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周中林的头像

周中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7/01
分享

语不惊人誓不休——严启应《半粟集3》对诗歌语言艺术美的追求

语不惊人誓不休

  ——严启应《半粟集3》对诗歌语言艺术美的追求

周中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作为诗歌的第一要素,是诗人进行艺术创造的唯一工具。与文学的其它门类相比较,语言在诗词创作中尤为重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刘勰认为,语言的创新比立意上的创新更加不易。唐代卢廷让在题为《苦吟》的诗中说:“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险觅天应用,狂搜海亦枯。”杜甫被誉为诗圣,但他的许多佳句也是经过苦苦寻觅得来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国古代诗人们对诗歌语言艺术美的执着追求与千锤百炼,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话。

严启应四十多年来勤于诗词(主要是近体诗)和对联的创作,成果颇丰,他的诗集《半粟集》已经出了3部。手上的这部《半粟集3》甚为厚重。因其厚重,对它的全面解读显然是必要的,但在一篇文章里实难做到,因此,只好选择一个侧面。本文拟从严启应对诗歌语言艺术美的追求这个角度,谈谈我的肤浅之见。

一、炼字

清代诗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里说道:“诗有不用深浅,不用变换,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而自出者,妙于反复咏叹也。”诗歌用字要注意选择,注重锤炼。有时一二个字,就可以决定一首诗的优劣。来看《半粟集3》里的一首七绝,“街市连天世少闻,玉皇顶下展纷纭。回眸尽览众山小,欲向重霄购彩云。”(《重访泰山·逛天街》)前三句很平淡,但第四句里的一个“购”字一出,很快就提升了这首诗的境界:这里不是天街吗?我要向高高的天空购买五彩斑斓的云彩。多么宏大的气势,充满了浪漫的激情!与李白的诗句“将船买酒白云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炼好一个字,激活、提升一首诗的例子在《半粟集3》里还有很多。  

严启应在《半粟集3》中的炼字有如下特点。

1、表达的准确性

诗歌创作中的炼字,我以为第一要义是表达的准确性。表达不准确,拈断的“须”再多也是徒劳的。严启应在诗词创作中对炼字的确下了功夫。“烟波万顷托青峦,渚岸峋嶙接远滩。”(《初冬梁子湖》)初冬时节,一群文朋诗友游鄂州梁子湖。但见烟波浩渺的梁子湖对岸的地平线,湖水已经与远方的山峦相接,融为一体了。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托”字,仿佛梁子湖的万顷烟波托举着远方黛青色的山峦。一个“托”字,表达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2、强烈的动作性

严启应在诗歌创作中喜用动词,善用动词,活用动词,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来看《咏世博中国馆》:“丹朱一色映朝霞,斗拱飞檐吐艳葩。沪上清风拂海宇,域中盛会耀天涯。醒狮翘首丛林颤,卧虎扬蹄峰岳趴。冠盖东方歌鼎沸,千寻古柏绽新芽。”

56个字的一首七律,用了14个动词。作者咏的是一座建筑物,经过作者的描述,世博会中国馆仿佛有了生命,活了!不仅如此,作者还大发感慨,抒发了我泱泱中华如醒狮翘首、卧虎扬蹄般昂扬崛起的豪情壮志。

在组诗《京奥随咏·青岛帆影》中,作者用“聚”“破”“乘”“战”“追”“逐”六个动词,描述奥运会帆船比赛的场景:“红缨绿艇聚胶湾,破浪乘风战半酣。倩影翩翩追日舞,轻鸥点点逐征帆。”仿佛把读者带到了比赛现场。

3、鲜明的色彩感

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运用和表达色彩,但可以在诗词中加入色彩字词,通过语言的描述来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如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组合明丽,对比鲜明,错落有致,感染力极强,宛如一幅动态的、有色有声的3D画卷。

