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楠木南的头像

楠木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6/20
分享

家乡的端午节

香草香,香满堂。艾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午,那儿端阳,处处都是端午节。”这首童谣所唱的便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全国各地的祭祀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吃粽子却是大多数地方的不二选择。又是一年端午节,城里早市卖粽子的商贩就像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都冒了出来,随着熙熙攘攘买粽子的人群,我也买了几个粽子,有红枣的,有蜜豆的,还有黑米的,望着手中的粽子,思绪却阻挡不住的钻进记忆深处,记忆中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吃的是粽糕。那时候我家蒸粽糕的永远是奶奶,她不放心妈妈的手艺,总是亲自准备端午祭祀用的一切吃食与祭品。端午节前一天奶奶把肤白圆润的江米倒进盆里,先来回翻倒几次捡拾干净里面的杂物,然后往盆里舀入几瓢水,双手在盆里上下翻腾,一会搓,一会揉,那时候我眼睛里的奶奶是在给江米洗澡呢,为此我还在心里偷偷地笑话过她。洗干净的江米换上干净的水继续泡着,这时奶奶该准备蒸粽糕必备的大红枣了,奶奶把大红枣清洗干净,只见她用勺子从一个白色的瓶子里舀了一点白色的粉末倒进枣里,用手把枣子和白色粉末拌匀,然后把大红枣均匀的铺在篦子上,上锅蒸制。记得那时候我总是喜欢偷吃枣子,蒸制前后枣子的味道截然不同,小时候只管吃从没有想过所以然,长大后询问奶奶为什么?奶奶才告诉我其中诀窍,同时也把她的独家秘方传授给我。

蒸粽糕所需原料准备妥当,奶奶在傍晚时才进行蒸粽糕最后一个步骤。只见奶奶先抓起一把江米薄薄的铺在盆底,再捧起一把大红枣均匀的铺在米上,然后在枣上面再薄薄的铺一层红糖,依次类推把所有的食材就像盖被子一样,一层一层覆盖进盆里,最后奶奶往盆里加入清水烧水上锅蒸制。奶奶蒸粽糕一般都会蒸对时,前半夜人还没有睡觉时中火慢慢蒸制,后半夜休息时则是用煤泥封火,锅在火上慢慢煨着,等到次日清晨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坐在炕上发呆,粽糕的香甜已经是满院飘香直接撞进我的鼻腔,瞬间让我醍醐灌顶般的清醒。吃上一口软糯香甜的粽糕,让那个清新愉悦的清晨又快乐了几分。

家乡的端午节还要佩戴香包、朱砂牌、小孩要穿五毒肚兜。每年端午在村里男女老少身上都会挂红,男人们对挂红比较害羞,把红红的朱砂牌挂在裤环上,衣服一遮盖就把让人害羞的红色掩藏起来;妇女们则不管那些,把红红的香包挂在衣扣上,让若隐若现的香草味萦绕身边,增添一缕自然的清香与美丽的点缀;端午节最欢喜的是孩子,孩子对节日的热情总是比大人更浓烈一些。不管男孩女孩都会把香包挂在脖子上,花花绿绿戴好几个,手脖子脚脖子上还要佩戴五色线,细致一些的人家还会在五色线上串上用花布纳的指甲盖大小的馄饨,五颜六色的就是比光秃秃的五色线好看许多。那时候家乡的端午节整个村庄的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香草味,崎岖不平的乡间小路上都洋溢着大人的招呼声,孩子的喧闹声。

家乡的端午节要门框插艾条,饮雄黄酒。那时候每年端午节爸爸都会提前割一些艾枝回来,把它们五六个一把用细线捆扎起来,每一个门框上都会放一把,他希望一把青绿的艾枝能够驱赶蚊虫的侵袭,保护我和哥哥一夏不受其骚扰。奶奶则在碗里倒入白酒加上雄黄,再摘上几片艾叶泡进酒里,把我和哥哥拉入怀中,让我们噙一口酒漱口,再用艾叶蘸着雄黄酒抹在我们的耳朵眼,鼻孔里,一边抹嘴里一边振振有词,说着我们听不懂得驱虫辟秽的话语,那时我和哥哥总是捂着嘴偷笑,偷笑奶奶的那份虔诚。

小时候的端午只是软糯香甜的粽糕和花花绿绿的香包,还有那辣嘴巴的雄黄酒。长大后才懂得那是泱泱中华几千年沉淀的家国情怀,那是朴实勤俭的祖辈们对晚辈最纯真的呵护与关爱。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家乡端午节的味道依然是那满院飘香的粽糕;家乡端午节的空气依然被淡淡的香草晕染;家乡端午节的门框上依然有一把父辈采摘的青绿艾枝为孩子驱赶蚊虫;家乡端午节的巷子里依然有一群孩童戴着花花绿绿的香包在欢呼,嬉闹………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