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振凯的头像

刘振凯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3/19
分享

游踪且伴翰墨香(七)

刘振凯

中国曾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帝王情结”对于国人来说,有时简直是一种病态表现。我们还不能说对于这种思想积淀进行了完全彻底的清理。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拥有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多以天纵之才自诩。他们君临天下,四海之内一切的一切都是属于他们的。这就是“御笔”满天下的历史背景。

海内的旅游景点,留下来的帝王之书多矣。笔者所亲见的就如晋祠的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为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字迹劲秀挺拔,飞逸洒脱,骨格雄奇,颇有王右军书意;西安碑林有唐玄宗的手迹;长沙“岳麓书院”门额为宋真宗所书;浙江奉化雪窦山御书亭有宋理宗手书“应梦名山”石碑;西安碑林有宋徽宗的“瘦金书”,宋高宗也是称得上的书法家;兰亭御碑亭巨碑正面为康熙帝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兰亭流觞亭的右侧有小兰亭,碑上“兰亭”二字为康熙帝所书,峨眉山上“报国寺”匾额三字还是康熙帝手笔;乾隆皇帝的字更是满天飞,乾隆在位六十三年,南巡六次。颐和园昆明湖石碑的“万寿山昆明湖”六字是他写的,北京香山清泉旁的石壁上的“双清”是他写的,北京北海公园的“燕京八景”之一“琼岛春阴”碑四字是他写的,兰亭御碑亭巨碑阴面还有他书写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康乾二帝遗墨多多,应视为“康乾盛世”这落日的辉煌的一种折射。

这许多“御笔”,在思想内容方面,封建性的糟粕很多。对此,我们自当予以剔除、批判。如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不少“御笔”,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毋庸讳言,一些皇帝的字确实是写得好的。如唐太宗李世民对书法艺术造诣颇高,不仅工隶书、飞白,行草得二王法,临古帖殆于逼真,而且对书法有很高的审美见解。他独尊王羲之,曾下诏以重金广求王羲之书迹,所获至多,并把书法当作遴选官吏的重要条件之一。他还亲为《晋书》撰《王羲之传论》,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对王氏的点评,可谓精彩之至。他还主张“字以神为精魂”,这些见解,应该说在书法艺术史上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宋徽宗赵佶,治国荒唐而书画颇工,其“瘦金书”,独创一体,在书法艺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应该看到,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的书法艺术教育同样源远流长,上自庙堂,下到民间,都有讲究写字的久远传统,甚至把字写得好不好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如何的主要方面,国人视临池挥毫为风雅之事。历史上的不少皇帝在书法方面是经过较为严格的训练的。朱元璋农民出身,但擅长书法,明成祖朱棣也很重视书法。光绪皇帝的字也写得不坏,他的老师翁同龢就是一个大书法家。我到烟台张裕酒厂参观,那里的匾额就是翁老先生的手笔,读来大气持重。应该说,我们今天更有条件能够客观地评价帝王之书在书法史上应有的地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