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峰立的头像

梁峰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3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那座山,那座楼

2011年江西旅游,先后去了井冈山、滕王阁、庐山。回来后,只写了一篇《井冈山上》,对于滕王阁、庐山,却不知从何写起,因那是名山、名楼,背负了太多的名气、隐藏了太多的名人、孕育了多元的文化,我只有学习的份。

名山多名句,名楼多名人。古时,江西地处偏远,庐山荒凉险峻,一批批文人墨客贬谪至此,庐山便成了逃离纷扰,寄托情感的地方。滕王阁为李元婴公元653年所建,李元婴从富庶的苏州调任荒蛮的江西,心中不爽,在府中纵情声色,后因幕僚建议在章江门外修成滕王阁,便和歌舞乐伎吹弹歌舞,寻欢作乐。不成想,唐高宗不满其皇叔的行为,下令拆除此楼,贬李元婴至阆中。22年后,公元675年,时任江西都督的阎伯屿重建此楼,欢宴百官,王勃省亲探父,适逢盛会,一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却成就了此楼的千年文化盛名。

我眼中的庐山、滕王阁是个雅俗共赏的地方。现在的江西已不像古时荒蛮,百业兴盛,交通旅游发达,人民安居乐业。到此游玩的人们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或拍照或留念,全然不用费力去想此地沿革或有什么文化名人等事。

现在的滕王阁为上世纪89年重阳节所重建,我去时感到的只有繁杂和拥挤,游过之后怎么也理不出一条对滕王阁文化蕴藏及发展的清晰思路。

现在的滕王阁是一座蕴藏了一千多年文化的名楼,一楼大厅是一幅汉白玉浮雕——《时来风送滕王阁》及王勃的《滕王阁序》,至此多有人留影拍照。第二层为“俊采星驰”,墙壁描绘有江西自先秦至明末历代名人,留步于此人便少。三层拥挤不堪,中厅有壁画《牡丹亭》和铜浮雕《唐伎乐图》,厅里演奏着古戏古乐,人们大多驻足观乐,摩肩擦踵,虽听不清、弄不明白台上演什么、唱的那出,却要附庸风雅,屏气凝神,听上一小会,否则虚此一行。绕过四层进入五层,东厅西墙上镶嵌了两幅大型陶瓷壁画,一幅是《吹箫引凤图》,一幅是《西山待渡图》,至此留步的人极其少了。到了第六层,西厅东壁悬挂磨漆画《百蝶百花图》,不知是人们对这位“滕派蝶画”鼻祖不感兴趣或是对其声明狼藉不屑一顾,或是游玩疲累,至此一观的人寥寥无几。

临阁必观外景,到了每个明层的回廊,人们均要驻足远眺,然而远处干涸的河流,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及川流不息的都市气息已完全掩盖了当年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自然景观。今人又未去过古代,大多数人不会因此生出叹息,只顾合影留念,一沾文化名楼的儒雅之气。

机缘巧会,王勃恰逢盛会,作成千古名篇。可是王勃出长安,行色匆匆,不能久留,不免生出“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慨叹,亦是封建士子郁郁不得志的精神写照。

现时代的人们至此游玩一番又会得到哪些启发呢?

离开南昌的滕王阁,下一站去的就是九江的庐山。庐山给我的印象是雾气大,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我进入庐山至离开,雾气一直未散。

根据旅行社安排,晚上住在庐山上的宾馆,来到宾馆的房间,终年的雾气使得床上的被褥感觉就是刚刚洗过,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我觉着这儿不适宜人居。

吃过晚饭,同行的人出去徒步旅行,“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两旁随处可见宾馆、房屋隐藏于山林树木之中。听说山上的居民以前可怜,近年经开发后,不少江西当地人遂在此修建宾馆或私人避暑之所,因此当地日渐繁荣起来。走了一会儿,天开始下蒙蒙细雨,我们便沿原路返回住所。

第二天,便是庐山旅游。山水文化,自然离不了文化名人,陶渊明以庐山康王谷作为文化背景,创作了《桃花源记》。李白游历至此观秀峰马尾瀑后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居易谪居此地写下《大林寺桃花》一诗,造就了一处名胜——花径。我党领袖毛泽东以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为题写下“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名句。

让这座山更加出名的还涉及两个朝代的兴替和两个政党元首们在此的活动。朱明已经遥远,山上仍留有朱元璋悟道之道观。蒋中正早已入主台湾,作为早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后花园,这儿仍给其留有一席之地。共产党带领人民闹革命,这儿自然成了红色旅游圣地。游玩时我进入了“庐山会议”当年的会场,并拍照留念。

走出庐山,便结束了江西之旅,在我脑海里盘旋的是那弥天大雾,顺畅的交通、拥挤的人群让你不会产生古人对山征服的欲望或封建落拓士子寄情山水的雅趣,也就雅俗共赏地来去匆匆一回吧!

听说庐山上有宋朝大儒朱熹讲学的白鹿洞书院,行程未有此地,就留作以后的旅游愿望吧,有机会,定去看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