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宋福恒的头像

宋福恒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8/14
分享

明长城访古

明长城访古

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既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又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绵延起伏橫亘于北方辽阔的土地上,长达一万多里。从秦朝始历朝历代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加固,明朝更甚。明长城是一座结构庞大复杂的边防堡垒,绵延6700公里,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它翻山越岭、蜿蜒迂回于崇山峻岭之间,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是我国最大的一件历史文物。如今,虽遭雨打水冲、风蚀日晒,人为毁坏,成为断壁残垣,可从其遗址仍能寻找到当年的雄姿。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威鲁口村是内蒙古最南端的村子,仅距长城一里余。村委会主任张有明是土生土长的威鲁口村人,今年68岁。据他介绍,威鲁口村原来都是土窑,何时立村难已考究,可窑顶每年抹的土层足有四尺余厚,年轮般记录了村子的历史。他听老一辈人说,民国年间,威鲁口设卡,每天太阳出山开卡,日落关闭。卡子两边车马店生意火红,口外的店由十几孔土窑组成,名叫窑店。解放以后,人们搬出土窑住进大房。改革开放以来,村里人大都进了城,现只留下13户人家21口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路通村网入户自来水进家,人们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政府又投入扶贫款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去年摘掉了贫困村帽。张主任的子女都在城里工作,没时间回村照顾他,多次让他到城里居住,可他丢不下陪了祖祖辈辈几千年的长城。他要守护长城、守护“饭碗”、守护自己的家,从上世纪90年代就义务保护长城,看守着村南那段长城的草木土石。如今,县政府任命他为长城看护员,他非常看重这份工作。他说,我的心愿得到政府肯定与支持,挣钱多少不在乎,一定要尽心竭力守好长城。他不畏严寒酷暑,顶风冒雪常年累月在古长城巡察。遇到修坟、采砂、挖土者,他都细心做思想工作,让这些人打消念头,共同守护祖先留下的遗产。他执着坚守,让古长城不再受损、让墙体上草木常绿,等待政府有了实力,开发旅游景区,造福子孙后代。

站在村里向南望,坍塌的土长城如巨埂挺起,墙体上杂草丛生、满目绿意。大墙北侧矗立着一座五丈余高的长方体土台,南面有一人高的门洞,钻入洞中抬头可望见顶端亮光。大墙东西各有两个大豁口。张有明长长叹了口气说,可惜了,那个高大的土台叫砖楼,周围全用城砖包着,顶端还建着城楼。日本人来了,加固威鲁堡时,把砖扒了、石条起了。他缓了口气接着说,西面的豁口是山洪冲暴雨打造成的,东边的豁口原是威鲁关城。虽比不得北京居庸关雄壮,也是要塞隘口。随即他给我们讲了段故事:

宋朝年间,杨六郎镇守三关威震敌胆,辽王派使臣求和。谈判桌上,杨六郎要求辽邦空出和平区。使臣问需多宽,杨六郎说,一马一箭之地,由你选择。使臣想,好马一程千里,箭射最远百尺,那就一箭吧!杨六郎弓起箭飞,只听嗖嗖风声,离弦之箭无影有踪。使臣骑了快马追去,三天三夜才在大青山腰发现如椽大箭,军中壮士用力拔,却只动不起。咱这地方自现在流传着一个俗语,杨六郎的箭干摇不动。大家都觉出奇,这故事也太离谱了!张主任哈哈大笑,我告诉你们,杨六郎预料到要射箭空地,早派偏将孟良焦赞飞马出关,砍了椽作杆寻了犁铧作头插到大青山了。他指指豁口乐呵呵地说,听老人们道古,那孟良焦赞就是从这威鲁关口出去的。咱这威鲁口可是雄关呢!他从东南边指指说,你们看,土城墙高起处,原是敌楼,我小时台阶尚存,登着上去,坍塌的土堆下还能找到草木灰。据说,那上面住着守兵,观敌暸哨,挥旗燃火发布军情。里侧是个小土卫子,听说从北京向西,就这么一个特别建筑。

张主任的话引得大家心动,迈腿越过豁口,从西边陡立的斜坡登上土围墙。只见厚实的土墙虽已坍塌仍足有三丈多高,坡面上爬满杂草、开着碎花。边长二十余丈的正方形土圐圙底靠墙处高起中间成凹型,站在墙顶向下望,衣着时尚的游人扶老携幼行走于绿草地上,撑起的遮阳伞如倒开的各色牵牛花。张主任介绍说,这个卫子面积约6.5亩,就是没有进出的门洞。随着时间流逝朝代更替,卫子失去原有的功能夷为平地。人们开垦后成为耕地,但耕种时只能肩扛背背越墙进出。这就怪了,怎么长城上竟有无口城堡?

