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兰溪为爱书写的歌者的头像

兰溪为爱书写的歌者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学员

散文
201908/05
分享

独特文化的光辉

 


兰溪

来到耶路撒冷圣城,感慨太多。

 

守望东方

这里,罕见的墓碑群云集在市中心城墙东边,遍布橄榄山上、汲沦溪谷旁。墓群之多,之特别,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

世界上似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首都在市内有这么多成片的墓地。万国万民的公墓大多在郊外,碑是立起来的。而在耶路撒冷的市中心,紧挨着圣殿,墓群云集,一片片墓地昭然若是。尤其是圣殿的东门外、城墙下,密密麻麻的墓碑一个挨一个,摩肩接踵,拥挤于狭窄的空间。

从远处遥望橄榄山,整个向东的山坡上,全是墓地。墓碑不是立起来的,全是躺着平放的,就像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书。所有的墓都是用当地金色石头建造的,在金色的阳光下,形成金色的墓群。好一个耶路撒冷,连墓地都是金色的。

有人说,墓地不仅是人的另一个居住地,还是不同时代的一个历史博物馆。很多文化遗产,在地面上流失了,在墓地里却得到了保存。站在橄榄山上,身处墓群中的我,对此有了切身的体会。

犹太人认为火化不人道,所以完整安葬。据导游介绍,碑下逝者身体面对着东方,双手放在后脖子上,守望着东城门。此处地价寸土寸金,买一小块墓地比买一块商业用地还要贵上多少倍。但为了虔诚的信仰,为了耶稣再来时,与耶稣一同从东门进入圣城,他们不惜花费昂贵的金钱。

为何逝去的犹太人都要拥挤在这里?导游介绍说,他们怀揣美丽的梦想:耶稣再来时,首先降在橄榄山上,然后打开封闭的东城门,从城门经过进入荣耀的圣殿。那些死去的犹太人,之所以要把身体向着东方,就是等主再来时,身体一下可以坐起来,他们要第一眼看到耶稣,并因耶稣的到来而复活,并与耶稣一同做王,直到永远。

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荒唐可笑。而对虔诚的犹太人来说,他们经历了许多《圣经》上预言的应验,对耶稣再来坚信不疑。聪明智慧的犹太人,怎能做荒唐没有果效的事。

大君王弥赛亚必来,这是笃信不疑的犹太人永恒的盼望与期待。他们相信弥赛亚一定会来,很快就来,要来拯救他们,使他们从死里复活,与主一同做王。犹太人就是如此虔诚,如此痴迷。

所以,墓地这里既是今生的终点,也是永生灵魂的起点。在这里安歇,卸下一生的重担、劳苦愁烦,进入充满希望的等待状态,等待变成了享受,守望充满了盼望。

圣经启示录中,为耶路撒冷的新天新地描绘了无比瑰丽的美好蓝图:城是精金的,如同明亮的玻璃;城中充满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上帝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以前的事都要过去……

为了这么美好的未来与理想,虔诚的犹太人死后便将坟墓葬在老城边上、橄榄山上,向着东方,守望东门。为了见到大君王弥赛亚的荣面,仰望他的荣光。不管花多少钱,无论经历多少沧桑,他们依然恪守着自己的盼望与信仰。于是,拥挤在东方,向着东方,守望东方,守望东城门,就成了守望天堂的美好愿望。我为他们的虔诚深深感动、震撼。

哪一个人的心中没有守望呢?不管贫富,无论贵贱,或是对名利的守望,或是对精神财富的守望,观念、理想的守望,都有可能成为心中的明灯和行为的动力。而犹太人对信仰的生死不渝守望,则是人类最高层面上的守望。我终于明白犹太人何以大智大勇,犹太民族为什么能自秀于民族之林了。这样的人,这样的民族,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他们是灵魂的守望者,专一、单纯地仰望。这样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干净的、圣洁的、纯真的,就像天真的孩子对父母的信赖,一个心眼,一门心思等待下班的父母回来,带来惊喜、爱与拥抱。

守望天堂,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虚无缥缈。花费昂贵的金钱买方寸之地建墓地,值吗?还不如生前好好享受,尽情潇洒。没有信仰的人光景就是如此。尤其是堕落的人,他们追求及时行乐、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他们越疯狂,心里越空虚。

守望东方,无悔无怨。因为那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太阳就有光明,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力量、寄托、新生。

守望东方,那里有永恒的盼望,寄托无限的未来与理想。

守望东门,通往圣殿之地,有圣殿,就有能力、荣耀、尊贵;心有圣殿,就有圣洁、公义、仁爱、喜乐、和平……

这里是许多文化人的终点,智者的归宿处。同时,也是新生命诞生、更新的出发点。载着梦幻,向着新天新地,永远快乐、歌唱、飞翔!

