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蓝雪儿的头像

蓝雪儿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11/22
分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室里是空空的,一群带着红袖章的青少年,气势汹汹冲进校园,物就砸,见人就打,他们把老师从讲坛上拎下来,困住双手,拖去游街,脖子上挂一个纸牌:臭老九。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稍微懂点事的时候,爷爷就会给我讲在“文革”期间知识分子的待遇,父亲神色黯然,在当时父亲就属于“老九”之列,虽然没有游过街,但被村子里几个人扯大嗓门喊过臭老九,只是他们喊过之后,还是把孩子送到父亲手里,因为在当时的乡下,没有谁比父亲学问更高的了,父亲是小学老师。       

   “老九”一词,来源于民间的历史说法,依据其社会地位的差别被人为地划分为十个高低贵贱不同的等级,老九就是第九等人,也就是说在社会等级上被划分为第九个等次。

  上世纪6--70年代,知识分子的处境跌入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知识分子被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臭”取其“不光彩令人讨厌”之意,在老九的前面加个字,足以可见知识分子的地位多么低贱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反感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一连串的群众运动把知识分子残存的一点尊严毁灭殆尽

  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竟然被划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儒家所最卑视的娼妓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丐。究其实连乞丐也比不上,因为乞丐的人身安全是有保障的,知识分子则随时有生命危险,政府一不高兴就拿他们的脑袋开玩笑……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需要发展生产力,知识分子成了“礼”和“法”的代言人。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变革时期,周王室渐次衰败,诸侯争霸,社会动荡,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等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提倡:礼:就是讲规矩互相尊重。

礼包括礼法、礼俗、礼仪三个层面。

礼法,在中国封建制时代,礼法有着广泛的约束力,不仅庶民,而且君主,均在礼法的约束之内,君若不君,诸侯可发兵征伐,以武力恢复礼的秩序。臣关系也是礼法关系,即使贵为君主,若违背礼法,臣可以提起诉讼,可以自行解除君臣关系。

礼俗,即习惯法、社会自发秩序。礼不是君王所立,而是来自传统、习俗,来自对人情常理的承认,来自圣贤对自然法的发现。英国政治学家埃德蒙·柏克说,“如果民间社会是习俗惯例的产物,那么习俗惯例便是它的法律”,说出了法治的精义,南宋理学家真德秀说:“夫法令之必本人情,犹政事之必因风俗也”,与柏克的话互为参注。

礼仪,用一套完全可见的仪式来体现、来表达、来强化作为规划体系的礼,就是礼仪。

  “规矩”是一汉语词汇,意思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规:画圆的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幼时的一些记忆,依稀在脑海闪现,小时候我还记得,只要我们错得离谱时,会挨父亲的一顿巴掌,而母亲也会在一边火上浇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是必须要教的,以后不能让人说我家的孩子没规矩”。

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这样的概念,“规矩”是要人来“教”导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父亲在当时打得并不凶,甚至不是那么的疼,他只是小有惩戒,要给我们立规矩。    母亲作为一个农村妇女,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说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名言警句。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句俗语,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遵纪守法。

   “规矩”,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在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是用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子,“规”和“矩”尚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是出现了那句俗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过,现在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在现代汉语的演变中,“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后来,又对“规矩”待外延作了引申,《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规矩”指在一定的社会范畴中,能作为人们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就是说,我们做事情要依据一定的准则,如果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就非常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生活中的无状的无序状态,就会使我们的生活陷入一团糟。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成形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才能让个人更好地发展,也才能让与进步让社会有更大的进步。

 所以,循规蹈矩,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五音,难正六律,”它告诉咱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

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规矩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度,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前提,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源泉,是一个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没有规矩约束的集体犹如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没有荣誉感;规矩是一个企业良性发展的动力,没有规矩就没有对事物的正确认知,工作就会受滞,没有效率,最后的发展是走向成企业的衰落。讲规矩、守规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共同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一个国家难以立足,没有规矩,一个项目难以成功,没有规矩,一个家庭难以稳固。一支队伍没有了规矩,就会形同散沙,一项工作没有了规矩,就乱了章程,一个社会没有了规矩,就会处于混乱。

一个人可以得到所有他想要的东西,就不可能再有一个人得到所有他想要的的东西,因为他们可能喜欢同一件东西,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规矩,规矩是为了让人们找到一定的方式,从而得到一定的自由,所谓自由是相对的,是在一定规矩的限定下,不妨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共同遵守的约定。

青少年时期,大家都认为被规矩套住了,难以追求个性的发展,于是就想追求自由,自由是每个人内心最本质的向往,人们都希望得到自由,但是如果一个人绝对自由了,那么其他人就不可能有绝对自由。自由即是自律。只有了规矩,才能自律,才能让自己内心强大富足,也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因此青少年应该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习并领悟创新,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固步自封,不甘于平庸,不画地为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