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也静的头像

空也静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1901/03
分享

神性写作:诗歌语境下的玉树歌者

      ------读魏彦烈诗集《仰望昆仑》

                    陕西●官华

 康巴人文丰厚,山水奇瑰,历史悠久,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走廊,东西方文化、藏汉等文明在此相互碰撞,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十分丰厚,形成了多样文化、多种宗教及藏传佛教各类教派和谐共存的奇异景象。康巴作家立足康巴高原,辛勤耕耘,从坚实大地和康巴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以文化自觉和文学自信继续抒写具有浓郁康巴地域特色和独特、新鲜审美经验的作品,给藏族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继续带来新的惊喜和收获,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作家为主体,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魅力独特、创作成果丰硕的康巴作家群,给文坛带来了独特的审美经验。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下,军旅诗人魏彦烈作为康巴作家群重要的成员之一,长期驻守民族地区,思想和灵魂早已融入其中,对宗教和藏文化有着深深的了解、深邃的思考、深刻的反思。游走于藏区玉树,时空浩渺,天地静谧,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片段,场景,颖悟,让诗人情难自抑,粗旷的西北汉子,诗歌抒写的方式发生着质的变化与飞跃。诗人沙漏般从容与精细的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有着一种宿命般的情愫,有着更多的精神维系和情感交集。

 品读着由康巴作家群书系新近出版的魏彦烈的诗集《仰望昆仑》,我的心随着诗人的诗歌,在那块神奇的土地,在玉树徜徉、沉思。透过一首首分行文字,我仿佛在聆听一曲曲悠扬的清音,那是雪山之上空灵流动的音符,是尘世里不可或缺的天籁之音。仿佛看到,“从经幡上抖落”的风尘里,在每一个清晨与傍晚,在格桑花开满天际的草原,在巍峨雄奇的昆仑山下,有着诗人游走的灵魂与诗意的留存。

 诗歌之于魏彦烈,如同与生俱来的生命,融入其中,不能自拔。那种宗教式的氛围,神启式的体验,在藏区玉树,诗人寻找到了诗歌赖以生存的根。在自觉的写作中,用诗歌以行云流水一般演绎着别样的情怀,让我们在阅读中深陷其中,感受到其内心世界的澄澈与书写的智慧以及诗歌洞穿现实的力度

 诗人或驻足面对或穿行沉思或仰望凝视,一首首语言精美,情感真挚,意味隽永的诗歌,浸透历史与文化意蕴。可以说,诗歌语境下的玉树,有着诗人现实与历史,宗教与个人,人文景观与藏传文化之间的交织纠结。不过,经历了思想与灵魂的碰撞和洗礼后,一切都内化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也因此,诗人的生命被诗意充实、照亮。也因此,回过身来,重新审视自己,仰望中的昆仑山成就了诗人那些无法复制的诗歌,在诗意的玉树,在神性的高原,兀自散发着不同于凡俗的绝世清音。

 不间断的谦卑的诗歌写作中,诗人一步一个脚印,在最逼真的生活情态交织中,转换为诗歌得以呈现。其诗歌语言干净练达,自成语境,纷彩异呈,启人深省。其诗歌内在的张力,凸显出诗歌无穷的魅力,使其“诗歌因此氤氲和弥漫着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尽的思想内蕴和精神气度。”(张德强语)。在魏彦烈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轻灵,看到了纯净,看到了深邃,也看到了灵魂深处的喟叹,体会到了玉树的山水之美,回味到了藏传文化的精深、高原人文的深邃以及生命深刻的寓意。

 在诗集《仰望昆仑》中,魏彦烈那种解析生活、审视内心的风度,以及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诗性言说的能力,愈发显得炉火纯青。行走在思想之路上,诗人坚守一种纯粹、冷静与睿智的品格,在精神的高原与灵魂对话。人性和神性的融会、融合,成为诗人获得精神通道的唯一旨归,也为其诗歌找到了灵魂的栖所。

 诗意的玉树,神性的玉树,成为诗人魏彦烈存在的使命和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