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鲁公青夫的头像

鲁公青夫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13
分享

寿则辱

“寿则辱”,语出《庄子》,意思是说,人生过于长寿,由于种种原因,难免蒙受屈辱、侮辱,失去做人的尊严。“寿则辱”这里用的是“则”,也就是长寿容易、可能受到辱,而不是长寿必定受辱,如果长寿的人都受辱,那么这个词就会是“寿必辱”了。

“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家庭亲人中出现的,假如自己在老年失智、失能,经济拮据,无人照看,更有甚至者受到虐待,这是一种辱,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且多发生在平民低收入阶层。另一种是身份高贵,教授或官员,甚至是开国元勋,老年受到政治冲击,悲惨死去。上世纪的那场“浩劫”中,太多老艺术家、老科学家、老知识界的精英死于非命,他们死时大约都已是古稀之年。他们可不是因为经济拮据,被抛弃受到虐待而受辱,他们是因为赶上那特殊的年代,被迫害而死,他们的“辱”让人更感到悲愤。

寿,就是寿命,活的岁数大就是长寿。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去世早,晚年就不存在“辱”。而不少人寿命稍长,赶上那场动乱,遭受抄家、批斗之辱。网上还有评论说鲁迅如果还健在,难免不会受到冲击,同样,梅兰芳、程砚秋活着,受到批斗,来个“士可杀,不可辱”,也并非没有可能。由于早逝,躲过了那场浩劫,由此看寿命短一点也并非完全是坏事。

在历史上,“寿则辱”现象可以举出很多例子,秦始皇时期就有两位出名的历史人物,一位是早期的吕不韦,一位是秦始皇末年的李斯。吕不韦早年在邯郸做生意,看中了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以为子楚是“奇货可居”。吕不韦广施钱财,协助子楚被立为太子,并顺利登上了秦王宝座。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死后,吕不韦又协助秦始皇接班做了秦王,并先后在两朝担任丞相,还立下赫赫战功,扩张了秦国势力范围,是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但秦始皇即位后,畏惧吕不韦权力太大,免去他丞相职务,后又把他迁徙到四川,吕不韦被迫自杀。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是立下大功的,李斯主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统一文字,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 ,完成一系列了法律法规制定,留下不朽得历史功勋。但是在秦始皇死后,受赵高蛊惑,逼死公子扶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秦二世。后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中,被秦二世腰斩,夷三族。李斯死时大约已经七十六岁了,他太贪恋权利了,不能全身而退。吕不韦与李斯都是建立不朽功勋且权力非常大的精英,但老年死于非命,是典型的“寿则辱”。

孔子享年七十三,孟子享年八十四,七十三、八十四被称为“圣贤年”。人到了老年,脱离了现实社会,体弱多病,更甚者老年痴呆,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有的长寿老人又无经济积蓄,没有留下多少养老钱,衣食住行都需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这是多么屈辱、悲哀。而受累者一方看来,长寿者则被视之为 “老不死的”一类。看过河南豫剧《墙头记》,张木匠八十五了,辛苦拉扯大的两个儿子都不愿养他老,嫌他不死在“圣贤年”,并被放在墙头上。张木匠后来被银匠所救,并设计让两个儿子争着抚养,最终不孝之子受到报应。虽说这只是戏剧,但现实中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张木匠身体尚好,假如卧床不起,岂不更加悲哀!

现实中,即便你是有名人物,即便你腰缠万贯,当你卧床不起时,你的儿女不可能长期陪着你,他(她)们要工作,他(她)们有孩子需要照顾,这就是常说的“久病床前无孝子”。不缺钱雇佣陪护人员,但解脱不了你地痛苦、孤独、与悲哀。曾看过报道,巴金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钱钟书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自然当属高干级别了,医疗条件无疑甚好,无奈医生也是回天无术,无非让他们插着管子多活几天,这实在也算不上是一种有尊严得生活。这种做法作为当事人自己也未必情愿,无疑是另一种“辱”。巴金躺在病床上十多年,终于撑到了一百零一岁,然而这样的活着,简直就是活受罪,更谈不上什么人的尊严。著名女作家丁玲,晚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她实在想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此时她已无能为力,只能感慨地说:看来,人要死还真是不容易!

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琼瑶写给儿子、儿媳的一封公开信,大概是遗嘱吧,不知真伪,信的内容是嘱咐儿子儿媳:“‘活著’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信中琼瑶嘱托罗列五条:

一、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麽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嚥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著!

四、 同上一条,不论什麽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的活著,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琼瑶的这封公开信,主要表明她的“尊严死”立场,也同时叮咛了“身后事”:“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不要‘死后哀荣’。”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有的老人在不能吃饭、不能说话、不能翻身、甚至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只要护理好,仍可长年维持生命,琼瑶在第三条掷地有声点出:“我不要那样活著!”

