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看夜色,我读桥名。曾几何时,为寻找“八洞桥”,横阅白话文,竖读文言文,终究不见书里的“禄丰八洞桥”。经过多方打听,禄丰确有“八洞桥”,在金山镇的大洼村。当我虔诚地拜谒时,才恍然大悟。桥北墩墩实实的石阙上赫然镌刻着“通迎桥”三个字。原来,禄丰人的八洞桥就是著名的通迎桥。石阙的柱联堪称桥联之精粹:“湊石成桥可以南而可以北,跨河为梁通乎东亦通乎西”,为海楼李燦春所题。桥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建桥者的胸怀一联以蔽之。禄丰城边三座古桥,通迎桥,丰裕桥,星宿桥,一座比一座雄奇。通迎桥是梁桥,丰裕桥和星宿桥是拱桥。这副对联用在这梁桥上,总觉得亏欠了作者的才气。还好,历史总是直来直去,是非留给后人评说。通迎桥名正言顺地收入了《禄丰县交通志》,编入了一言九鼎的《楚雄州交通志》。
《禄丰县交通志》记载,通迎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是禄罗驿道上重要的桥梁。《楚雄州交通志》记载更为详实,“通迎桥在禄丰县城东北2.5公里的东河上。桥长60米,高5.3米,九墩八孔,故又称“八孔桥”,清道光时建(1821-1850)。桥面用长4.5米的石板架铺。桥面宽窄不均,宽者1.5米,窄者1.2米。中心桥墩迎水尖端竖一石柱为壁,以利水分。桥北有石阙一座,高2.9米,重檐四柱之门,柱对二联,门镶三碑。因右角塌圮,只存一碑。《重修通迎桥碑记》碑载清道光、光绪两次修桥始末。碑刻于光绪五年(公元1879),1980年禄丰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是静静的深渊,取一瓢,能照见古今。通迎桥原貌依旧,风骨依然。
明清时是古滇九井中的黑井、琅井、元永井、阿陋井、草溪井等盐业繁盛时期,禄丰城雄踞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当时支撑经济命脉的食盐经过星宿桥西的河西铺,由南方丝绸之路、禄易、禄武、禄罗等驿道分流到东西南北,惠及四方。其中,禄罗驿道上的商贾马帮,过星宿桥,入禄丰城,经丰裕桥,沿东河,过通迎桥,往今和平(土厂),达碧城,再经九年坪,通富民县。
因了通迎桥,再大的洪水涛天,再大的历史巨变。远行的人们总是亦东亦西,可南可北。如今随着现代交通业的发展,通迎桥的价值只有在史书中闪光了。
通迎桥正如对联所蕴含的品质,原本是禄丰的,滇中的,世界的,也是天下人的。可聪明的禄丰人多了一个心眼,既不喊通迎桥,也不叫外号“八孔桥”,以桥观貌,顺口顺心,八洞桥。叫着叫着,也就成了禄丰人的八洞桥了。
八洞桥是我现实与梦想之桥。我总以为。忠情于人,就会有甜甜的欢歌,忠情于物,就会有蜜蜜的故事。怀着“八洞桥”,我仅忠情于物,又忠情于人。于是,在八洞桥上,春、夏、秋、冬,时序正正规规,而我反复入怀时的凌乱足印,潦草成了解不开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