大家带着好奇打开手机,在百度、搜狗上寻求答案。原来,这个土卫子叫月华池,是明长城唯一的一座袖珍小堡。它依长城所筑,背靠长城骑墙建敌楼,筑基与边墙平,高出长城5米,中层空豁,四面箭窗,上层建楼撸,环以垛口(均顷圮),门开西边段,专用台阶与长城衔接,走墙上廊道直达威鲁堡口关城,以资互接。战时起瞭望侦察,点火传信、守关御敌等作用,和平时起茶马互市、通关贸易等作用。由明代总督戳鹏筑于1543年,起名月华池。与威鲁堡、威鲁口关城成“品”字形设计构筑,其寓意御敌坚固,牢不可破,将犯境之敌三口吃掉。可怎么查找,也没有对袖珍城堡未开门洞的解释,只能留待考古者考证了。

站在月华池的土墙上向西望,宽阔的豁口处人来车往、川流不息,不禁浮想连翩。当年,这里矗立着雄伟的威鲁口关城。塞下风景特异,大雁去归、鼓角相闻、边音四起,长烟落日。战时关门紧闭,城楼走墙上旌旗飘扬,将士们着铁甲执干戈镇守其上。犯敌骑马射杀层层推进,守将依托女墙躲口放炮挥戈予以反击。战马嘶、金鼓鸣、炮声隆、焰火飞、硝烟漫、鏖战激,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就是残烈战斗的真实写照。若是和平年代,则关门大开,商贾云集。中原商人车载丝绸、茶瓷、白米面点,挑着整篓黑桃红枣,北地商旅驼驮皮草、肉干、燕麦奶酒,赶着成群骏马在威鲁关城内外集市贸易,人流如潮、马嘶人喧、胡服汉装、南腔北调,是多么繁荣的景象。

从月华池南上山西境内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西向行车,蜿蜒绵亘如黄绿色链条的古长城连着的土梁、丘陵、高塬与点缀于两侧的边墩、烽火台、天主教圣母堂遗址被甩到车后,巍峨的宁鲁山猛然扑入眼帘。峰高嶂叠、岩石突兀、悬崖峭壁、嶙峋陡立、草木葱郁、云雾缭绕。砖石黄土筑就的古长城随山势而行,耸立于山巅峰头。矗立在深沟大谷之中小高地上的一座完好箭楼让同来者游兴大发,飞车而前未停稳便跃出车门,面对条石为基青砖砌墙棱角分明的箭楼,赞叹不巳。这座箭楼东西宽12米,南北长13米,高17米。分上下两层,上下贯通,下层由南门进,内有阶梯可通上层。上层回廊四面设置箭窗14孔。除了长城常见的垛墙、女墙、射孔、礌石孔、瞭望孔、通风孔、排水孔外,还有独特的障墙、坞墙、挡马墙、支墙,体系完备,上可遮风避雨,下可存放粮秣,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敌骑乘高四射、长城守兵难立的被动局面,攻守兼备,固若金汤。经看介绍牌方知,这座箭楼叫镇宁空心箭楼,亦称空心敌楼、马市楼,位于山西省左云县三屯乡宁鲁北村明长城之上。是大同镇长城沿线最为完整的一座箭楼,也是居庸关以西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完整的空心箭楼。这种空心箭楼是当年抗倭名将戚继光设计,后来推广到全国各个边关。战争年代为防敌兵入侵,到了和平时期,又作为关城之用。内为关城,外置马市,成为游牧民族与汉民族贸易交流的茶马市场。

明朝时,砖瓦已不再是稀缺的建材。不同于条石夯土,全凭人力畜力的条件下,以质量不重、尺寸统一的砖作为砌筑材料,不仅搬运方便,而且为长城的精雕细琢提供了条件。镇宁空心箭楼通体砖砌、坚固结实。其砖碹灰抿的门洞上面,方砖勾勒出的图案清晰逼真,栩栩如生。图案并非镶嵌后雕刻,而是泥胚勾勒后直接烧制,体现出极高的技艺。绕着箭楼仔细观察通风孔、瞭望孔、券门,其装饰或浮雕,或镶嵌,各有意趣,无一不体现匠心。

此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山间顿时暗了下来。站在镇宁空心箭楼前向北眺望,箭楼高耸、沟壑放纵、峡谷深幽、峰峦聚拥、古长城跨川跃壕攀岩雄居山巅峰脊,虽雷霆万钧,岿然矗立于浓云电闪之中,彰显出雄伟壮丽气吞山河的气势。如此豪壮的场面,无不使人心潮激荡、折腰鞠躬!在太空回望地球可见的两大人工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无法想象其修建时的宏大场面,无法知晓其工匠们的劳动强度,无法数记其累倒的劳役人数,可“秦始皇跑马修边墙、陶盆传土就地烧砖,孟姜女千里寻夫”等民间故事足已说明修长城时劳动人民的艰苦卓绝与勤劳智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