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逸云的头像

张逸云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9/28
分享

冲出亚马逊

雨后初晴的正午,热辣的阳光撒在水流湍急的亚马逊河,一群头戴鹰羽冠饰的印第安人,手持锋利标枪,小心翼翼地在河边密林中搜索前行。走在队伍前面的头人,忽然呜哩哇啦地叫喊起来,吓得族人们立刻趴倒在地上,头人微笑着指向前边那排高大挺拔的树木。

那是一片落叶乔木,粗壮的躯干上冒出乳状汁液,流得满地都是。头人上前察看一番后,将双手盘到胸口,虔诚地行以大礼。族人们回过神,从地上爬起来,绕着“流泪的树”边唱边跳,欢乐的笑声,回荡在茂密的原始森林。

印第安人这次看似寻常的发现,掀开了人类认知自然万物新的一页,天然橡胶,这种存续了数万年的物种,惊现于世了。

这是2000多年前,发生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一幕。上世纪70年代末,一群有胆有识的创业者,以励精图治的昂扬斗志,开疆拓土,在湘北崇山峻岭,竖起一排排银光闪烁的塔林,卷起了“震天吼”的中国橡胶雄风。1985年,岳阳石油化工总厂合成橡胶工业化跃上新的台阶,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探索,成功开发出热塑橡胶SBS、SIS、SEBS、SEPS、SSBR等体系列产品,产品牌号达到50多个,产能近40万吨,装置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生产技术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多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新中国橡胶工业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丰碑。

机密与使命

1969年,北京。

中南海西北角,有座古老的建筑物,修建于清末宣统年间,京城常见的旧王府式四合院。

原本为清朝末代溥仪皇帝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住过的园子。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就设在这个地方。新中国建立前,北平市把这儿作为特别市政府的办公场所。岁月沧桑,风雨侵蚀,青砖灰瓦的屋宇,廊柱暗红陈旧,雕梁画栋亦已褪色斑驳,见不到昔日王府的奢华气派。因为一个人的缘故,这座名号叫做西花厅的建筑,闻名于海内外。

太阳当顶,滚烫的气浪包裹着西花厅。院落整洁敞亮,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早就过了海棠花开放的季节,透过繁茂的枝丫树叶,隐约还能见到几颗含苞的花蕾。已是午饭时分了,空气中飘着诱人的饭餐香味儿,已年逾古稀的总理两鬓斑白如霜,脸上显出星星点点褐色老年斑。但他依然精神矍铄,戴着那副颇有些年头的老花镜,专心致志地批阅当日的急件。

机要秘书急匆匆走过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迟疑片刻说:“总理,总后勤部刚刚报来的一份急件,您看……”

他知道总理的胃不是太好,饭点的时候过来打搅,显然不合时宜。可是,军务紧急,他感到为难了。

总理抬起头,微笑着看他一眼,操着老家淮安一带的口音说,“我正等着呢。拿过来吧!”

机要员连忙呈上文件夹,毕恭毕敬地候在一旁。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上报国务院的请示,提出筹建为国防服务的石油化工企业,并呈报中央军委。

总理稍加思考,提起笔,在这份机要密件上批示道:“同意。即送先念、秋里两同志阅。周恩来。九月七日。”

总理挥笔之间,肩负党和国家的特殊使命,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指挥部悄然诞生了。

出于战略防御纵深的谋划,战术隐蔽与防空等综合因素考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将2348工程选址于群山环抱、沟谷交错的湖南省岳阳云溪山区。

深秋季节的湘北,草木枯黄,凋零的落叶随风而舞,位于京广铁路线上、很不起眼的云溪车站,气氛显得特别异样。一批荷枪实弹的军人,仿佛从天而降,很快就将车站及外围建筑及道路严密封锁起来。随着刺耳的汽笛声,喘着粗气的火车蒸汽机头,拖着加长的“闷罐”车,停靠到备用轨道上。一节节车厢门噼里啪啦打开了,从里面跳下许多打背包,口音各异的年轻人,黑压压地把小车站挤得水泄不通。