严启应在诗词创作中显然注重学习古代诗人,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经验,用色彩词来描述景色,表达情感:“粉白胭红菡萏鲜,露珠滚落叶田田。”(《采莲吟》)夏日清晨的荷塘,粉白、胭红的荷花开得正艳,清风拂来,荷叶摇动,晶莹的露珠从田田的绿色荷叶上滚落下来。好一幅清新鲜艳的荷塘画卷!又如“红山连碧野,白壁映彤云”(《咏辽宁建平旅游景区之二》)红、碧、白、彤,四种颜色,反差很大。对比鲜明,由远及近,又由近到远,把建平景区的景色描述得令人心驰神往。

4、生动的画面感

  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道出了王维诗的一大特色。王维善于把握对象最鲜明的特征,展现其最引人入胜的一刹那,从而创造出山水写意画的艺术效果。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就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严启应从古代诗人的诗词创作经验中吸取营养,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看这一首《采莲吟》:“粉白胭红菡萏鲜,露珠滚落叶田田。绿波翻浪风推舞,靓妹扬篙手拨弦。浅底鱼翔梭影动,长空雁叫笛声喧。恍然身处蓬莱境,湖面若图我若仙。”这是一幅宏大的动态画卷:首联“粉白胭红菡萏鲜,露珠滚落叶田田”,上文已作分析;颔联“绿波翻浪风推舞,靓妹扬篙手拨弦”,风吹过来,推动着田田的荷叶翩翩起舞,如绿浪翻卷,美丽的采莲女扬起手中的篙来撑船,犹如巧手拨动琴弦;颈联“浅底鱼翔梭影动,长空雁叫笛声喧”,俯身下看,鱼儿在荷塘里悠闲地游来游去,如穿梭一般,仰望天空,大雁的鸣叫如笛声那样响亮。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身处如画的湖面,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

5、优美的节奏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作诗也是如此。严启应深谙此道。“蒿翠莲繁苇逐波,蝶飞鱼跃鹭穿梭。青纱帐里清流缓,宜道宜仙宜放歌。”(《甘宁行·鸣翠湖》)前二句,作者用两个形容词、四个动词描述了三种植物的样貌和三种动物的动态,画面清丽,语句短促,变换繁复,节奏明快,犹如乐曲中的快板,把塞上江南鸣翠湖生机勃勃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后两句“青纱帐里清流缓,宜道宜仙宜放歌”,诗人把目光转而投向青纱帐,单一的景物,让诗的节奏放缓,使人松弛下来,轻舒一口气,这地方真好啊,宜道宜仙宜放歌!

二、修辞

严启应在诗词创作中,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

比喻

朱熹在《诗集传》中,为比喻下了一个定义,“比者,以彼物喻此物也”。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里说得更详细:“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他在这里重点说了喻声,方貌,拟心,譬事四种情形。“比”的类别虽然很繁杂,但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切至”,“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切至”就是准确、贴切。我们来看严启应的这两句诗:“凌虚又履九霄重,四下高楼若笋萌。”(《重登金茂顶》)诗人重新登上420米高的上海金茂大厦楼顶,犹如凌空蹈虚,上了九重云霄。俯身下看,只见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周遭的景物若隐若现,四下里的高楼仿佛春笋正在萌动,即将破土而出。用春笋的尖尖比喻从金茂大厦楼顶视角看到的上海浦东的大片高楼楼顶的样子,形象、贴切,真可谓神来之笔!

“八百鲜螺撒玉盘,烟波浩渺拥青峦。”(《鄂南行·陆水湖》)湖北赤壁的陆水湖以山幽、林绿、水清、岛秀闻名遐迩,湖中的小岛星罗棋布。严启应以“鲜螺撒玉盘”比喻陆水湖中的小岛星星点点地散落在陆水湖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陆水湖的风光。

拟人

拟人 ,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或赋予人性的色彩。此法运用得好,确实能给诗词增色不少。

“云托轻峰丝雨疏,松苍竹翠粒尘无。馨风拂草黄花醉,气爽神清好读书。”(《鄂南行·雨晨九宫山》)这是诗人冒雨登九宫山亲历的情境。第一句和第三句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云托轻峰丝雨疏”,如丝的细雨轻轻地下着,站在山顶四下看,缭绕的白云仿佛巨人张开它的双手,“托”着山峰,使得一座座山峰都变轻了 ;第三句“馨风拂草黄花醉”,沁人心脾的馨香的风吹过来,她用手轻轻地拂着小草,山野里那些不知名的黄花都醉了,这句诗把风和黄花都人格化了,读来韵味别致。

