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成菊的头像

杨成菊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11
分享

很想回乡看麦浪

我的故乡在台安,是一个有着黑土地、有着悠悠辽河水、有着金色麦浪的地方。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我家乡的发展变化,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到现在的四十年的时间里,总是在不停地变化着。房屋在改变、道路在改变、人员结构在改变、标语也在改变,农业播种的品种也增加了许多,尽管已离开故乡多年,可我最喜欢看的风景还是风吹麦浪。今年又要到了收秋的季节,自然我又会想起我家乡的大地里金色的麦浪。

在我遥远的记忆里,台安的大地里一直是大面积种植着小麦,靠近村庄的地方也种植着高粱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房屋院子前的园子里,便是土豆、芸豆、黄瓜、窝瓜等蔬菜了。而且家家户户种植的都差不多,很少有稀少、奇缺的作物出现,所以我对小麦的印象很深刻。说是深刻还不如说是奇特更准确,整片地里一眼望不到边儿,总是整整齐齐地长着小麦,不知道什么时候种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割。

记得小时候,我会特意去看人们在地里忙着,有时候是在拔草,有时候是在打农药。而且每当地里人多的时候我就很兴奋,会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们,好像是很愿意陪着他们站上半天,因为村里的大部分人我都认识,或者说我都感到很亲切,有的平时还一起挖过野菜,等到了田里他们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这点让我很羡慕。尽管当时他们都忙于劳作无暇顾及,可我觉得等到他们工闲跟我说上几句话也是很开心的。

农村的作物除了瓜果梨桃,大田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麦田了。我从心里更喜欢麦田的理由很简单,它带给我的一直是快乐、是安全!那时候在乡下也曾经上过几天学,我每次上学路过,磨磨蹭蹭地把它们都要看个够,从绿油油的一片片开始,逐步成熟也是由绿转黄。等开始转黄的时候,麦子就算基本成熟了,掐下麦穗在手里戳出麦粒就可以嚼着吃了。这样边走边玩地去上学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所在。

但与快乐比起来,安全才是我喜欢麦浪最重要的理由。她从秧苗开始一直到成熟,总是那么高,总是那么矮,总是在我的膝下或者是腰间,我一俯身就能轻易观察到它的全部。它会把我的目光和视线范围都让出来,从远到近、从天到地。早晨伴着朝阳让我可以远远地从家望到学校;傍晚趁着晚霞让我可以从学校望到家里的炊烟。即使是下雨天,那麦田里的雨水,汇集成流淌的小溪般也是欢畅着流向小河里。完全不会有像路过苞米地、高粱地那样的恐惧感,即使白天无人陪伴的话,那风一吹哗啦啦的响声也足够我惊恐半辈子的。

    而麦田则不同,风一吹麦浪左右摆起沙沙轻响,就会有鸟儿飞起,叽喳的叫声很有趣,我能由此看见几种鸟类,而且非常盼望路过的时候看见它们。即使没有遇到鸟,也要低头看看田间地头是否有蚂蚱一类的昆虫,有时候看见还会追到地里去抓,抓着抓不着都挺高兴。而大人们对这些却是绝对不敢兴趣的,他们关心的是怎样赶走它们保住收成。

即使多年以后的现在,我对麦浪的情感还是一成不变,甚至眷恋程度尤甚,因为越想看到越难看到,现在的田地种植品种很广泛,就那么一畦一畦地科学计划着耕种,往往没等辨别出什么作物,车子就一晃而过。试想,去到了乡下平原,不仔细地看看稻田、不仔细地看看麦浪,是不是很遗憾呢?况且家乡种植的小麦有着悠久的历史,小麦见证着家乡的历史变迁,也见证者如今乡亲们的富足。我每每在心底寻找着麦浪,其实也是在回忆着亲情。

虽然至今我对小麦的种植过程也没全懂,但是我还是依然喜欢那一片片的翠绿,那一道道的金黄。我知道现在小麦还站在地里,最后守着秋天、守着乡亲们的渴望。我还记得长辈们曾经说过的一句谚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我觉得今年没旱也没涝吧,那么小麦的丰收在望也是一定的了。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在小麦收割之前,再找机会回趟乡下,特意去看看那金色的麦浪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