一连数天都是如此,云溪车站人山人海,但井然有序。这些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拉开了如火如荼的中南地区“三线建设”帷幕。

“2348”属于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建设的“非常工程”,工程建设者统称“军工战士”,实行军事化管理,按班、排、连、营、团编制,团级以上为工程指挥部。

建设者们住芦席棚,吃大豆咸菜,喝山泉凉水,吃住都在工地。天刚麻麻亮,起床的军号就在山沟里“哒哒哒”吹响,6点钟准时开工,建设工地捷报频传,工程项目突飞猛进,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路,通了;桥,架起来了;电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挺立在路边和山道;自备铁路专用线从山外修进了车间。

工程进入攻坚阶段,将钢管和大型设备装上改装成的钢架车,几十个人一字排开,人拉肩扛,一步一声号子,将那些笨重的大家伙,从站台运到工地。

经过近3年血与火的奋战,神秘的2348工地,建起了顺丁橡胶单体装置和聚合装置,单体装置设计处理能力达到年产1.7万吨;聚合装置设计处理能力年产1.5万吨。

1979年12月,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一场漫天大雪,覆盖了整个湘北地区,山山岭岭银装素裹。合成橡胶厂(橡胶部前身)人声鼎沸,热火朝天。伴随一阵喝彩声和雷鸣般掌声,凝聚数万建设者辛勤汗水的橡胶合格产品正式下线了。

工人们激动不已,握手拥抱,燃放鞭炮,高举红旗,敲锣打鼓,抬着披红挂彩的样品,向工程指挥部报喜。

崛起与创新

1839年,美国人古德伊尔将天然橡胶同硫磺一起加热,实现橡胶分子链交联。十几年风风雨雨,他经过反复的钻研和摸索,最终使橡胶具备了良好的弹性和柔软性。

这是橡胶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打开了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弹性高分子材料大门,成为橡胶工业乃至高分子材料的里程碑。

6年后,英国工程师R.W.汤姆森,在车轮周围套上一个合适的充气橡胶管,车子在行进过程中,摩擦和颠簸大为减少。轮胎就这样出现了。

这个探索,把橡胶应用范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往后,轮胎被正式用到了自行车,推广到各种老式汽车上。乘车的人觉得,用橡胶做车轱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舒适。

随着汽车大量增加,用于制造轮胎的橡胶需求量变成了天文数字,可天然橡胶产量有限,且受气候,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往往供不应求。人工合成橡胶研发,就在这种背景下浮出了水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备需要,德国人研制出甲基橡胶、丁钠橡胶、丁苯橡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研制出工艺水平更高的氯丁橡胶和特殊性能的乙丙橡胶,使合成橡胶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寒性、防腐蚀性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小,零下60度到250度可以正常使用。

合成橡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甚至还有不少缺点。比如,拉伸效果差,抗撕裂强度以及机械性能不尽人意,技术革命已经刻不容缓。

敢于创新的巴陵石化人将目光聚焦有“第三代橡胶”之称的热塑橡胶。

张岩华出任岳化总厂合成橡胶厂长之初,选拔了一批年轻骨干组建科研所和技术开发机构,向丁苯热塑性弹性体SBS(简称SBS)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巴陵石化SBS已经起步,但产量小,年产量600吨不到,张岩华同他的团队提出“走一步看三步”的发展战略,着眼于橡胶行业未来,引进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DCS集散控制系统,使新装置生产,从起步开始,就站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工厂建成了国内首套万吨级SBS工业化装置,获得了技术突破,令亚洲厂商,乃至全球厂商为之震惊。该成套技术,领衔国内同行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斯人已去,老厂长作为老一代“橡胶人”的代表风范犹存,后人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历史贡献。

邱立勇,前橡胶部技改中心副主任,在橡胶装置技改岗位工作了18年头。

他平日话不多,干起活来那是玩命。每天早出晚归,超负荷劳动。一天下班回家,他突然腹部疼痛,脸色白得吓人。妻子感到不对劲,强行将他送到医院,检查表明:腹腔右肝病变,肿瘤已占肝脏三分之二。

