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可爱的头像

陆可爱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12
分享

喝粥嘉年华

三尺之内,左右开弓。这是“粥”的字谜。

看到这谜语,我想到了吃粥,“吃粥吃饭过,听风听雨眠。”小时候,大人一见面,总是问“吃过了吗?”如果谁说没有吃过,母亲会很大方地放下自己手里的粥碗,准备起身给他盛一碗粥来。对熟人如此,对生人亦然。小时候常有要饭的,拿着大瓷碗,杵在门口,母亲宁可自己不吃,也给他来上一大勺粥去。

吃粥,古来已久。“空腹一盏粥,饥食有余味”,唐代诗人也喜欢吃粥,不知道诗魔大人是不是跟我小时候一样,吃粥嘛嘛香,呼噜呼噜地,大口大口地,吃得惊天动地的,吃得狼吞虎咽的,吃得火急火燎的,生怕细嚼慢咽了,就肯定会比谁少吃了一碗似的。“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一千多年前李商隐的生活条件比我家强多了,他吃的可是白粥。我们小时候吃的粥千姿百态:吃过黄色的玉米粥,如陆游所说“解渴黄梁粥”;吃过独有的山芋干粥,我们比喻为“钢筋浇水泥”;吃过脱过壳的大麦仁子粥,此乃“家能常食粥”;吃过韭菜烫过的剩粥,“九年吃菜粥”一般;吃过白水煮剩饭的“糇饭粥”,“加餐惟是粥”是也。“三个蟹壳黄,两碗绿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无量福”,羡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水准,吃着绿豆粥,还啃了三只螃蟹,不是一般的高呀。

我们称吃粥,叫喝粥。“薄粥稀稀水面浮,鼻风吹起浪波秋”,就是因为粥太稀,吃起来,如喝水一般,不要咀嚼什么,吃饱以后,走起路来,肚子晃荡晃荡,跟骡子饮过水似的,听得见稀粥在自己肚子里的响声。一生之中,早晚喝粥,已成多年养成的习惯。

羡慕小媳妇们会有“月子粥”喝。谁家小媳妇生产了,谁家就会煮上一大锅大米粥,用大水桶装上,满庄子里送粥,送给那些新媳妇,希望她们沾沾喜气,就跟现在生子送红蛋一样。大米粥,可是那时候的稀罕物啊。

眼红小妹妹有“袋子粥”喝。母亲发明了“袋子粥”,用纱布缝了一只袜子大小的小米袋子,里面放上一两把米,扎上口,放在穇子粥里煮,待熟了,捞出来,倒到小碗里,喂小妹妹。这“袋子粥”,就是小妹妹那时候的特供餐。

稀罕堂四哥的粥面会飘油。我们家不容易沾上一丝油气,可隔壁四哥的粥里时常泛着油星,原来二妈把二叔打靶回来的野鸟断了放粥里了。这大概就是我见过的最早的营养粥吧。

喝粥养胃,父亲常常这样劝我们。我们喝完了粥,心里暖烫烫的,背上书包,脚上倍有劲儿。

喝粥养胃,媳妇也常常这样劝我。有时候我宁肯多睡一会,也不想起来,媳妇就会把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端到床头,让你不好意不喝,喝完再睡。

喝粥养胃,媳妇也常常这样劝儿子。儿辈们就不那么好劝了,他们宁肯下泡面吃,也不愿喝粥。

喝粥,也是当下请客的节目。请朋友到粥店喝粥,是城里人时髦的做法。开粥店的,也很多,我家向阳大道上的店铺,就租给人家开了粥店,早晚的生意甚是红火。

喝粥的嘉年华,当属腊八节了。腊八节的早上,喝腊八粥,似乎是中国人必看的“春晚节目”一样。粥的节目单,很丰富,天上飞的,地上长的,你能想的,他愿吃的,尽可以往粥里加,精彩纷呈,爱你不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