琼瑶的生死观如此光明磊落,浩气凛然,深受震撼。《庄子·天地》尧在巡游时,当地人向尧祝福,祝福尧长寿、富有、多生男孩。尧回答:“子孙繁多就会使人增加畏惧,富有就会使人招惹更多的祸事,长寿就会使人蒙受更多的屈辱,这三件事都不是可以用来滋长德行的,因此我拒绝了你的祝福。”琼瑶的这种观念实际与古人“寿则辱”的观念是一致的,我们的古人早就总结出“寿则辱”的人生哲理。曾与老同事讨论琼瑶的这个遗嘱,询问他的看法,他回答:“活还没有活明白,没时间考虑怎么死。”这固然也是一种态度,可无情的自然法则是绕不过去的,人世间的一些常理是老年人必须面对的,再则,这里没有去讨论怎么死。我们的古人既然总结出“寿则辱”,说明这种现象并非个别现象,不少人回避或视而不见“寿则辱”这个现象,其实与掩耳盗铃是一样的。我们现代人应该有更科学、更现实的方法,明智的来避免老来受辱,而不是被所谓的“道德”绑架,被强烈的求生欲所左右。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有一句:“人年五十,不称夭寿。”也就是说,活过五十岁,就不是夭折,就不是短命人。那么,人究竟活多大岁数才算长寿呢?这其实是因人而异,人只要是能善终,就是好的。像前文中的吕不韦,他死时大约不到六十岁,但死于非命,何如早一点去世!话又说回来,这也由不得自己。看马未都的一个节目,说清朝大贪官和珅临死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没有跟随乾隆爷一起走,为乾隆爷殉葬。和珅是在乾隆死后第二天,就被嘉庆送进监狱,大约十几天后被迫自杀。和珅死时大约五十岁,生前积累的财产、房产、妻妾等全都云消雾散。以和珅的年龄死于非命,用“寿则辱”一词好像不太贴切,假如真如马未都说的那样后悔没殉葬,我们事后来说这件事,和珅确实没必要多活了十几天。

笔者已年过七旬,说来也是古稀之年了,我与儿子、儿媳也常常说起琼瑶的这个遗嘱,多次表示非常赞同琼瑶的观点。假如失去吞咽功能,吃不出饭菜的香味,假如失智、失能,在生命最后时刻,即便抢救回来,如同行尸走肉,何必那!应该像琼瑶一样,拒绝插管,拒绝抢救。人活着,一定得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能自理,有尊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倘若活得连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都觉得没有多大意义,那就真的该告别人生,那就真的该走了。“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只适合生命力顽强,与命运拼搏的年轻一辈,不适合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暮年老人。不久前看到一段视频,一位百岁老人无儿无女,靠捡垃圾为生,我不知道这样的长寿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悲哀?!

“意义”是人对自然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类在传播活动中交流的一切精神内容,包括意向、意思、意图、认识、知识、价值、观念等等,都包括在意义的范畴之中。当人活着的“意义”都不存在的时候,你剩下的只是一个“躯体”,何如留下一种精神!其实现实中,人的思想已经深深被伦理、道德、社会舆论以及亲情所左右,在不抢救就会死亡情况下,把如此难以决绝的问题让子女来决定,实在是强人所难。究竟怎样做才是正确、合理的,才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才是不悖亲情的,笔者也是感到茫然,但像琼瑶那样及早向子女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却是非常重要的,至少让子女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

本文的“辱”是泛称,不是必定受到虐待或迫害才是辱,也不认为靠捡垃圾活着是一种尊严。假如失去尊严,就在“辱”的范畴,所以,琼瑶主张“尊严死”,并要求儿子、儿媳承担这个责任。“尊严死”与“安乐死”绝不是一码事,也不是同义词,是不同意义的两回事,但这两者之间却有着某种联系。前几天看到一则消息,台湾的一位著名主持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选择安乐死,在儿子、妻子注视下,喝下药物,慢慢倒在儿子怀里,安然逝去,这既是安乐死,更是“尊严死”。笔者个人认为,所谓“尊严死”其实就是活的有尊严,假如活的没有尊严,当然死的也就没有尊严。

在这里郑重强调,这篇文章绝不是悲观和消极对待“老”的问题,更不是在谈论“死”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在论述由于人寿命长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法理、人性与社会问题,是在论述寿与辱之间的关系,让人明白一个事理,即琼瑶的“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正确勇敢面对人生的衰老与终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觉得曹操的诗句,才是老年人应保持的心态和胸怀,进入“暮年”的人,都要保持“壮心不已”,放宽心态潇洒走一回。

琼瑶“遗嘱”浓缩下来不外乎:“好好活着,死的要快。”这句话看似矛盾,不通人情,实际是充满辩证,是有哲理的,是最人性的。“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既然谁也摆脱不了这个“必然”,何不活着的时候好好珍惜每一天,最后一刻要像一朵雪花,飘然落地,化为灰尘。人生如此是何等潇洒、何等飘逸,至少,这是我的愿望。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是曹操的《龟虽寿》中的一句,意思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悠悠岁月,人生苦短,笔者父母都活到九十多岁,感谢父母把健康强大的基因传给我。“珍惜生命,尊重死亡”,深信命运对我的安排,始终保持一个豁达快乐地心情,就能“可得永年”。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