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春彦的头像

张春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08
分享

夜宿文安驿

从梁家河出来,车子两转三转,停在了一片依山而建由牌坊、窑洞民居构成的建筑群面前。朋友介绍说,这里是西魏时期就设立的文安郡文安县旧址,文安县虽然后来降为文安驿站,但繁华却一直延绵了千年,如今的院落是在当年的旧址上重建的,后面还留有古时的烽火台遗迹,向人们展示着千年沧桑。

已近晚上七点,每座院子里面的、外面的红灯笼已经高高挂了起来,整个建筑群灯火通明,火树银花;石牌坊上的霓虹灯也开始闪烁,牌楼上“文安驿”的字样映入眼帘。随着我们的下车,跑过来两条土狗,亲热的围着人群摇头摆尾、团团打转,仿佛是好长时间没有见过这么多人了,让人怀疑这里的平日是不是人迹罕至。

放下行李,走出了四合院的住处,一个人沿着石头铺就的路往上走去。错落有致的院子,层层叠叠的分布着,在灯笼发出的黄的光红的光的映照下,幽静古朴;院墙上绘着的是红色岁月的画片和口号,越发显得朦胧而又神秘。路旁高大绿植的稀少,映衬的整个建筑群更加的静谧,甚至带着一丝荒凉的味道。清风拂过时,大的路口处为数不多的几棵垂柳随风起舞,姿态曼妙,为这寂静的夜色注入了难言的温柔。

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无声的挥洒在地面上、建筑物上、柳树上,一切仍是寂寂的样子。自己的影子,也在月光下拖拽的长长的。月上柳梢头了,没有亲密的人陪伴,也没有期待中的偶遇,一个人漫无目的的走到建筑群的最高处,再往上就是山体了,山体和建筑群是用石头堆砌的墙隔开的。这时发现,整个建筑群真像一座城堡。往下看去,灯火迷离;抬头仰望,皓月当空。皓月下有一高耸的碉楼形土质建筑,突兀嶙峋,应该是朋友说的当年的烽火台的遗址吧。

皓月、垂柳、孤城、高耸的烽火台,构成一幅意境廖远的写意画。原本应该吟哦“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但不知为什么,脑海里突然蹦出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是王之涣写的,王之涣的晚年,是在文安当过一年县尉的。而这短短的一年县尉生涯,对后世的贡献,却无比巨大。

如今他的名头是响亮的,人们都能吟诵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但他的生平却是神秘的,史书里找不到他的蛛丝马迹,甚至连生卒年月都不知道,尽管全唐诗里还有他的六首诗歌,字字珠玑,朗朗上口。他的诗被千古传诵,他却杳如黄鹤般沉寂在历史里。这种迷惑经历了千百年,直到民国年间出土了一块《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王府君墓志铭》,才给后世一个明晰的答案。墓志铭记载了他的生平,记载了他生活的蹉跎,才华的横溢,志向的宏远,品格的高洁。他一生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官,只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到文安县做了负责司法裁判、征收赋税等工作的县尉,“在职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墓志里总结他的生平说:“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尝或歌从军,吟出塞,皦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至夫雅颂发挥之作,诗骚兴喻之致,文在斯矣,代未知焉,惜乎”,这样的哀叹里,写出了对他才华的景仰,对他命运的惋惜。而为他写墓志铭的,也是一个同样的小小县尉,那是真正的惺惺相惜。如果没有在文安这短短时光的县尉生涯,他的生平会不会真的成为千古之谜?然而,即便青史无名,仅凭传世的六首诗歌所展示出的魅力,他依然能够在人们的心里永远飘香。

沉思浓的化不开的时候,听到了下面的歌声。俯瞰下去,一个院子里,有大群的人儿,在载歌载舞,欢乐感染了夜色。走到门口,才得知人家是关上门的狂欢,容不得别人的分享。带着一丝莫落的情绪,踱到牌楼旁的大柳树下,发现有同行的朋友在吃烧烤。忽然传来了尖叫声,原来是烧烤摊主人家养的小狗悄悄地叼走了一个女生的包包,迅速地逃之夭夭。包主人发现后的吃惊、尴尬和哭笑不得,同行人的愕然、顿悟和开怀大笑,如同夜色一样弥漫开来,温馨妩媚........

疾步走了过去,想立马融进他们的欢乐。这样的夜色里,原本就应该把酒言欢,对月当歌。幻想着最好能邀来王之涣,听他引吭高歌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的句子,一起斟满那大碗的酒,不醉不归,不醉不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