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云广的头像

张云广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0/21
分享

荒径

经过整个夏日丰沛阳光与雨水的关照,秋天的乡间小路再现了晋人陶渊明诗句“道狭草木长”的画面。

一些水泥路和铺砖路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宽度,一些主干土路的宽度也未减几分,但那条少有人走的小路就不同了。

初秋的一日黄昏,与朋友散步来到小路上,不禁惊讶,惊讶于两边高草站立中间仅容一只脚通过的窄状。这哪里是羊肠小路,称其为“鸡肠小路”也不为过的。

细看,却是一片艾草,一片红蓼,一片狗尾草,一片车轮草,还有一片片不知名的小草像商量好一样挤在一起,伸展同样形状的叶子,开放同样颜色的花朵,步调一致地迎风舞动。对此,生物系毕业的朋友给出了一个解释。他说,之所以常常见到同类的草本植物聚在一起,一是由于种子就近传播,二是因为同类的它们在一起懂得收敛礼让,而不像不同类之间那样尽力伸展各自的根须互相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营养。我用双手拔出了相邻的两棵狗尾草,果如朋友所言。

这条小路本来就窄,即使没有高草侵道,也仅能容一辆人力小拉车通过。小路的两边并排的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农田,分属于不同的人家。田中种的作物更是有别,这一块种花生,那一块种红薯;这一块种高粱,那一块种谷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像大块地里清一色的玉米,望不到尽头,视觉的疲劳感也随即而生。

我最喜欢在谷子地的旁边驻足,看那因谷粒日渐丰满而下垂的谷穗,聚敛着秋日田野中的黄金。碎碎的黄金密密麻麻,当真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未到收获的时节,谷物的主人并不会把一日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谷田里。与谷物长相厮守的是那谷田里的稻草人。一年中,村外田间的稻草人也仅见于此处,这一时节,谷粒是鸟雀的最爱。不过,这些稻草人的制作堪称简约到了极致,仅把一件旧衣服套在了一个十字架上,并不见稻草的存在。为此,形象显得有些单薄。沿着小路走来,身着不同颜色和款式上衣的稻草人不时地映入你的眼帘,也算是一道有趣而别致的风景了。

金秋未至,这里是一处静寂僻远的所在,平日里少有人走,也正因如此才成了野兔、刺猬、野鸡、青蛇、鸟雀以及黄鼠狼等野物的乐土。走上几步,轻易就可寻到它们的踪迹,俨然一个野生动物园了。

记忆中,小路之西的大片土地曾经是一个番茄园,炎炎夏日里植株上悬着通红色或者半青半红的番茄。我与弟弟高高兴兴地挎着盛有麦子的篮子来换取番茄。园中果蔬可以任意摘取,兄弟二人撒欢儿似的采摘最中看的,放入篮中,那得意劲像极了初入蟠桃园的孙大圣。离开番茄园的路上,两人边走边吃,好不快活。后来,“蟠桃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作物。

曾经读过作家刘亮程的一首名为《我们不去走,那条路就荒掉了》的诗歌,单是标题就带着一种诗意的提醒。去小路,就算不为别的,也要阻止或减缓它走向彻底荒掉的进程。

其实,人生恰如田野,有些路如果不常去走走,它们或许真的会于荒烟蔓草之中寂寞荒掉的。

                                                             (本文作者:张云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