来到耶路撒冷圣城,感慨太多。圣城内的墓地又使这感慨平添了许多别处无可寻觅的神秘和圣洁。

漫步墓园

九月的耶路撒冷,天晴气朗,阳光在橄榄树梢轻盈地舞蹈。

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墙外的陵墓,与圣殿一墙之隔,墓群云集,一片片。尤其是圣城的东门外、城墙下、橄榄山对着东门的山坡上,密密麻麻的墓碑一个挨一个,摩肩接踵,拥挤于狭窄的空间。

刚到那天,因没有会议,我们几人便信马由缰,信步开来。我们下榻的宾馆恰好就在橄榄山顶。顺山而下,刚走几步,隔着城墙向远处眺望,圣城耶路撒冷尽收眼底。金顶圣殿在阳光下闪着刺眼的金光。一片片墓地,一块块墓碑,用当地盛产的石头砌成,是金色的墓地。

漫步墓园,我发现,这里的墓碑不是立起来的,全是躺着平放的,就像一排排整齐摆放的书。传统犹太人,一袭黑衣,或西装,或长袍,在墓地中间,或蹲着或站着,或在思考问题,或捧着书在认真读着,旁若无人,不知是圣经还是什么书。仿佛这里不是阴森森的墓地,而是图书馆、阅览室。在国内的墓地,还从来没有见到这样的情景。不忍打搅痴心读书的犹太人,我们只在墓地边上漫步、观看,甚感稀奇。

    从未见过在墓地读书的人。图书馆、教室、家中、大树下、小河边,看书的地方太多了,他们为何选择在这里看书?我想在这样特殊的地方读书,不受外界一点干扰,其精神着实令人佩服不已。

其实这里正是后人静坐、敬读的好地方。因为这里是许多文化人的终点,智者的归宿处。在这里读书,既可与一流的大师心灵对话,又可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常到这里来的人,即便不读书,也会使生死观、人生观发生改变,变得更健康、更加热爱生活,改变以往的想法。把名利金钱看得淡一些。许多平日想不通的事,到了这里也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漫步墓园,我想起一个自尊、要强,具有反抗精神的娇小女子简爱说的经典名言:“虽然我穷、不好看,但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正如同你和我都将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对于信徒来说,站在上帝面前,就是来到了天堂,那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平等、喜乐。信耶稣就有永生的盼望,所以,对死亡坦然无惧,死是生的开始。当人们冲破尘世一切的名利、地位、欲望甚至死亡的网罗时,才会到达永恒快乐的家园。

我喜欢漫步,喜欢那种悠闲自得、与自然亲近的怡情。或海边、或山坡、小溪旁、树林里,漫步的地方很多,只要在自然的怀抱里,心中就惬意无比。只是苦于没有时间,没有知音。但是从来没有想在阴森的墓地漫步。除了名人的墓地拜谒一下,其他墓地我是躲之不及的。怎么有闲情逸致跑到中东地区、阴森的墓地漫步?

这里的墓园,没有阴森之感,反而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由死亡文化转变为生存文化、信仰文化,折射出希望之光。在西方在以色列,墓园环境优雅、自然,就像城镇花园,居民不仅在纪念日来缅怀亲人,平时散心也是个好去处。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死亡是个忌讳的事情,墓园是阴森之地,信仰的差异导致行为的差异,对待生死也迥然不同。人们害怕死,恐惧死。

 

空坟墓的馨香

从橄榄山的墓地,我又来到了另一个非同寻常的墓地。这个墓地不是普通的墓地,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只有一个坟墓,而且是空的,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瞻仰。

空坟墓——被称为圣幕,坐落在约瑟花园里。这是一个神圣而安静的地方,位于一个葡萄园内,坐落在各各他山岗刑场附近的山下。1970年,已故的考古学家凯瑟琳曾说:“它是一个典型的公元——世纪的坟墓。也就是说,它与耶稣的诞生、死亡的时间相吻合。”

耶稣受死后被埋葬在这里。虽然他被当作罪犯而处刑,没有享受正常的葬礼,但他的遗体还是埋葬在一座最高贵的花园坟墓——空坟墓里。

赎罪日那天,我们没有会议,几个人相约,走苦路、各各他山岗,寻找耶稣的足迹和空坟墓。

空坟墓是断臂悬崖下一个山洞,洞口不大像一个门。从门进入,里面是一个长方形的洞,像一座小房子明亮而宽敞。洞口的中间像一扇窗户,把“小房子”分两部分,外面可容纳几个人站立,里面有一个天然石床,据说是安放耶稣的地方。床上是空的……

空坟墓内外,游客、信徒云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站在空坟墓中,丝毫无刑场、坟墓的阴森恐怖之感。却有一种温馨荡漾心间,奶黄色的石头散发着温暖阵阵。明亮的洞穴,折射着光明。有光的地方就是明亮,当太阳升起时,天地一片澄明。

空坟墓外,花香满园,宁静温馨。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信徒,一帮一帮聚在一起,读圣经、唱诗歌、祈祷、吃圣餐,那情那景,让人处处感到虔诚的气息、爱的气息,浸润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人的心。

漫步墓园,心被圣洁之气、暮霭的晚霞所笼罩、充盈。这些人选择在这里吃圣餐,感受一定迥然不同。心与一个伟大的先知更加接近,仿佛他就在身边,倾听他的呼吸、教诲,仰望他慈爱的面容、深邃爱怜的目光,心被他的圣洁之气浇灌、浸润。当时,我真想采访他们,但又不便打扰,只好站在旁边欣赏。

我想,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每次从墓地或殡仪馆回来,对人生,对生命都将有一个重新认识、思考。到了各各他山岗、漫步墓园、见过空坟墓的我,感受到心灵的另一种震撼,我的灵魂得到一次真正的洗礼。

耶稣圣幕的秘密并不在于它的显赫,而在于它是空的,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思考空间,同时,这里也是新生命诞生、更新的出发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