至此,医生不再回避现实,直截了当说,手术只有六七成把握,即便恢复得好,顶多能存活5年。

如同晴天霹雳,把邱立勇和家人都震晕了。

技改工程正紧张地推进,工期往后推迟一天,企业就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损失。邱立勇隐瞒病情,采取保守服药疗治法带病工作。他就一个心眼,技改工程必须如期推进,一天都不能往后拖。

癌症就像凶恶的毒蛇咬噬邱立勇,他的身体日见日的走下坡路,疼痛一刻不停地折磨他,经常彻夜难眠。但他都咬牙挺着,带上镇疼药,坚守在技改岗位。

2014年3月22日,邱立勇生命进入最困难时刻,他无力地拉住前来探视的项目部主任问这问那,放心不下自己尚未完成的工作。

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云溪山沟,鲜艳的映山红,开满了黄茅山。邱立勇带着对家人朋友,对事业万分不舍,永远闭上了眼睛,英年39周岁。

邱立勇等人的不平凡事迹,激励着人们前进的步伐,一大批年轻科研技术人才,站到了企业技术改造的一线,挑起了科研和技改的大梁。SBS装置产能,经过“1改3”、“3改5”、“5改10”等一系列改造,主体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产能达到20万吨/年,成为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同类装置。实现了质量改进、应用研究、新牌号开发飞跃,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应用领域,由最初的制鞋发展到沥青改性、粘合剂、塑料改性等各个领域,产品牌号由4个发展到50多个,实现了为客户“私人订制生产”,彻底打破了国际大公司的技术垄断与封锁。

巴陵石化在做大做强SBS的同时,开始向新的研究领域进军,以实现产品多样化、差异化,特质化。1996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和异戊二烯的嵌段共聚物,简称SIS。这项新的生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奖,产品主导国内市场。几年后,新建一套年产4万吨装置,进军高端领域,牢牢占据我国同类产品市场规模和技术鳌头,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六十一甲子,岁月不止寒。共和国的橡胶工业迎来了六十岁华诞。2018年9月6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召开了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化60周年纪念会暨第二十三次行业年会,群贤毕至,星光灿烂。巴陵石化热塑橡胶这张鲜活靓丽的名片,风光无限,傲视群雄。大会表彰了28家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化突出贡献单位,巴陵石化橡胶部被授予自主创新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发布《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化发展大事记》,重点推介巴陵石化橡胶研发的成就。指出,我国合成橡胶领域共获得国家级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及自然科学等三大奖励近20项,巴陵石化就占了3个大奖。它们是:

“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项目,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年产1万吨SBS成套工业生产开发”项目,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万吨/年SEBS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成果表明,巴陵石化通用合成橡胶技术,通用品种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热塑性弹性体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代表中国橡胶民族工业,朝世界合成橡胶工业大国和强国跨越。

回顾巴陵石化热塑橡胶所走过的路,它是突围之路,新生之路,再造辉煌之路。巴陵石化地处偏僻山沟,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的军转民企业,从零开始,白手起家,突破欧美、日韩等热塑橡胶强国技术封锁和产品围堵,杀出一条血路,仅仅用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6、70多年才走完的路,站到我国热塑性弹性体技术高峰,挺起了中华民族橡胶工业脊梁。

这段光辉的历史,在产品展示大厅得到了再现。科研成果展市区,数十项专利技术琳琅满目,一项项成果令人震撼,巴陵石化热塑性弹性体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2006年7月,建成我国首套工业化SBS加氢装置(简称SEBS),用于生产软胶玩具,其优异的性能与美国科腾公司同类产品相当,打破了国外对SEBS软胶玩具领域的垄断。同山东威高集团进行技术合作,集结双方优势,开展医用SEBS研发,一举突破了技术瓶颈,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6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装置,再一次刷新了技术研发的记录。

