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果的头像

雷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26
分享

最爱琅琅读书声

清晨,偌大校园竟然听不到琅琅书声。问其缘由,答曰:在赶作业。即便有读书的,也是动手不动口,还说速度快,效率高。我却不以为然,始终认为大声朗读酣畅淋漓,洪亮书声启智增慧,效果是远甚于默读的。

琅琅书声总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那时的读书声多么清脆,多么响亮,令人回味无穷。春天的早晨,琅琅书声从学堂传来,像愉悦的乐音,像和煦的阳光,顷刻苏醒温暖了整个村庄。人们满脸含笑,心中燃起希望,会不自觉地朝着校园方向谛听。校园里,孩子们三三两两,坐在洋槐树下,嗅着清甜花香,哇啦哇啦。有些男孩顽皮,坐在槐树杈上,双脚荡漾,甚是悠闲。大可不必担心掉下来,哪个不是猴子般善于攀爬呢!夏天亮得早,太阳一露面就热得遭不住。于是,教室里,树荫下,天刚亮就开始读书啦。一时间,读书声、鸟鸣声和农民田间劳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煞是闹热。秋天,天高云淡,也是读书的好时光。琅琅书声让人神清气爽,安闲恬静。寒冬时节,教室是避寒的理想去处。在此读书,声如洪钟,穿云裂石,温度也随之升高了几度。

老师总喜欢下达大声朗读的指令。无论单人读、轮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声音都大得惊人。后来才知道,孩子小,朗读更能集中注意力,更利于语感形成。不可否认,朗读也是展示老师教学水平的最佳方式,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学生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成绩自然不差。当然,老师尽心尽力,也能在年尾问心无愧地接受生产队里发给的宝贵口粮。

讲课时,老师抑扬顿挫,孩子们大声舞气,都将嗓门发挥到了极致,像极了山民的粗犷,像极了大山的磅礴。

有段时间,书声渐少,乃至于无。孩子们成天忙于集体劳动,割麦拾稻、栽秧插禾、积肥背粪、运砖背瓦等,稚嫩的肩膀过早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也加快了他们的成长和成熟。

学校周围的一片坟地被开垦出来,按劳动力大小分给不用班级,用来种小麦和红麻,收入归学校集体所有,谓之勤工俭学。播种均为撒播,浇灌全是粪水。日常管理虽然枯燥,但老师和班干部认真负责,安排合理,作物的长势丝毫不逊色于附近老农民的庄稼。

收小麦时日头很毒,加之麦芒如针,手上脸上常被割成一道道血口,汗水一激,刺痛不已。但没人喊疼,好像这是生活的必需,照例天麻麻亮就下地了。割下的麦子在屋檐下堆上几天,便选择一个大晴天在操场脱粒。老师和大孩子轮换着用连枷打,其他学生帮着翻晒。实在没打下的漏网之鱼,便用手搓,人多力量大,硬是做到了颗粒归仓。最后,学校会犒劳师生,发给每人两个白白胖胖的大蒸馍,至今我都认为这是我一辈子吃得最香甜的蒸馍。

收红麻时已是深秋,冻手冻脚的。先用细长竹杆将红麻杆上的黄叶打掉,再用砍刀齐地砍倒,攒成一堆,然后将粗的一头放在木凳上砸烂,最后才摆开架势用手去皮。这需要一点技巧,在一条长板凳的一端钉上两根粗大铁钉,人骑在上面,右手将砸烂的红麻皮抓住,放到铁钉中间,绕着一根铁钉迅速一拉,嗖的一声,杆飞皮脱。傍晚,一捆捆红麻皮被沉到水塘或小河里。一两个月后,沤得稀烂的红麻被捞起来,将反复淘洗后得到的银白色纤维晾晒几天,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啦。

繁重的体力劳动,非但没有浇灭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反而激发了学习干劲。他们说,坐在教室里就是一种享受。劳动再苦,也不至于日晒雨淋流血流汗吧!脱胎换骨的劳累,还让一些厌学的孩子幡然醒悟,开始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于是,朗读更起劲了,声音更宏亮了。田间地头,寻常巷陌,常能听到琅琅书声。

伴随着琅琅书声,一批批孩子读到了街上,读进了县城,读进了城市,走上了形形色色的工作岗位。琅琅书声,铸就了他们激情飞扬的青春梦想,成就了他们五彩缤纷的广阔天地。一时间,书声是最美的天籁,谁家书声琅琅,谁家就有希望。一家几代人都读书习字,会被尊为“书香门第”,脸上会有无限荣光。

后来城市化进程加快,村里孩子越来越少,少到不能办班的地步。稀稀拉拉的几个孩子被镇上小学收罗去了,破败不堪的村小变成了牛羊鸡猪的乐园。这时,大家不免有些失落,多想听听琅琅书声啊。

终于,几个老人坐不住了,纷纷出力出钱,在村小成立了小型阅览室,摆满了图书杂志,供人免费阅读,满足留守的老人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如果哪一天,你从此路过,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一定不要惊讶,这是他们带着孩子们在重温读书的快乐时光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