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虞文成的头像

虞文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3
分享

母亲的钱袋

周六上午,我从温州市区回老家看望母亲。

自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再加上人老怕孤独,总盼望子女回老家聚聚、热闹热闹。因此,每到周六没有特殊情况就回老家看望母亲,一起啦啦呱、吃个饭成了规律。

老家离开集镇还有三里路,每天买点海鲜类的菜还要乡邻乡亲们给带,时间长了也感觉不方便。所以,我们几兄弟周末回家都带些母亲喜欢吃的菜放冰箱里。但是,母亲对这些海鲜水产并不感兴趣。她说,人老了,吃不了多少了,农村田园自己种的菜吃吃也夠了,你们就不要带了。当然,她这样说,我们还是照样带。

有一年春节回家,我第一次郑重地给母亲包了一个三千元的孝敬红包。她拿着红包双眼都有了神采,把钱放进口袋后还压了压,好像怕钱丢了似的。我见她心情有如此的变化,就问:

“妈,你看重这个红包吗?”

“看重的,手里拿着钱感觉心里很安”她说。

我说:“现在吃、穿、住都有了,你平时都不需要用钱了,好像钱应该对你没有这么重要了,你还在乎什么?”

“你不懂,虽然现在我用到钱不多了。但是,口袋里有钱心里就是特别舒服与有安全感!”

“那我把钱存卡里给你好吗?”

“不要、不要”母亲摇了摇手说:“手里拿着钱数一数,然后放进口袋里,身边有用不完的钱想想就开心!”

是啊,母亲生育我们几兄弟的时代,生活的确比较艰辛。从我稍懂事起,生活总是过得紧巴巴的。到用钱时,母亲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用旧手巾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巾包,小心翼翼解开以后,从几张几分、几角中拿出一点钱应急,从不多花一分钱。难啊,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记得那时我全家八口人,三个兄弟已上学。只有我父亲在远离家乡的高楼区公所工作,每月工资47元,全家人的吃、穿、用所花的费用东省西省还是不够。所以,我们几兄弟的衣服都是老大穿了短了老二穿,再缝缝补补给老三。连我父亲为了省车船费,也隔一、二月才回家一次。我想,那时候母亲对钱的渴望,是我们永远都想像不到的。有时候看着母亲沉默的背影,真怕她那一天会被这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打倒。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没有钱是悲哀的事。”是的,当人类发明货物交换的钱,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为钱发愁、为钱所困,成了人们生活的桎梏。为钱出卖苦力,为钱出卖肉体,为钱出卖灵魂等等。世界也变得贪婪、残酷,伴随而来的战争、掠夺、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人类发明了钱,却又被钱所驱使,这是不是人类最大的悲哀?

据记载,钱这个东西在四千年前就有了。《国语》中,单穆公和周景王的对话里已到了钱字。当然,那时还称“贝”。因为,远古时的贝壳就是钱币。以后演化到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铁币,再变成重金属,再变成金银锭。在宋朝时曾经出现过纸币-绞子,但在清初又消失了,重新起用了银子。在民国初年,用银圆替代锭,就是人们经常看到的“袁大头”。民国中、后期,又出现了代金卷及纸币。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发放了人民币纸币。当然,纸币的地位、价值是与一国的经济实力、国库殷实分不开的。如美元、欧元、英磅等只所以成为世界流通货币,无不代表着其国家曾经的辉煌与实力。这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在不断提高,人民币也逐步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老人家曾说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想,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更应该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吧。”

钱,对一个家庭主妇来说,是改善一家人生存条件的根本。虽然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随着我们几兄弟的长大,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了。但是,收入还是那么多,可以想像那时的母亲是多么的无奈与痛苦。所以,当我参加工作后,就把每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二寄给母亲。集我与父亲之力,积聚资金筹划建房,为我们成家立业打基础。

因此,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母亲总会在财神图腾前点上三柱香,祈求财神爷赐财气、福气与我们。在母亲身上,我看到了农村家庭主妇那辛劳付出、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本质。

现在,有许多的“心灵鸡汤”告诫大家,对待金钱要有正确的态度。提醒大家在获取金钱这个筹码的时候,要取之有道。但是,许多年青一代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我们认知的那个年代,人们朴实的不会去索取。当然,那时候新中国刚接盘了个一穷二白的家底,万事刚刚开始起步,不能责怪国家给予百姓太少。

钱,这个东西,万万不可缺少,没有线,那将使你的人生黯然失色;但是,又万万不可贪婪,葛兰台般,那将使你陷入万覆不劫的境地。

钱,让人们的感觉是如此的爱恨交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