——2009年,SBS装置扩能至20万吨,应用80立方米聚合釜技术、三釜凝聚等自主开发的国际领先技术,装置水平领先同行。广泛应用于道路沥青改性、制鞋、粘合剂等领域。巴陵石化SBS,多次应用于北京长安街和奥运会鸟巢主场馆、上海世博会主会场和F1国际赛道、京珠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2012年8月,建成投产6万吨特种锂系聚合装置产,SIS产能达到7万吨,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用胶带、妇女婴儿卫生用品、双面胶等方面,充分满足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需求。

——热塑性弹性体SEBS成套技术开发,被纳入国家“863”计划和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成功打破美国Shell公司垄断。生产出多个牌号的SEBS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包覆材料、润滑油增粘剂、医疗器械等众多领域,可替代进口并参与国际竞争。

——SEPS装置应用自主开发的成套技术,于2017年8月建成投产,是继美国科腾和日本可乐丽公司后,第三家拥有SEPS工业化合成技术厂家。SEPS成套技术开发是巴陵石化践行了中国制造、引领产业升级的又一重大成果,2013年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2018年,在国内率先采用自主开发技术,实现溶聚丁苯橡胶(SSBR)工业化生产。产品具有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快的特性,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生产的高性能轮胎在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滚动噪声和抗湿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技术研发,人才是关键。突出橡胶人才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人才队伍中,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化首席专家、中国石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湖南省技能大师等拔尖人才10人,高级工程师 42人。拥有中国石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橡胶技术中心(RTC),具有小试、中试、工业化和应用研究的完整研发平台,形成产销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机制与质量控制模式和售后服务体系,从催化剂制备到产品出库的每一个工序单元,都拥有自己的专有技术。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引领企业未来。巴陵石化热塑性弹性体的成长,与马云的追求异曲同工,站在未来技术的巅峰俯瞰整个世界,达到了“齐鲁青未了,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崛起是艰难的,创新更是冲破传统,创造崭新历史的惊人之举。巴陵石化依靠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推进热塑性弹性体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将未来橡胶变成现实产品,成就了优势业务、特色业务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2013年6月,巴陵石化首个“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名号为“中国石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热塑性弹性体聚合物及其氢化产品合成新技术开发,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以及相关的聚合工艺与工程成套技术开发,全面提升产品内在品质,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陪同采访的人员,多次提到他们的橡塑中心,不无自豪地称赞这是我国“第三代橡胶”技术研发的开路先锋,巴陵石化热塑橡胶研究成果就出自这儿。这个团队,肩负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项目“SEBS成套技术工业化项目研究重任,在锂系高分子材料合成新技术、新品种、新牌号的研发,应用技术及质量攻关工作中,取得了累累硕果。主持了多个重大科研项目,获得的项目奖项不计其数,申请中国发明专利、PCT发明专利、授权专利20多项。技术研发,从小试、中试,再到万吨级的工业装置生产,他们的身影和足迹无处不在。这些研发人员,伴随企业一道成长,走过了洒满汗水和泪水的光辉历程。

SEBS试验过程中,遇到了重重难关,中心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数据链,在此基础上,实行厂校科技力量对接,同相关高校共同探讨技术的突破口。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理想的SEBS微观结构式,新开发的SEBS微观结构控制方法,生产出的SEBS产品力学性能,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国家863项目专家,高度肯定了巴陵石化SEBS工业化装置开车成功,称这是中国近10年来,基础高分子材料的重大进步,全球合成橡胶领域标志性成就。

一个新产品从实验室搬到工业化装置,产品性能与境外同类产品相当,其艰难程度,非常人可以想象的。

开发一个新品种,就象养育一个孩子,个中的酸、甜、苦,只有做父母的才能体会到。十月怀胎孕育的艰辛,分娩时撕心裂肺般的疼痛;抚养时的细致入微。

一位女性科研人员,她在橡塑中心课题组工作了差不多10年时间,当问起其工作辛苦程度时,她幽幽笑道,在课题组,我们女人当作男人使,男人根本不当人,大伙都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研究人员跟生产联系非常紧密,产品工业化试生产期间,几乎每天都得蹲守在装置现场,对每个工序的工艺配方、工艺条件逐一审查,现场帮助操作人员解决问题。

