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牧童的头像

牧童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3/24
分享

从被民间神化的翁万达以考察翁万达在历史上的功绩

 

我们现在研究先贤翁万达,我认为首先应该给翁万达一个明确的定位:即历史上的翁万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活在四、五百年前的翁万达,我们现在研究他的资料有两方面的来源:一是文字资料,一是口头传说。文字资料包括正史中的《明史·翁万达传》,以及翁万达本人遗传下来的诗文等。口头传说就是自明以来民间口口相传的各种传说故事。《明史·翁万达传》等代表上层建筑方面正统的官方言论,即所谓盖棺论定。民间口头传说代表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民心民意对他的肯定与崇拜。

通过考察分析,我认为对翁万达的定位应该是:翁万达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翁万达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我们研究翁万达应该从他的政治、军事入手,而他的诗文,则是围绕服务于他的政治、军事思想的。

翁万达以科举进仕,文官出身。后却担任武职,当上三边总督,兵部侍郎,成就他人生的一番大功业的是他的政治理想与他的军事才能。

“十年寒窗苦,货与帝王家”,这是封建社会所有读书人所共同追求的出将入相道路,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翁万达也不例外。翁万达从28岁考中进士,开始了从政、从军的政治生涯,他的仕途道路总共走了26年,而其中的军事活动则长达16年之久。

翁万达中进土后,初授户部广西司主事,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在此户部属吏时期,他查勘悬案,诅抑权贵,督税课兑,陈盐政利弊,赈畿辅饥民。豪强侵夺官地商税,阻挠漕运河道等等,都逃不出他的严正惩处。他为官虽精明练达,却备受诽谤,但他依然“略不为动”,秉公执法,终使诸豪强“毋敢挠其令”,因此获得“以廉法著称”的美名。

封建社会官员好坏的分水岭,就是贪脏枉法与清正廉明之别,翁万达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就是当一个好官。

嘉靖十三年(1533年) ,35岁的翁万达出任梧州知府。翁万达治理梧州4年,声绩大著,被誉为“治行第一”。期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仇鸾,纵悍卒横行,翁万达不惮权贵,拘缚其为首分子十余人投之于狱。这使翁万达治梧声名远播。受兵部尚书毛伯温极力荐举,被任命为广西副使。

嘉靖十七年(1538年) ,安南国(今越南) 莫登庸父子篡位称制,勾结广西土官反叛朝廷,明世宗朱厚熜命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征南号令下达后,兵部、礼部意见不一,翁万达提出以“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的策略,被毛伯温和两广总督张经接受,转呈中央,成为朝廷的国策。翁万达遂被推荐为征南副使,成为征南大本营决策层中的智囊以及广西一路的前线指挥官。

从此,翁万达以文职从武,进入他人生的辉煌时期。翁万达的正确决策为朝廷所重视,征南战役中,翁万达在政治上与军事上的才干得到充分显露与发挥。

《孙子兵法》上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三国时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也正是这一战略决策的正确体现。翁万达先平定与莫登庸互为呼应的少数民族上层(土司)的叛乱,实行策反,解除内患,后重兵威慑,抚剿兼施,兵不血刃迫使莫登庸乞降。诸葛亮还要七擒七纵才能降服孟获,而翁万达不用“擒纵”,几乎不折一兵一卒而平定了安南。故此两广总督张经大称之: “翁君神算也”,“班师论功,翁万达功居第一”,这就说明,翁万达不仅有长远的政治眼光,而且有敏锐缜密的军事才干。从另一方面考察,平定安南使安南人民自此尊称翁万达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翁万达的威望在异邦四、五百年来远播不绝。这就说明翁万达的兵不血刃,攻心为上代表了两国人民的心愿,因此才会得到双方人民衷心的永久的拥护。

平定安南后的翁万达,升为四川按察使,后历任陕西左、右布政使。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不久又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接替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成为三边总督。

由于翁万达练达夷情,深谙边务。当上三边总督之后,翁万达嫉奸锄暴。宣府总兵部勇、副总兵姜爽与豪宗恶少盘踞城中,多方盘剥致万军茹苦。翁万达上书弹劾,直至罢其官,撤其职。大同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等通敌谋反,约为内应。翁万达发觉后,一面秘密地按名捕获反叛者,一面发兵埋伏于各关隘,迎击如约进犯的敌兵,终大获全胜。

翁万达带兵保家卫国,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一系列胜利:铁裹门鏖兵、鹁鸽峪血战、阳和退顽敌、曹家庄大捷等等。

翁万达督边六载,主要对手是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其时,俺答虽“势方张,控弦数十万”,但总不敢大规模进犯。边关一度出现了升平景象。

