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梁的头像

大梁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7/14
分享

让贺城更厚重

我们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帮扶的黄贺城村地处河东区和临沭县交界,在地理位置上算得上偏远,但从一些考证和坊间的口头传说中,黄贺城也应有其厚重的文化。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贺王被封地于此,建城为“贺王城”。贺王为人豪爽仗义、恩泽四方,很得百姓的拥戴和敬仰,因此外人纷纷投奔而来,在贺王城周围或近处相继建村,并以黄、张、王等姓氏冠以村名,曾有“一溜十八贺城”之称。

据考证,黄贺城村所在的贺城区域早在周代就属鄟国领地,贺城古城遗址就位于黄贺城东北方向、沭河大堤之内。它东靠沭河、西邻河堤,面积约3.4万平方米。遗址东因河水冲刷,局部土层坍塌,曾出土陶罐残片、口沿、汉砖、汉瓦、铁器等遗物。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筑沭河大堤取土,遗址多处被挖掘。遗憾的是,关于古贺王城的相关资料因少见于经史而无从查考。

文化是一个村庄的灵魂。在我国,但凡叫做“城”的村庄都多少拥有着自己的历史或典故。为此,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主导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我,觉得有义务有责任去深度挖掘被时间掩埋的贺城文化。

通常,庙宇或者有关主题建筑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符号。据当年名噪沂郯赣海邑间的清代廪生张实庵著文《贺城重修玉皇庙碑》记录:“郯东北百里贺城村有玉皇庙,创于唐代,屡毁屡修,其详不可考。洎我朝雍正八年被水冲毁,土人因旧址而重新之,且增后殿广僧房,视初加壮丽焉。”

据有关记载和坊间表述,当年的贺城玉皇庙坐北朝南,占地十余亩,庙台则高达十米,气势颇为壮观。有正殿三间,中间供奉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两旁则供着四大天将。当时的香火极旺,可以说名闻四方。相传十里八乡的人们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总是约定时间,先是双方带着祭品来庙前烧香磕头祷告,然后跑上庙台纵身跳下,以证清白。然而心虚者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跳而伤到身体。反之,则安然无恙。故有“庙里有神灵,跳台显良心”之说。

为什么是玉皇庙?这与当地众多的张姓有关。黄贺城以张姓居多,而周边的张贺城回族社区、南庄子、张贺城北村、王贺城等村也居住着大多数的张姓百姓,简直就是姓氏“张”的世界。张姓信仰道教、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庙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诸神传奇》称,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天地间一片祥和,但后来诸神开始争斗、人间荒淫无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乱,于是太白金星下凡寻找才德兼备之人来做三界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为乞丐,四处寻找到了张家湾,发现人称“张百忍”的张友仁将寨内治理得和谐有序,并且为人和善慈悲,因此带回了天庭拥做大帝。玉皇是三界神仙的总皇帝,因此加称为“玉皇大帝”。

可见,贺城玉皇庙成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所依,人们有着一种难弃难舍的情愫。明朝后期,西南曹庄吴家逐渐势盛,霸占了玉皇庙,并且经常挑起事端、侮辱妇女,激起了贺城张氏的愤怒。张氏九世祖成美、成宗决心夺回玉皇庙。由成宗负责筹财、成美负责告官,官司一直打到北京,仍无法得赢。

天启5年,成美在京告官处境艰难,走到牛街礼拜寺时遇见了阿訇八克祚。八克祚称,“若进吾教门,保官司赢!”成美遂当场折断烟袋杆,决定入教。后经八克祚、八继德父子帮助,终于打赢官司,夺回了玉皇庙,保佑一方的平安。张氏九世祖成美进教信奉了伊斯兰,逐步发展成张贺城回族社区。

庙会因庙而生,每年的黄贺城庙会也是如此。在《从贺城庙会说起》中,我进一步挖掘了中国庙会的起源以及贺城玉皇庙的前世今生。随着时代的变迁,直至电商快捷交易、物流通达全球的今天,为什么每逢农历的二月廿八,人们还是会不约而同、不远百里地提前赶到贺城,风雨无阻地传承和坚持着这种古老的市集传统?其实,这就是自唐代兴起、沿袭至今的贺城庙会文化的固有魅力。

关于黄贺城的成村史,我在四处查找有关史实、深入搜集民间资料的基础上,将黄贺城村庄的历史从村碑上记载的清朝初年追溯到明洪武二十五年(即1392年)。据记载,张氏先祖天成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奉旨徙迁此地建村,时称张贺城。直至1958年,自清朝初年从神泉岭迁徙而来的黄姓落居立村为小黄贺城与张贺城部分(小张贺城)合并,为了区分开来才改称黄贺城生产大队。

当然,黄贺城传统的养蜂业也必定有其美丽传说。在贺城养蜂的由来中,我挖掘到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当年贺王携家眷及群臣外出春游踏青,走到途中人困马乏、饥渴难耐。这时,有沭河边牧羊的孩童用一支羊角盛满从树上采集来的野蜂蜜,敬献给贺王及妃子饮用。贺王饮用后顿觉神清气爽、愉悦无比,于是将随身镶嵌珠宝的佩剑赐与牧童。之后,贺王经常怀念起当年的羊角蜂蜜,御厨便苦思冥想,用面粉制作成绵羊头顶上的犄角形状,里面灌满蜂蜜,成为了贺王宫内的一道名点,名曰“羊角蜜”。

随着时间的变迁,昔日贺王宫内的御用名点“羊角蜜”逐步演化成贺城当地一种特色点心,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最佳礼品。这样,随着蜂蜜的用量增加,野蜂巢也越来越难寻找,当地人便学着饲养蜜蜂,开始“以木为器”进行原洞养蜂。之后,贺城人砍下附有野生蜂窝的树干,挂在屋檐之下进行移养,使移养的蜜蜂仍生活在半野生状态。后来,养蜂人又将移养后的半野生态蜜蜂诱养到仿制的天然蜂窝或代用的木桶蜂窝中去,逐步向家养蜜蜂过渡,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养蜂,使我们“黄贺城”蜂品成为了有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的农产品。

文化令人深厚。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赖以生长的家园,我们所追求的和谐稳定安详从容的农耕文明以及农耕文化,是乡村孕育巨变的宝贵资源和强大资本。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古老而厚重的贺城文化也将蕴生出隐形之翼,承载着黄贺城在新时代里振翅高飞,重现昔日的荣光和实现明日的荣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