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煤白的头像

煤白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09/14
分享

浅析电影《隐入尘烟》的诗意隐喻

111.jpg

秋至人间灏气清。中秋之前,作协的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部非常有诗意的农村电影——《隐入尘烟》,附送了两张票,希望我能谈谈观感。我看完后,百感交集,一时不能下笔,迟复为歉。今天整理思路,简作此篇,顺致谢意。

  一、从诗谈起

有些心声不能直说,所以诗人要写诗。

诗歌大体分成三类:言情、言愁、言志。都是不愿直说的内容。情难开口、愁难开口、志难开口,所以就有了言情诗、言愁诗、言志诗。

仅以言情诗例证。言情诗又可细分为亲情、爱情、友情、感恩、感激、钦佩、自豪、同情、思乡、送别、家国情、民族情等等,譬如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对唯一认定恋人的爱慕之情。每一种情感的不同阶段,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寄寓表达。爱情中,初恋时的萌动“心有灵犀一点通”,热恋中的情侣“相见时难别亦难”,异地恋的暂别“多情自古伤离别”,分手后的惘然“此情可待成追忆”,亡故后的孑然“十年生死两茫茫”等等。情本细腻,因为有诗存在,变得层次分明。

愁也有很多种。考试前是一种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不断考却总也考不上又是一种愁,“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暗恋是一种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而且很难放下,“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婚后丈夫不回家又是另一种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间长了,愁的“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是一种愁,“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破家未亡有吃有喝也有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国未破、家未忘,只是版图不够大、失地未收复也有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感谢有诗,幸亏有诗。因为有诗,才有理解。

诗对于人类情绪的表达,就好比数学引入了几何的概念,让情绪可触摸、可感知、可理解。

  二、诗意的隐喻背后

隐入尘烟充满诗意,当然是出自一首诗。

有人可能记得,2013年不忆轮回的无题诗“烟火散尽灯火凑,一身风尘人依旧”。这也与电影的内容吻合。我们把镜头在回忆中连贯的走一遍,坟头烧尽的纸钱、纸箱中的灯光点点、无数个相依相偎的画面,都在诠释“烟尘”。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寻觅天涯追梦影,共渡风雨至死休”,暗喻情节,也成了全片的注脚所在。

“共渡风雨”是过程,“至死休”是结局。

所以马有铁当然是死了。辛弃疾《贺新郎》“男儿到死心如铁”,已经诠释了这位新郎的命运。

穷人的死,经不起惊涛骇浪。

只能“隐入尘烟”。

————————

看完全剧,心里很拧巴。

如果按诗算,隐入尘烟该归到哪一类?

是言情诗、言愁诗,还是言志诗?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言情诗,讲了马有铁与曹贵英的爱情故事,情深不寿;但稍一深思,就知道远远不止如此。诗意的隐喻背后,是农民之苦,是民生多艰。他们的爱情只有开头,没有结局,输给了命运,败给了生活。他们从始至终僵硬的脸,写满了对命运的哀愁。

所以这是一首言愁诗。

  三、从寄人篱下到丧家之犬

影片开头,两个主人公的第一次见面,双方紧裹着身上那堆破布,对彼此及将来的生活既期待又畏惧,最终又只能唯唯诺诺地屈从于命运,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何事秋风悲画扇。

有铁只敢啃手里的馒头,不敢动桌上的菜,客人劝一句便不再劝。贵英饭吃到一半,就被嫂子催促赶紧出去上厕所,只能离桌而去。

她初见他时,他沉默不言。他初见她时,她默然无声。

  他们当然有千言万语。因为他们彼此深知,这是一次相亲。

但他们也都缄默不语。因为他们同样深知,他们寄人篱下。

紧随其后,离开本家,结婚、上坟、干活,寄宿在村里废弃的破窑洞之中。

洞房花烛那天,曹贵英一直坐着不睡觉,直至尿到炕上,直至天明。她为什么不睡?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自有隐忧。

40岁出嫁的姑娘和18岁出嫁的姑娘,心态都一样。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从黄花到瓜落,从闺女到出阁,情出于此,情何以堪。

她不睡,是因为她知道,从今以后,以前的那个家,她回不去了,她要跟着有铁重新开始。

窗外电闪雷鸣,彼此风雨兼程。

虽落魄,但有支撑。

再之后,破窑洞要被回收,他们被第二次赶出了家门。四野茫茫,雨泪交错,怎生疼惜。大雨天四处挪窝,动物也显落魄,况人乎?

从寄人篱下,到丧家之犬。你以为自己足够悲惨,却不想明日只会更加悲惨。

这种愁变成了恨,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三个主题:在言情、言愁后,我以为这是一首言志诗。

  四、家驴出不得远门

       天分阴阳,人有正反。

按理说,影片里应该有好人、有坏人。

如果两位主角马有铁、曹贵英是好人,那么影片的对立面——坏人是谁?

细查极恐,好像全都是坏人。

马有铁相亲的那天,马有铁的哥哥边往外走边骂骂咧咧地说:“这畜生,一天活也干不了,只知道吃。”出了门走向驴棚就开始抽打驴。这话听着是骂驴,实则也是在骂马有铁。曹贵英的嫂子担心马有铁的家人看到曹贵英尿失禁的样子,更怕马有铁不娶她,所以饭吃到一半,就催促贵英赶紧出去上厕所,嫌弃表露无疑。

家境贫寒已是不幸,更不幸的,是贫寒也容不下他们。你嫌食堂的饭难吃,去晚了还没了。

马有铁有熊猫血。地主吸他们的血,房东把他们赶出去,村民们嘲笑他们……

他们与村子格格不入,似乎是村子的错,或者是全村的错。但反过来看,似乎不应以最大的恶意来评价村民,以此来衬托主角的悲惨。

从言情诗的角度讲,马有铁与曹贵英的幸福分别来自彼此。别的姑娘有花戴,我们钱少不能买。麦秸堆旁,马有铁用麦粒在曹贵英手背上印下一朵梅花,从此便烙下爱的印记。

从言愁诗的角度讲,马有铁与曹贵英的不幸又都来自身边人。家里金、银、铜三位哥哥的排挤,村里人的嘲笑,有钱人的看不起等等。

但这些都不够,或者说都不深刻。仅理解到这个层面,是非常平庸的。马有铁和曹贵英真正的不幸,是来自于环境、来自于贫穷。

今我何功德,曾不是农桑。

如果我们是马有铁,我们是曹贵英;或者说我们是马有铁的哥哥,我们是曹贵英的嫂嫂,我们是地主家的儿子,我们似乎又别无选择。

我们的选择,受到环境、境遇的左右。一叶扁舟,选择不了江湖。我们对他们的放手和撮合,是爱还是排挤?地主的车,怕曹贵英再尿上去,会不会套个塑料布上去?很难回答,却又不必回答。因为我们毕竟不是。

马有千里之程,非骑不能自往。

    家驴推磨一生,却已出不得远门。

这就是境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