“斜塔横空比萨羞,园林盖世领神州。寒山寺外钟声远,河枕人家卧碧流。”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以倾斜而著名,是闻名的旅游胜地而在我国的苏州,也有一座虎丘斜塔。“斜塔横空比萨羞”,虎丘斜塔横空出世,气势雄伟,让比萨斜塔也感到羞愧。“羞愧”,本是人的一种思想情感,诗人说比萨斜塔在虎丘斜塔面前感到羞愧,赋予了它以人的感情。“河枕人家卧碧流”,“枕”和“卧”都是人的动作,诗人在这里用来描述苏州所独有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加深了读者对苏州独特风貌的印象,的确耐人寻味。

连珠(顶真)

连珠,又称顶真,即在律诗和对联中,前短句(字节)末尾字恰恰又是后面短句(字节)的打头字。严启应的《半粟集3》里,也应用了这种修辞格。“珠玑滩上珠玑闪,玉瀑阵中玉瀑排。雪浪乘风风卷雪,台礁露脊脊承台。”(《秦皇岛行吟之一》)“对答如流流曲水,指挥若定定亭楼。”(《纪念中国楹联学会成立30周年》)在《湘西行之一》中,严启应还将采用了顶真格的名句“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化用为“常德德山山有德,沱江江水水无波”,让笔下的湘西山水更具特色。

同音

诗人巧妙地将音韵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用在同一联甚至同一句中,吟诵起来,有一种音韵和谐之美。“久翰田畴虽久旱,干林终究沐甘霖。劫波渡尽鸿程远,霞映陋窗诗韵醇。”仙桃乡村诗人张九翰一生坎坷,曾经被错误地打成反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终于获平反昭雪,重返教师岗位。严启应赋诗一首,祝贺其诗集《陋窗诗稿》出版,由衷地为张九翰感到高兴。诗中说,(张)九翰犹如田畴遭遇长久的干旱,干枯的树林终于沐浴了甘霖。巧用同音字,简洁地概括了张九翰的身世,用字贴切,读来朗朗上口。

谐音

诗人利用汉字音韵和谐的特点,使诗句切韵会意,语带双关,诙谐多趣。耐人寻味。在《咏酒之一》中有这样两句:“贾岛醉来非假倒,刘伶饮尽不留零。”这是借用的古联名句。贾岛是晚唐诗人,以苦吟著称,被称为“苦吟诗人”,但他不是个嗜酒之人。严启应在诗中戏称贾岛喝醉了那就不是“假倒”,而是真倒了;刘伶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为人放达任情,嗜酒如命。“刘伶饮尽不留零”是说,酒鬼刘伶见了美酒,当然要一饮而尽,不留下一点零头。此处用谐音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态,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三、用典

    用典也是一种修辞方式,为行文的方便,这里将它拿出来单独加以论述。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用典既要师其意,尚须能于故中求新,更须能令如己出,而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

严启应在《半粟集3》中用典有几十处,我略举几例,加以评析。

《半粟集3》用典的方式大抵上有以下四种。

正用,正面应用典故。《清风雅韵·廉咏》:“四知太守洁,二不尚书廉。逐梦兴邦族,凭谁忘敬莲?”四知太守是东汉的杨震。他在前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走了。明代范景文担任东阁大学士时,亲友多登门相求,景文一一婉拒,并在门上张贴“不受嘱,不受馈”六个大字,以明心迹,以示来人。老百姓交口称赞,尊称他为“二不公”或“二不尚书”。严启应在诗中正面歌颂了古代二位廉洁的官员,用以启示当代人,中华民族正在追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谁能忘了从内心里尊重那高洁的莲花呢?

