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故事
李振科
素有“水上民族”之称的赫哲族与冰雪有着不解之缘。“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两块板儿翻山越岭,三块板儿跨江蹈海。”是对赫哲人传统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都与冰雪有关。
在没有各种制冷电器的年代,智慧的赫哲人把冰雪利用到了极致。远方的游客夏季来到赫乡,一定吃过杀生鱼、江水炖江鱼,凡是吃过的,无不盛赞这两道菜的美味。其实还有冰天雪地里赫家的两道美味佳肴是惧冷怕远的客人们吃不到的------刨花鱼、削鱼片儿。
每到冬季,赫哲人将从冰封的黑龙江里打上来的鱼挂好腊(在鱼身上浇水冻一层冰保鲜),板板正正地存放在院子中的撮罗子里,或者干脆埋在雪堆里。食用时将鱼取出,用热水一浇,除去冰,用刀在鱼鳃下面划一圈儿,一手握住鱼头,一手将鱼皮剥下,去麟备用。将去皮的鱼固定在案板上,用木匠做活的刨子趁冻将鱼肉一层一层地刨下来,状如刨花儿,放在盆里或几个盘子里在外边冻着。先把鱼架加冻豆腐、土豆块或粉条儿炖熟,生鱼拌好,鱼籽上桌,然后将外面冻着的刨花鱼端进屋来,就可以喝酒了。薄如蝉翼的刨花鱼片儿蘸着事先用陈醋、盐面儿、辣椒油调好的蘸料,清爽味美,入嘴即化。还没等仔细品味就下肚了,吃了这口赶紧夹下一口。热情好客的赫哲人举起酒杯敬完天,敬完地,开始敬客了:“来,鱼有的是,可劲儿造,干三杯!”赫家有酒先敬客,三杯过后尽开颜。美酒佳肴,不知不觉喝高了。醒酒后一回忆,呀,我酒量头一回这么大!
至于削鱼片儿,加工的程序和吃法与刨花鱼差不多,只是不用刨子而用刀削。削出的鱼片儿自然要比刨花鱼厚的多,吃得更实惠。
赫哲族人的冬钓就更神奇了。千里冰封的黑龙江上,起伏如山的冰排之间,用冰穿子凿开一个窟窿,再用抄罗子(长柄的一端圆形圈里带网)捞净浮在水面上的碎冰,就可以钓鱼了。赫哲人冬钓不用通常钓鱼用的鱼饵,而是两头带钩的小铅鱼儿。将小铅鱼儿拴在长长的鱼线上从冰窟窿里放入江水中,另一头分别绑在两手的指头上,两只胳膊不停地上下抖动,水下的小铅鱼儿在水流的冲击下恰如不停游动的小鱼。大鱼吃小鱼,江水中的狗鱼、亚麻斯哈鱼误将小铅鱼儿吞入口中就上钩了。鱼一挣扎,钓鱼人的手指便感觉到了,收钩。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接二连三地被拽出水面,很快就被凛冽的寒风冻僵了。冬钓时间长了,站在冰面上冻脚,需要不停地活动双脚。远远望去,刮着大烟炮儿的江面上,总有赫哲人在手舞足蹈。艺术源于生活,赫哲族艺术家根据冬钓创作的舞蹈搬上了舞台。
要说冬捕,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将网从凿好的冰窟窿里下到江中,在冰窟窿的周围盖一个严严实实的马架子,马架子里点起一对篝火,捕鱼人在里面休息、取暖,静等鱼儿上网。有鱼上网,拴在马架子里网纲上的铃铛就会发出悦耳的响声,估计差不多了,将网拉上来,把鱼取下,再将网放入水中。这时候就可以拿出备好的吊锅做鱼吃了。吃着鱼,喝着酒,等鱼上网。马架子里暖和,冰窟窿冻不上,免除了重复凿冰窟窿之劳。用铃铛网冬捕曾是赫哲人传统的捕鱼方式之一。
冰天雪地,一走一滑,鱼多了,运输怎么办?赫哲人有办法,用狗拉雪橇。这应该是历史上的赫哲族又称“使犬部”的由来了。
冬季,除了冬钓、冬捕,赫哲人还要上山狩猎。民族史诗《伊玛堪》中就有许多关于勇敢的猎手的传说。过去,街津山、额图山、勤得利山都是赫哲人狩猎的好地方,林海雪原中不时驰过赫哲猎人矫健的身影。何以有这般速度?他们脚下踏着两块板儿------滑雪板。赫哲猎人大都是头戴貂皮帽,身穿狍皮衣,手握猎枪、激达(扎枪)、弓弩的滑雪高手。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1932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赫哲人的家园,崇尚英雄、英雄辈出的赫哲族人民以特有的方式,为抵御日寇侵略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脚踏两块板儿,来无踪去无影的赫哲炮手队曾让敌人闻风丧胆。
如今,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赫哲人走下了打渔船,不再狩猎。但是,许许多多与冰雪有关的往事却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对冰雪的喜爱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做好冰雪旅游这篇大文章早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如果你也喜爱冰雪,请到赫乡来。
(《街津山》总第六期3页 2022年1月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