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拱北的头像

罗拱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27
分享

独坐寒江

人人都说家乡好。对生长于四川、奔波在陕西的我而言,马鞍山不过是记忆中的一个地名,但是因为采石矶,它便变得意义非凡起来,也不是因为采石矶多么有名,而是因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偶像李白让它千百年来独领风骚。

戊戌初冬,我终于有缘登上采石矶,一探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奥秘。

买完票,进得山门,才发现门票及照壁均无导游图,不知道景区内有哪些景点,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游览,摆在眼前是一座并不起眼的小山,三条小径随意伸入林荫深处。握着价格不菲的门票,心里顿时大感失落。来的时候已是下午,景区内空无一人,不过这倒符合我喜欢安静的性格,想着闲来无事,就权当登山吸氧吧。我扫视了一下大致环境,看见苍翠的山顶上矗立着一座突兀的楼阁,想必那里应该可以俯瞰长江,算来也不虚此行,向景区一位保洁人员询问了一下路线,便信步向山顶走去。

沿途除了萧萧落木、青青翠竹,没有见到任何景点。不过十几分钟时间,我便登上山顶,果然可以望见长江。来到楼前,看了介绍我才知道这并不是楼,而是名重江南的三台阁,脚下这座小山竟有一个十分诗意的名字叫翠螺山,我上山的路线是采石矶景区中线。楼前镌有今人余秋雨《三台阁题记》,楼内有明清以降名家登临三台阁的诗文。我一口气登上五楼,天高地迥,暮云低垂,万里长江尽收眼底了,但是我也突然好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一股悲凉气息瞬间弥漫了全身,楼内呼呼作响的冷风让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放眼望去,虽然天气不好,但是由于采石矶从江边拔地而起,楼又建在采石矶的制高点上,还是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灰白的夕阳正一点一点落入厚厚的云层,江面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烟雾,几只船孤零零地泊在码头,显示出一种肃杀气氛,空旷的天地看不到一丝动态的迹象。此情此景,即使内心坚硬的人怕也不得不悲从中来。

下得楼来,我心中有一个很大的疑团:闻名天下的采石矶,以李白而为世人熟知,为什么沿途及楼内都不见关于李白的蛛丝马迹呢?我中学时代就读过一首诗,“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来的去的写两行,鲁班门前掉大斧。”那“一抔土”在哪里呢、那些文人墨客“写几行”的诗文在哪里呢?不是说李白因在采石矶醉酒捉月坠江而死吗,那他是从哪里掉下去的呢,不会是从这楼边一直滚到江里去的吧?……如果不看到一件与李白有关的东西而原路折返,实在心有不甘。三台阁西侧有道小门,我看由此下去离江边不远,能到江边去缅怀一下也是好的。这样想着的时候,我已经穿过小门直奔江边而去了。

这真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实在没有想到这就是西线,和李白有关的景点几乎都集中在这片,从三台阁往江边走,第一个就是李白衣冠冢,据说是从采石镇神霄宫迁移而来,虽在山腰,离江边也不过二三百米。无论是真是假,这是我离这座中国文化高峰最近的距离了。再往下便是怀谢亭、蛾眉亭、横江馆、矗立在江边柏树丛中的李白雕像了。这座合金材质的雕像实在太能营造意境了,整体造型如一只飞鸟的李白宽袍大袖御风而行,大理石基座上镌刻着据说是他在世间的最后一首诗词《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虽然正史记载李白是病死于当涂、醉酒捉月只是一个传说,但是面对这座手舞足蹈的雕塑,我突然感到害怕,觉得这个传说是真的了——这雕塑脚下陡峭如削,下面便是滚滚长江,对处在酒精麻醉状态下人来说是多么危险,而文采风流、狂放不羁的李白面对当空皓月,行为孟浪而失足落水是完全可能的。

