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辉的头像

刘辉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5/25
分享

耕读传家

夏日骄阳,炙烤着大地。陇上颗粒饱满的麦子,在太阳的照耀下,一片金黄。

走进村落,许多家庭的门楣上都镶有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耕读传家。这种场景在以前的农村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就是现在有些家庭的大门上仍然留有这几个字。

这四个闪闪发光的大字可以说是中国农耕文化的核心所在。“耕”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的基本形态,是生存的需要;“读”是精神追求,主要是读一些圣贤之书,学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可以知书、明理、修身、立德,当然也可据此走上仕途。“传”,就是将这种好的风气传承下去,历久不衰,以递万世。“家”是家庭、家族、子孙后代。这四个字合起来就是:一手耕种,养家糊口;一手读诗书,陶冶性情,并将这种风气传递下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许多农村人,走出土地,来到都市。有的步入城市者的行列,有的加入打工者的队伍。农村仅成为年老者的栖息地及家人一年一度的团圆之所在。农耕文化正在渐渐消亡。

当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推进之时,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的口袋鼓了,可我们的大脑却空了。高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带给我们更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质。不但没有带来,有时甚至还有些倒退了。曾几何时,在那个一切向钱看的岁月里,道德被挤到了犄角旮旯。在城市的工厂、街道、小区,只要你不违法犯罪,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人管你的。就算要管,可是该由谁来管呢?

过去,在农耕时期,尽管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经济不发达,但人们的品行相对而言是较高的。大家群居在村落,非亲即友。你若品行不端,还没有等法律来制裁你,早有乡约民规来匡正你、处罚你。诞生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吕氏乡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北宋神宗熙宁九年)一部“村规民约”。该乡约从“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个方面对人进行约束和帮助。月终,有善行者,加以奖励;有过者,则加以劝改。乡约民规尽管不能取代法律,但它对于个人品行的规范、社会的稳定及家庭的和睦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有许多孩子没有教养、没有规矩,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可是家庭教育的准则是什么?公民的道德要求又是什么呢?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吃饭不能吧嗒嘴,不能敲碗”;“东西从哪里拿,放到哪里”;“不能夜不归宿”的家规还在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弟子规》还在传承吗?城市的大厦正在遮蔽历史的天空。

家教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这个孩子没有教养”,“这个孩子太野了” ,“这个孩子真没有家教”之类的慨叹,常常充斥着我们的耳膜。可什么是家教?如何家教?查阅了词典,你才知道:家教是家庭内部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家长把自己的善言善行传递给子女的过程。它既有家庭道德的教育,还有礼节的教育。

好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族的传统风尚,是融在血液里的气质,浸入骨髓中的品格,立身行事的准则。好的家风来自于教育子女的家训。大家熟知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好的家风是要世代相传的。可是,现在的家长们从自己的家长那里得到家风传承了吗?家长的水平怎么样?家长会教育孩子吗?许多人都是自然而然地当上了家长,并没有得到过家传或参加过相关培训。于是,溺爱娇惯代替了家教,放纵迁就接管了家规;于是家庭小霸王、熊孩子,比比皆是。

在古代除了家教还有家学。家学乃家族世代相传之学。杜甫的祖父是唐初有名的诗人杜审言,而杜甫本人也是著名诗人,于是杜甫云:诗乃吾家事。家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组成部分。历朝历代以家庭、家族为单位来传承中华文化的家庭数不胜数。大家熟知的司马谈、司马迁,班彪、班固、班超,曹操、曹丕、曹植,王羲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苏洵、苏轼、苏辙等等;现代的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陈立夫、陈果夫,周树人、周作人等等举不胜举。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都是精英。孔子一门也是名人辈出:东汉的孔融,唐代的孔颖达,清代的孔尚任,现代的孔祥熙,当代的孔庆东、孔令辉等等不胜枚举。我们不鼓吹血统论,但我们不能忽视家学传承的力量。

在文化的传承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载体不可遗忘,那就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籍——家谱。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家谱从诞生之初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参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像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用纯治家格言等都是很好的德育范本。家谱的重要性还体现子孙后代可以通过家谱知道自己的根在哪?祖先的功业、荣耀,会激发后辈的敬仰之情,有利于培养后辈的家族自豪感,也有利于后世晚辈向祖先看齐。

中国农耕文明经历了二千年多年的发展,它的生产力与道德水平基本是相配的。而在这个时期产生的家风、家训、家学,我们是否该传承,家谱是否该续写呢?答案是肯定的。家训、家学、家风,是一个家族不同时期同一性的再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尚古、敬祖。在这一观念的统领下,传承家训、承袭家风、光大家学,对于个人品行的提高、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进,以农耕社会为载体的耕读文化会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如何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如何而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将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与道德水平的提升进行匹配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该得到这样的传承与发展呢?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在高智能的流水线,在几十层高的住宅上面,会出现什么样新的祖规、家训呢?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件值得我们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