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佑湖的头像

魏佑湖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1/29
分享

“静”“俭”:方能志高行远

“静”“俭”:方能志高行远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是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的一句名言,我对其只知道是 :不要烦躁就能修养身体,勤俭就可以修养品德的意思。没有去探究它到底有什么深层含义。

读了林治编著的《茶道.茶经.茶艺》一书后,才略微知道了其深层意思。陆羽在《茶经》中把“精行俭德”作为中国茶道道德观的核心。“精行俭德”的意思是:行为专诚,德性谦卑,不放纵自己。那么“俭以养德”中的“俭”就不只是“勤俭”的意思,还有“谦卑不放纵”的意思。“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出自诸葛亮的《戒子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告诫他儿子如何作学问的一封信里说的。这一篇《戒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非淡泊无以明志”,这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修身治学方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宁静时才能作学问,学问才能培养出来。孔子思想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论点,和“才须学也”的道理是一样的。“非学无以广才”,纵然是天才,如不去学习,不去作学问也很难成为天才。王安石笔下的“仲永”本是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真是天生才华出众,可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所以有天才,还要有广博的学问。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的,“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也就是 “骄傲”。现在人大都是自诩自己或互相吹捧。互相吹捧,共同提高成为了时下最时尚的东西,谦卑道成为了傻瓜和无用的别称。因此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的多了。明知自己在某方面不是强项,可偏偏煞有介事。这种人自然就骄傲,骄傲起来,就必定就失败。骄傲不管有多大的学问、多大权威,失败是必定的。

但心静并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冷眼旁观,更不是随波逐流;它是渗透人生的一种境界,一种大气魄。不在“静”中积蓄,就没有日后的进取和发展。现在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一个烦躁的时代,更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现在人大多是想累,为权力而勾心斗角,为关系而伪装周旋,为金钱而绞尽脑汁等等。心太累,太浮躁。便不能思考生活,不能享受生活,不能安静下来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写一行诗。似乎这些都是一种奢侈。宋代大儒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秋日》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程颢如此 的自得,缘自应该静字。心静了方能有审美的心胸,方能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方能志高行远

人活在世上。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活个明白。活个痛快。别在乎他人怎么说。也别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不可能人人都懂你,你也别奢望事事都如意,要想天天有个好心情,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觉得累了。就找地方靠一靠。歇一歇,觉得自己苦了,就找地方停下来,放一放,千万别强求自己,也别太委屈自己,是花朵,它早晚都会芬芳,不管有没有人欣赏,是雄鹰,它早晚都会远航,不管有没有人赞赏,留住眼前的情感,别丢了健康,快乐就永远相伴。

其实宁静、淡泊之后,方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也就不会计较自己是什么身份,也就能活得充实、轻松、快乐、幸福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