有人戏称橡塑中心课题组成员是“全包”的媒婆:包人找对象,包人生孩子,甚至包孩子长大成人,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保姆”加“特别护理”。

SEBS推向市场初期,客户加工过程中,出现过颜色发黄,刺鼻气味溢出等问题。这是一道无声命令,课题组即刻全力以赴投入到质量攻关之中。

从原材料精制到合成工艺技术,对整个生产流程,采取排除法,一个接一个环节排查,查找影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经过一个多月实验及产品应用加工评价,找到了影响SEBS在高温条件下造粒产生气味、颜色变化的根源。分别从影响SEBS成品气味、颜色两个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小试实验模拟中试条件,考查原材料、设备、工艺的可行性,不断修改调整技术参数,检测产品分子量结构。经过上百次小试实验,使质量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橡塑中心科研课题组是个敢打敢拼,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堪称业内“特种部队”。

穿过一条SBS敷设路面的马路,行走约半里地,见到一幢咖啡色建筑。这就是名声在外的“中国石化橡胶技术中心(RTC)”。

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RTC沿袭依山而建的传统。部分工程还在扫尾,楼前湿滑的水泥路面散落一些泥土。

陪同人员指着大楼西南角,介绍小试中试车间所在的位置以及各自的基本功能。在小试车间的外间,我们见到一群忙碌的研究人员,从她们几分疑虑、甚至警惕的目光中,我感觉自己像个不受欢迎的人。

陪同人员赶紧介绍我的身份,她们脸上才露出笑意,准入进入车间现场参观。

在这儿,我见到了一位潜心于热塑橡胶研发的专家。

1992年,从天津大学毕业,27年如一日,一心扑在热塑橡胶科研项目上,从事SBS、SIS、TVA、SEBS、SEPS等研发和质量攻关,起得了十分出色的成就,成为我国在世界新材料领域拥有顶尖成果的专家,被评为巴陵石化炼化工艺首席专家、合成橡胶事业部橡塑总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获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 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热塑橡胶SEBS研发,被公认为新材料领域顶尖科研难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该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巴陵石化正是领衔这一项目研发的龙头企业。

当时,SEBS项目,国际上仅有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掌握了该项研发技术。巴陵石化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两次派考察团出国考察。他随考察团,满怀信心来到美国、日本,这两个国家严格对外进行技术封锁。

考察团不但一无所获,还受到外国人的冷嘲热讽。

有人提出来,可否考虑技术转让。美国公司曾经向巴西转让了SEBS低端的生产技术,仅软件费用就高达2000万美元,时价相当2亿元人民币。况且老外还放言,技术转让,想都别想。

技术转让大门被老外封死了,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搂起袖子自己干。

SEBS热塑性弹性体项目属于新材料领域的尖端领域,一个产品的研制,涉及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反应达成千上万个。有时候,一个反应要重复上千次,往往以失败告终。

为了攻克一个子项目,他花了近3年时间,进行各类化学反应实验就达2000多次,化学反应方程式1000多道,生成和分解的物质达3000多种。

暑去冬来,春华秋实,十年磨一剑,终于获得了理想的SEBS微观结构式,成功用于批量生产,实现了SEBS产品工业化。生产出的SEBS的力学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热塑橡胶技术研发团队还有一位科学家。

这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石化集团突出贡献专家、中央企业及中国石化“双料”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近20年时间,主持或参与发热塑橡胶新产品,获得授权专利12件。无论有多成功,在同事的眼里,他却是一个接地气的老师。科研开发,他冲在最前面,当有项目获奖或申报专利时,他总把自己的名字尽量往后排,甚至要求不署自己名。老李几十年为人简简单单,工作踏踏实实,不贪功,不诿过,赢得了好口碑。