我仰慕李白的文采,但是这个传说让我心里堵得慌,我觉得自己从情感上无法接受这种结局。我看西边有一排古建筑,便快步向那里走去。到得跟前,原来是三元洞,长江边上的天然石洞,上下两层,洞内有洞,直通江边,游客休息设施一应俱全。目前是枯水期,这里离江面大约有四五米的样子,想必夏秋时节水量充沛的时候,靠在护栏上,应该能掬起一捧长江之水吧?我见四周无人,便选了一处角落坐下来,遥望烟波浩渺的长江,想平静一下我起伏的思绪。

对于长江,我并不陌生,但一直未能与它零距离接触。我老家四川,住在长江头,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工作时,单位又在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耳濡目染的是长江流域的文化,近年来因公因私,先后到过武汉、重庆、合肥、南京等多个长江沿岸的城市,其间也到江边眺望过,但那都是远观,而这次可以说是离长江最近,是真正亲近到长江的肌肤了,是真正感受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了,是真正感受到长江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含义了,她不仅在物质生活上哺育了我们,而且在精神文化上哺育了我们。这一条横贯东西的大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浩浩汤汤,一往无前。它不仅成为东连吴会、西通巴蜀的交通要道,而且成为贯通古今、伸向未来的文化长廊。长江两岸,孕育了多少文化名人、书香胜地。屈原沿长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甫在夔州但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东坡站在赤壁岸上放声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从长江上游辗转而来的李白不仅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绝唱、而且还留下醉酒捉月的传说让后人浮想联翩……采石矶对岸便是安徽和县,西楚霸王项羽宁愿自刎于乌江也不肯再见江东父老,自始至终不失英雄本色,李清照发自肺腑地为他掷笔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南宋时期,虞允文一介文臣,率兵死守采石矶,在这里大败金国统帅完颜亮,从而让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赵家天子苟延残喘,这其中蕴含的英雄气质让多少读书人热血沸腾。正如余秋雨所说:“长江流到这里,已足可以证明自己具有世间一流的文化品相。如果说,中华文明的早期思考和丰功伟业大多在黄河岸边完成,那么,它的诗化风范则更多地托赖于长江。正是这种诗化风范,使中华文明由深厚走向瑰丽,由庄严走向辉煌。”

抬头仰望不远处的李白雕塑,他正在层林尽染的崖岸上衣袂飘飘,仿佛正向广寒宫内冉冉飞升。我突然领悟李白醉酒捉月坠落长江是多么合情合理,怀才不遇的他最终投入长江的怀抱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回顾历史,屈原、王勃、卢照邻、杜甫、陆秀夫、王阳明等等,或自尽于大江大河,或病逝于天涯孤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大江大河接纳了他们。在那个奸臣当道的年代,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是那么微不足道,可傲岸自负的文人性格又让他不屑于蝇营狗苟,个人性格与时代背景的尖锐对立、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即使才华如“谪仙人”又如何,“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有这轮无瑕的月亮才是他的知音。想当年他在这里对酒当歌的时候,银色的月光一定洒满了整个江面,“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啊,与这个污浊的世界彻底决绝,让六十一岁依然飘蓬天涯的他毅然选择长江作为自己的埋骨之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一碧万顷的长江,以月笼轻纱的温柔接纳了他孤独的身躯,以不染纤尘的纯净洗涤了他在尘世的污垢,他在夜色温柔的水底终于实现了与明月长厢厮守。

    就这样,一个冬日的下午,我独自一人坐在江边,一会儿看看奔腾的长江,一会儿看看冉冉飞升的李白,那是自由冲破了束缚,是丰富的心魂挣脱了肉身的牢笼,一颗自由不羁的灵魂在茫茫天宇间化为亿万个浪漫的天使。世间流传着多个关于李白死因的版本,千百年过去,岁月早已冲淡了一切,李白事实上究竟因何而死、葬在何处,已经不重要,他早已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无论你身处异国他乡,还是在荒江野岭,只要心里还留存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只要你还有仰望夜空的心情,那个望月、邀月、诵月、捉月的人一定会如一轮皎皎明月,让我们的内心不再那么焦灼,让我们飘荡的灵魂有所归依!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