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假期,回家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我只有两天时间和父母团聚。在车上我就暗暗告诉自己,到家一定好好抱抱母亲。一进家门,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向母亲,抱着比我矮一头的母亲,近距离抚摸母亲的白发,看着满脸皱纹、眼眶里充盈着泪花的母亲,我深深地体会到父母老了。
打小我就爱腻歪在母亲怀里,享受母亲对我的关怀和呵护。成家后,和母亲打照面的机会却是屈指可数。此时此刻抱着母亲,我们相视而笑,宛若拥抱冬日初阳一样温暖、舒服。初抱母亲,她显然有些不自然,时间在彼此的体温间延续,而后,母亲开心地笑了。母亲是个有孝心的人。她出生在大饥荒年代,跟随姥爷逃荒到陕西,兄弟姊妹六个,她排行老二,整天缺衣少食,还受人欺负。清贫、艰苦的生活造就了母亲善良、节俭、勤劳、坚强的个性。姥爷和姥姥决定外嫁母亲,改变她守在大山旮旯的困苦处境,可是却没想到酿成了他们一年到的头终难聚首的局面。现在的我深刻体会到母亲心有余而力不足,每到此时,母亲就很自责,看到母亲满怀歉意的样子,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母亲是个温和的人。顾家的她处处以父亲为圆心奔跑,在她心里,父亲是天。他们相濡以沫,抚育三个子女,已经共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很少吵架,几十年来,如影随形,一杯清茶,相守一生。在当时生活最困难的时期,父亲一人挣钱要养活我们全家五口,他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母亲自然也是看中这一点,每每有“好吃”的东西,她总会先给父亲留下一大份,再把剩下的分给我们,而她自己的却最少甚至没有。
母亲是个坚强的人。我上初中时,父亲在学校因取暖不当造成很严重的煤气中毒,全身浮肿,五官变形,所有的人都说没救了,就算有救也不会康复的。因为没有钱,医院只是简单吊了几瓶水,就不再受理了。坚强的母亲从别人那里借来一辆架子车把父亲拉回了家,用她的土办法——开水冲砸碎的绿豆,一口一口地喂父亲,父亲的嘴盛不住汤,她就半口半口地喂,非常有耐心。父亲每喝一口绿豆汤,母亲就会说:“一定会好的,绿豆汤解百毒。”就是抱定这样的信念,奇迹出现了,父亲一天一天在好转,三年后父亲终于痊愈,是母亲挽救了父亲。
母亲是个慈祥的人。不论何时何地,我们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每次不管多晚回到家,总有热饭菜在等着我们。离家时,带走的总是母亲烙的馍,还有她的期望与牵挂。直到现在,母亲还不时把各种吃食和种的菜,带给已为人父母的我们。
一路走来,母亲承受了太多的苦。这所有的苦,不仅承载着她深深的爱,也书写着母亲的坚持辛苦。从现在起,我要怀着感恩之心,拥抱母亲、珍爱母亲,好好报答母亲、孝敬母亲。(陕钢龙钢炼铁厂 郝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