目前,我国SEBS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各种工具器具的软包覆材料、玩具、塑料改性、密封材料、高档热熔胶、汽车配件、国防装备的野外封存和生产保护、道路标志涂料等。巴陵石化研发团队,向产品差异化、特色化和特种化拓展,开发了3个线型SEBS牌号,产品性能同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壳牌公司同类产品性能相媲美。开发出星型SEBS产品,填补了国内外产品的空白,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认可。巴陵石化SEBS各种牌号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一家企业想要长盛不衰,永葆青春,技术研发乃重中之重。有人惴惴不安地问:“我的企业能存活多久?

关于这个问题,传统战略往往聚焦于“我们有多大的规模优势?”现代战略看到的却是企业的内生性价值,那个由内而外,不断放大的蜕变能力。

我曾经研究过全球几大顶尖科技公司,比如谷歌和苹果,它们的成功,有很多相似之处,那就是矢志不渝的科技创新。谷歌着力强化自身搜索业务根基,在未知领域加大投入,挖掘商机,不断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苹果推进版本发布、功能改进与创新混合。中国的华为成功突破西方国家封锁,攻坚核心技术,从5G网络,到5G芯片,再到5G终端,拥有了“端到端”的全面能力,开创全球信息网络技术新纪元。

巴陵石化作为“老三线”企业,没有可供依托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50年如一日专注于热塑橡胶产业发展,源源不断进行科技研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小山沟走向了广阔的天地,冲出亚洲,走向全球。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诗人朱熹《观书有感》里面的句子,我清楚地感受到,坚持不懈的科技研发,就是巴陵石化热塑橡胶的源头活水。

奋进与愿景

从巴陵石化橡胶部门岗往里走,路面笔直平整,道路两旁,一排排树木绿色葱茏,生机勃勃。这里是橡胶产品形象露天展示区域,享有盛誉的SBS道改料敷设在路面,车辆行进到这儿,乘坐者感到平稳舒适。

沿着形象路,朝东方走大约200米,耸立着一尊气韵飞动的塑像。

这座雕塑建成已有几十年历史,历经风吹雨打,形象栩栩如生。

这是一位懵懂少年,手举乾坤圈,骑在龙背上,一副降妖伏魔的气势。

这就是传说中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哪吒。

站在雕塑跟前,我眼前一阵恍惚,只见天光黯淡下来,一条乌黑的长龙,张牙舞爪,咆哮着冲出水面,掀起滔天巨浪。这时,一位英俊少年破浪而来,握在手中的火尖枪轻轻一挑,凶神恶煞的老龙王乖乖就范。瞬间,大海风平浪静,一轮火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天地之间一片光明。

哪吒闹海,不过神话传说,人们寄寓情感的一种方式。回到现实生活,我们惊喜地看到,在市场竞争的惊涛骇浪中,涌现了一批敢于挑战困难,勇力潮头,擒住“龙王”的哪吒。

我的案头有一份文件,橡胶部原离任经理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稿。出于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姑且不提他的名字。

讲话稿饱含深情,将我们带回了热塑橡胶研发向品质领域拓展的那段历史,作为巴陵石化橡胶发展承前启后者,他低调务实,对企业一直心怀感恩。

1992年大学毕业,他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就是地处偏僻的岳化总厂橡胶厂,一干就是26年。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在热塑橡胶研发和生产一线渡过的。不知疲倦的双脚,经常穿梭于新老厂区各个装置现场,留下的足迹,能绕地球好几圈。一排排机泵、一列列釜罐,一件件几台,一个个岗位,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得清清楚楚。

2011年6月,当上了橡胶部“一把手”,接过企业发展创新的重任。他坚持扩总量与优存量并重方针,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过几年奋斗,巴陵石化热塑橡胶的特种化特色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锂系聚合物新增产能达到16万吨,产业升级向价值链中高端挺进。以SEPS、高性能SSBR、医用SEBS为代表的一批新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抢占了行业高地。

