难测的沟壑深谷,也绝不能使雄鹰桀骜不屈的飞翔硬翅膀给震住。

在油山游玩,你惊诧的,不仅仅是险峻的景象,也可能会为其名字的奇特而觉得莫名。景象万千的油山,名字的来由则显得很单纯,它跟兰溪村的一则民间传说有关。

在兰溪村,人们都听讲过这一则故事:油山名字跟僧人在山上施放食油有关。

远古的时候,油山南面的山里住着孔氏家人,他们是孔夫子的后裔。东边则住着李氏后人,都是老子李聃的后人。北边的兰溪则住着黄氏家人,是春申君黄歇的后代。那时是战火燃烧的乱世,而油山名称只是跟孔氏有关。

唐穆宗甲辰年(824年),孔子后裔孔温宪因躲避兵乱,迁徙到大余、信丰、南雄交界的油山山峰西南边的平林山村定居,筹凑资金,在油山东面的半山腰修建了一座名叫“净明院”的寺庙”。

那净明院的方丈长老常常在兰溪山壑坐功念经,得道成仙,能腾云驾雾。后来长老就带着几个僧人,到赣州大余、南康、上犹、信丰化缘,得到了丰富的食油。他们见油山下的兰溪、上乐、大兰的信众都缺乏食油,就好心地把油给倾倒进寺庙外一眼溪泉里。

从这以后,泉眼里流淌出的食油总能够保障寺庙僧人和附近信众吃食油料的需求,人多的时候,油眼就出多有,人少的时候,油眼就少出一些油,份额刚刚够大家吃。

有一位贪心和尚为了让油眼流出更多的食油,好拿去池江街上卖,就偷偷地用凿子把洞口凿大,结果油眼流出的就不是食油了,而是锈迹斑斑的污水。“和尚心肝大,想吃又想卖”,兰溪、上乐、大兰信众纷纷用这一句话来谴责痛骂贪心和尚。后来,方丈努力使油眼恢复了冒清泉的原貌,但再也流不出食油了。

油山的名字,从此而出现。字里行间,充满叹息和惋惜。

从油山的净明院向东行,有海拔789米的穆公寨。朝南走,则有海拔965米的西厢寨和海拔938米的琵琶寨。往西去,就有海拔746米高的梅岭和海拔756米的仙人岭等等高山峻岭。

它们,都没有兰溪村的楼筷岭那般高。楼筷岭的最高峰,海拔为1306米,是油山附近山岗的最高处。

楼筷岭是油山最高处,而油山之高,为大庾岭之最。油山的悠远历史,也是渊源密联的。

唐朝穆高宗驾崩,油山的山岭就以穆公寨起名祭祀他。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乱遍江南,战火烧到广州、福州、信州(上饶)、饶州(鄱阳)、吉州(吉安)、虔州(赣州),黄巢几乎以屠城的手段和凶狠来对付降民。

赣州那时的降民,很多是因为躲避在油山的大余、信丰、南康、南雄而幸免遇难。我现在想,如果没有油山及其辐射到的山壑做护佑空间,如今的赣州人口可能会没有这么繁盛。

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在天京南京城沦陷后,带着西行的天国军队到达大庾岭,在梅关,其下属汪海洋焚关灭城,几乎屠城,也好在油山护佑,把一批批流浪、逃难、躲难的山民给保护住了。没有油山,大庾岭山区也会出现一副副数千里荒无人烟的悲惨景象。

革命的形势发展到苏区时期,油山以厚大的胸怀和开阔的胸襟,将红军给保护住,把南方游击队给隐蔽住,为红色革命保留了火种,给新中国增添了炫目的新亮光。

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红军和苏区红军,经常在油山一带休整、补给,油山就是我们红军的大后方。长征时,油山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高高耸立的指路碑,它将正确的路向给呈现在通往赣、粤、湘的长征路程上。“五岭逶迤腾细浪”,毛泽东也禁不住写诗赞叹道,大庾岭、油山,赫然呈现在其诗意当中。

长征后,陈毅、项英、杨尚奎、张鼎丞、刘广上、粟裕、邓子恢、谭震林这些高级将领率领的留守红军组成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就活跃在油山的四方,油山以厚重的翅膀保护了游击队的飞翔。

抗战爆发后,我们共和国历史上的新四军,就直接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构成。新四军从油山集结,在油山脚下的兰溪村组成新四军队伍,开拔南昌,直指安徽和江苏,在淮河平原跟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战争。

红色的油山由此而闻名共和国的史册。

大庾岭的巅峰,油山,巍然屹立,将岭南、岭北的分水线给标注得明晰清楚。油山,大庾岭的一座巅峰,将红色的火种一拨拨给保护着,给五岭腾了细浪,把希望和繁荣播撒到每一寸热土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