翁万达又被提升为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后又被提拔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主管兵部事务。在这16年的戎马生涯中,翁万达为维护,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和边境安宁,做出了令当时人瞩目的贡献。

翁万达人生的最后三年,因其父去世,他南归奔丧守丧三年,俺答汗得知翁万达离开边关即兴兵犯境,大同失守。朱厚熜急诏翁万达重返边关督抚。翁万达因丧期未满,又加之背疽发作,忙修书派义子翁从云带疏上京,请求“待三年服阕而后起用”。从云途中遇盗,表疏失落,未抵京,俺答已从古北口“溃墙南下,直薄都城”。朱厚熜又连下两道金牌催翁万达。翁万达又命侄翁思远带疏先行赴京,而翁万达虽间道兼程,犹历四十一日才抵京报到。

而此期间,权贵严嵩上疏进谗,仇鸾衔宿怨,也谗言于帝,结果翁万达被降职派往经略紫荆诸关。翁万达又因背疽发作,故乘“京察”,呈上《再辞免重任恳乞陈情疏》,终引起朱厚熜反感,遂免其职,将其“削籍为民”。

朱厚熜又感到防边重任非翁万达莫属,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10月13日)颁诏,第三次起复翁万达为兵部尚书,而此时的翁万达正与友人抵闽游武夷山,途中背疽疾发,回归至上杭,卒于舟中。翁万达遗体运抵家乡,两日后诏命才临门。翁万达“未闻命而先卒”,享年55岁。后明穆宗追赠翁万达为太子少保,谥号“襄敏”(“甲胄有劳曰襄”,“应事有功曰敏”)。

翁万达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与军事家。他以科举进仕出身,虽然著述丰赡,诗、文、议、纪等各种文体充备,特别是他的大量诗作,在或叙事或写景中抒怀言志,都写得很有意境,很有气魄。但我认为,他的文学作品若从明朝文学发展史上去考察,毕竟还构不上有什么大的突破与建树,他的著述,只是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对其政治理想、军事才能及其心志历程的如实记录而已。这些著述,作为研究他在历史上所立下的不朽功绩及其政治理想、军事才能的佐证当然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值得一提的是四五百年来民间把他神化的一系列传说,诸如说他是天上“白虎星”再世,四岁时落海被龙王派虾兵蟹将所救。少年时在桑浦山龙泉岩读书时,怒贬桑浦山土地神,后叫土地神派一猛虎替他擎军旗,所以翁总督每次出兵,都有猛虎擎旗打先锋,使敌兵一见吓破了胆,纷纷抱头逃命。又说翁万达得了潮阳磊口深潭千年蛤蟆精的“神甲”和吞下蛇精的“仙珠”,从此浑身就如磐石般结实,刀枪不入,箭射不穿。又说他是张飞再世等等。翁万达死后因葬于三河坝这一独特地理位置,故又说他“日受千人拜,夜看万盏灯”。

中华民族,对于英雄的崇拜心理,是有其滋生的土壤与深厚的文化渊源的。中国历史上,凡是为后人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英雄人物,往往都被神化。从上古创世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到明清时期街谈巷议的小说家言,莫不如此。翁万达是潮州(潮汕)历史上的一位政治家与军事家,他是从潮汕走出来的一位英雄。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对翁万达这样从潮汕走出来的一位英雄,潮汕民众自然是要大加赞颂的。潮汕大地上的人民群众对翁万达这样的英雄产生崇拜心理,所以自然而然地在歌颂他时就把他神化了。把英雄人物神化,这种民众心理也渊源有自,中国历史上,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起义者总要推出一个能服众的人物来号召民众,比如陈胜起义时设计的:“大楚兴,陈胜王”。后项梁、项羽也要寻一个牧童熊心来当“义帝”(楚怀王)以服众。朱元璋未掌握政权时,同样也要尊小明王韩林儿为帝,以收拢人心。出身贫寒的翁万达并非那种帝胄后裔的龙族龙种,但他却最后成为英雄,所以,从民众心理上他们自然要把他加以神化:说翁万达是天上“白虎星”,是奉玉帝之命下凡助明保境卫国的,所以他才会遇难不死,刀枪不入,所向披靡,屡战屡胜……

民众传说中把翁万达神化虽有唯心宿命论的成分,但从另一方面却正证明民众对翁万达这样的英雄的肯定。包括在东南亚异邦把他称为“英勇大帝”,立庙祭祀多达100余处,四、五百年来香火不绝,这也是这种民众对英雄的崇拜心理的体现。

翁万达在民间的被神化,正代表人民群众对他在历史上的功绩的肯定。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日草于陋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