转眼7年过去了,被组织上提拔到公司任职。离别前,他独自一人到橡胶部各大装置,包括犄角旮旯走了一圈。

骄阳似火,青山葱绿苍翠,这座现代化热塑橡胶企业,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出亚洲,走向了国际大舞台。他边走边看,仿佛欣赏不断长大的孩子。每到一处,都要停下脚步,往日挥汗成雨,日夜奋战的画面,不时浮现在眼前。

交班的时候到了,他几度哽咽,将自己20多年的工作体会和感悟,作为离别赠言同大家分享。

他说,自主创新是橡胶部立厂之魂。尖端技术拿钱买不来,要靠自己潜心研究;创新这个“传家宝”,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橡胶部应加快培养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按照“服务生产、引领发展、迈向高端”的原则开展科研工作,突破一批核心技术。

面对80后接班人,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巴陵石化橡胶历史就是一部发展史,从传统拳头产品到升级换代,向国际一流品质迈进的历程中……从老厂区扩能到走出厂门搞建设,每5年就有一套新装置,或者一个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发展要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

老领导的谆谆教诲,新任经理备受感染,当即表示,一定接好棒、当好“家”,抓好发展,不但装置规模保一流,而且产品质量创一流,在市场上独领风骚。

这就是管理品质的传承与发展,我相信,代代相传的“橡胶精神”,一定会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发扬光大,奋发有为。

基于这个认知,我走进了一线职工之中,那些常年倒班的群体。

这些人处于企业底层,象牙之塔能巍然屹立而不倒,靠的是底座的力量支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底座原理”。

我接触到了部分倒班职工,跟他们面对面交流,聊工作,谈理想抱负,更多的话题集中在生活琐事,透过他们几分暗淡的脸色,体会到倒班职工逆常生活的那种艰辛和疲惫。

连续性生产是化工企业一个特点,长周期,安、稳、优运行,才能保效益。

在SIS控制中心,我见到了一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年龄大约22岁到28岁的样子。他们大学生毕业后,告别繁华都市,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云溪山沟,一头扎入倒班一线。

工段长介绍说,车间操作自动化程度很高,坐在控制室操作台前,车间各大装置运行和设备完好情况一目了然。

这个控制中心面积200平米左右,几十台操作显示器依次排开,摆成半月的形状。正墙面挂着巨大的显示屏,画面清晰,完整。

这套DCS,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计算机控制系统,将生产现场实现直接数字控制,所有生产信息都从这儿发出去,包括开启阀门,调整优化工艺参数,将电流,压力,蒸汽等控制到位,监控设备的完好状况等等,使整个生产处于最佳状态。

我围着操作台悄悄走了一圈,侧面察看了一下显示屏操作流程,倒班职工们旁若无人,专心致志操作,岗位之间配合默契,仿佛成竹在胸,指挥若定的将军,准确无误地发出操作指令。目睹这些倒班职工专注的神情,我心里感到踏实,默默地给他们点赞。

随着采访深入,一位从倒班岗位成长起来的职工走进了我的视线。

点开手机“百度”,输入“巴陵石化邹浪”,立刻跳出十几条有关他的新闻。

如此牛人,到底是何来历?

邹浪1989年技校化工操作专业毕业,28年专注设备管理,针对设备进行小技改和技术消缺,“门神”一样坚守在生产一线岗位,发挥聪明才智,攻克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以邹浪命名的“邹浪技能大师工作室”,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湖南省“工匠精神”的传承平台。

在公司党委工作处,笔者见到了巴陵石化职代会报告,企业明确提出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坚持走出巴陵发展巴陵策略,到2025年,实现新型合成橡胶工业化生产,本部、国内沿海和国外业务布局合理,国际化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掌握行业领先的原创性核心技术,拥有引领全球行业发展能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合成橡胶生产研发基地。

采访结束,适逢江南春雨季节,细密的雨丝飘飘洒洒,如梦似幻,别有一番意境。笔者不由记起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