反用,反其义而用之。“红巾翠袖臂轻扬,石上清音欲绕梁。”(《江边捣衣图》)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最后三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拭英雄失意的眼泪!“红巾翠袖”,在辛词里指代的是宋代欢场上的歌女,或曰歌妓。严启应反其义而用之,在诗中用“红巾翠袖”指代劳动妇女。《江边捣衣图》描绘了一群劳动妇女在江畔一边洗衣一边歌唱的欢快场面。

借用“泛沼芙蓉映日红,三塘一品秀城东。荷风扑面清香溢,恰似西湖六月中。”(《沔城小识·莲花池》)此情此景与宋代杨万里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景色极为相似。严启应借用杨万里的诗句,提升了诗歌的境界。

化用就是人作品中的词、句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黄沙盼雨浥高尘,摩诘诗存洞窟深。美酒千杯醺大漠,阳关古道洒亲情。”(《咏敦煌小镇·敦煌吟》)从严启应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王维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的影子,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和王维诗已经完全不同了,这就是化用典故的妙处。

用典在严启应诗歌创作中有如下作用。

1.借古喻今,用典以造势

“网络又伸百丈藤,文坛科苑喜联姻。襄江波涌三苏赋,沔郡旗飘七子纹。荆楚盛才非妄语,叟童频颂岂狂吟?翼添虎背乘风舞,海北天南共和声。”(《贺仙桃作家网开通》)这首诗用了三个典故。“三苏”,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皆为诗(词)人,同列唐宋八大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之说。“七子”指“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建安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汉末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荆楚盛才”,是对岳麓书院门前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化用。严启应将如此强大的阵容列于此,来形容仙桃文坛,当然不是实指,而是为了造势,借以表达对仙桃文学繁荣,人才辈出的期盼。

2.旁征博引,用典以颂扬

“大江东去启新程,李杜苏辛转世惊。雪润梅鲜花烂漫,春滋绿绽柳晶莹。狼烟涌起激情旺,马背哼来佳句频。大吕黄钟歌战史,雄师百万伴诗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三)”前二句是说,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如大江东去,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历程,毛泽东诗词正是这一历程的艺术再现。如此磅礴的气势岂是苏轼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能相比!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这些中国诗歌史上的巨擘们若是转世穿越到当代,当会自叹弗如。后六句既有对毛泽东的很多诗词,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的化用,也有对毛泽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马背上吟诗的经历的描述,颂扬了伟大诗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的旷世才情、雄才大略、豪情壮志和丰功伟绩。此诗用典可谓旁征博引,不着痕迹。

3.针砭时弊,用典以讽喻

严启应有一首名为《水上餐厅》的七绝是这样的:“山珍海味聚餐频,食客熙熙歌爆厅。靓妹不思环保债,临污犹唱满园春。”借用杜牧诗《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句式和表现手法,揭露那些设在水上的餐厅食客熙熙攘攘,歌声爆棚,娱乐至死,谴责他们大肆向江湖排放污水的行为。而靓妹(实为歌女)也不想想如此行为欠下的环保债,就在排污口旁边高唱《满园春》,针砭时弊,讽喻有力。

4.信手拈来,用典以抒怀

     “瑞英六出舞缤纷,文脉仙源腊酒浑。曲水流觞歌大雅,长亭划壁品鲜茗......”(《随吟一首》)这是严启应2011年春节前夕参加仙桃文学界迎春年会,目睹沔阳文坛繁荣景象时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就用了4个典。“瑞英六出”是指当代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率弟子表演的六出越剧折子戏,演技精湛,广获赞誉。“腊酒浑”出自南宋陆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曲水流觞”说的是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王羲之等三十多个文人雅士在会稽兰亭雅集,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故事。“长亭划璧”与曲水流觞相似,也是古代文人雅集的故事。严启应将古今文坛艺苑的掌故信手拈来,用于诗中,饶有韵味。

读罢《半粟集3》,我以为,严启应在诗词创作中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诗学的优良传统,他的诗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实话实说,这部诗集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我曾经想在这篇文章中写一节“炼句”,但读遍全书,没有找到令人拍案叫绝的佳句,只好放弃。我的这种想法可能是一种苛求。启应兄的诗词和对联创作是二者并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我相信,以他的勤奋和好学,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更多的佳作问世。

20196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