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岸风》的头像

《西岸风》

内刊会员

小说
201911/06
分享

逆流而上情满天涯

施寒梅

水利人家的岁月,永远关联着江河。

没有哪个行业,比水利人更懂得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

父母故乡在浙江。1955年,父亲从部队转业到上犹江水力发电工程局,那是新中国首批组建的国家级水利水电专业施工队伍。有人说:背上包袱,就是过客,放下行囊,就是故乡。父亲从此打起背包,从南向北,逆流而上,在水利工地的流转变幻里,从钱塘江到上犹江,从闽江到海河水系的马颊河。每一个异乡变成故乡,每一个故乡又变成他乡。唯有江南,成为父亲永远藏在心里的异乡。跟着父母,我们经历了南征北战的艰辛,见证了新中国水利建设队伍的壮大成长。

岁月流逝,工地上简易的家的记忆日渐模糊。那些流过父母生命的河流,书写了父母一生报国爱家的情怀,也带走了许多父母隐忍不说的伤痛。

富有诗人气质的父亲,用他独特的方式,把家庭的爱之记忆刻进了我们的血脉。他给我们兄妹四人精心选择的名字,满满蕴含着他和母亲的情爱,他对我们的慈爱,他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时间越久,这份记忆就越鲜明。

哥哥出生时,父亲在福建闽江古田溪水电站。幸福的父亲,没有请假回家去看妻儿。那个时代的水利人,谁也不会因为家属生孩子这样的“小事情”离开工作岗位,他用所有的情感给儿子想名字。工地上的孩子,大多叫建国爱国建设,闽生闽豪闽英。父亲有一天出差去闽侯县,吃饭时一拍脑袋,这两个字好啊,又有地名又望子成龙,就叫闽侯!

我出生在重阳节前一天,母亲在给父亲的信里,拟了几个名字,都是花儿朵儿,父亲不认可。过了几个月,等父亲休探亲假时,老宅院里的梅花都开了!父亲抱着我看花,我伸小手揪了朵梅花嘻嘻笑,父亲说,好,就叫寒梅!也许是名字有魔力,我从小爱上了诗词爱上了文学。1980年,我的一篇散文在《山东青年报》上发表了,我拿着报纸和稿费给父亲。父亲不接钱,拿着报纸反复端详,笑眯眯说了几遍,嗯,我女儿的名字印出来真好看!

闽江局1959年举办了一次招工考试,母亲凭着高小毕业的文化底子,考上了电焊工。那时候,工地上的女工不多,女技术工人更少。年轻美丽的母亲是工地上亮丽的风景,也是父亲的骄傲。有个记者来工地采访,给拿着焊枪聚精会神工作的母亲照了相,登载在当地的报纸上。1960年二妹出生,父亲守着母亲,他说,让女儿跟你的姓,叫焊花!以后再生个儿子,也跟你姓,咱们完全平等!那个时代,像父亲那样宠媳妇的男人很稀少。可父亲真就宠了母亲一辈子。

1962年,国家困难,福建闽江工程缩减规模。正逢山东德州连下暴雨,年久失修的海河水系马颊河泛滥成灾。国务院批准了水电部《关于调闽江工程局部分施工力量承担山东省马颊河疏浚工程任务的报告》,闽江局3千多人挥师北上到山东德州。从南到北,工地宿舍基建还没有完成,正是最艰苦的时候。依稀记得寒冷的冬天,泥泞的道路,难以下咽的白菜帮子,冻成冰绺的齐眉穗和长满冻疮的小手。转年五月小妹出生了,光秃秃的寒冷的冬天刚过去,唯见河堤上一排排柳树生机勃勃。父亲给小妹起名柳青。他希望我们都像柳树一样皮实,适应北方生活。

父母在山东结束了漂泊的脚步,我们住进新盖的砖瓦房,有了真正的家。江南的孩子,水利工地的孩子,变成了北方的孩子。我们童年的记忆也在北方开始。

工程局是德州城里的独立小王国。五湖四海南腔北调的口音。工作服和南方样式的“洋气衣裙”。职工医院、职工图书馆、职工子弟小学和中学、职工托儿所。女工休满产假,孩子就可以入托。父母没空接的孩子,可以在托儿所过夜。宿舍是一排排新盖的红砖瓦房,一栋六家,院子当中有公用水管,打水洗菜洗衣服。孩子跑,鸡鸭小狗叫。墙上爬着丝瓜扁豆,墙角种着夜来香。孩子们脖上挂着家门钥匙。下雨了,倒夜班的人把满院晾晒的衣服被褥收回家。谁家大人出差,邻居帮孩子做饭,或把孩子领回自己家。午休时,犬吠深巷,鸡鸣树巅,四下静悄悄。夏夜漫长,纳凉的人群围坐在院里院外,男人摇着扇子,女人手里是一件织着的毛衣或者纳着的鞋底,聊着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哪家有人出差回来,满院孩子就会分到当地的土特产:上海的大白兔奶油太妃话梅花生牛轧、广州的椰子糖、福建的多味橄榄,甜美了整个童年的记忆,花花绿绿的糖纸,是女孩子们最珍爱的收藏。

母亲带着徒弟,每天跟铁板打交道,焊出无穷无尽的铁闸和圆浮筒。夏天里下班回家的母亲总像刚从水里捞出来。晚上,等我们睡下,母亲踏着缝纫机,父亲做着木工活,他们开始聊工作聊家务聊老家来信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总是在婉转温柔的吴侬软语里沉入梦乡。一个一个夜晚,母亲给我们变出了四季新衣服,父亲给我们变出了家里的桌子、椅子、小板凳、箱子和大立柜。父母在家从来不说普通话,也不许我们说。故土可离,乡音不改,这是浪迹天涯的父母怀念故乡的底线。现在我们兄妹团聚,也只说家乡话。这是我们怀念父母的专用语言。

许多年过去,我们长大了。马颊河被拓宽浚深,河床上建起近百座大小桥梁、涵闸。狭窄淤积的马颊河,成为旱能灌、涝能排的“致富河” ,水患被彻底根治。

马颊河治理的成功,奠定了工程局在国家水利疏浚行业的领头地位。

1970年,马颊河工程局改名为水利电力部第十三工程局。

2017年,十三工程局又改名为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关总部从德州迁入天津。公司以国际工程承包业务为主,近五千名精兵强将,数百台进口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是国家级水利工程的应急队和冲锋队。

从山沟里走来的水利水电施工队伍,至今走过了六十四年的光辉岁月。工程局承建的项目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南水北调、京沪高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同时分别在十五个国家完成国际工程项目四十多个。安徽东淝闸、重庆桃子沟坝、衢州塔底水电站、巴基斯坦杜伯华水电站、肯尼亚舒萨木大坝,卡塔尔供水,锡卡公路,坦桑尼亚辛吉它公路等。每一个优质工程都像一颗明珠,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父母永远留在了为之奋斗终生的北方。十三局宿舍区的平房被一座座现代舒适的高楼取代。我们退休了。孩子们长大了。如今哥家的大儿子在非洲,小儿子在长江边,妹家儿子在漳河水利枢纽,我家儿子在天津海河畔。都在为祖国的水利事业,为一带一路的中国梦拼搏奋斗。

道德经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江河湖海间默默奉献的水利人,永远是以水为师,上善若水,大爱无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