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奉
近来,得了《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一书,作者是曾经为毛泽东图书服务和管理过10年时间的徐中远。书中对毛泽东为什么下功夫读二十四史、读书批注、阅读方法、阅读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呈现了大量读书细节,刊印了大量批阅手迹,特别是批注部分的内容十分吸引人,也可能是我特别认可读书过程中习惯于批注这一方法吧,所以对这本书很是喜欢。特别是细心观察了毛泽东批注中的每一个细节,如笔迹、如内容、如版本、如批注与原文的关联度、如想像毛泽东批注时的姿态和心情等。这本书虽然只有二百来页,文本不厚,文字也不多,却让我反复翻看,尤其是书中的图片,真有百看不厌的感觉。
关于批注,有的叫眉批,有的叫旁批。于我理解,批注一般指伟人、思想家、大作家,或者有一定学术性质的行为,虽然原意不是这样的解释,但是习惯上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定式。旁批是指横排版书出现后,在内容一旁所批注的心得。而眉批却是竖版书时,读者批于正文上端的文字。于大众读者而言,既雅致,又便于接受的说法,当还是叫眉批的好。故此,此文便以眉批为核心词进行叙述。
关于眉批读书法,历来为读书人所重,很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都习惯于眉批文本之上。把读书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知,及时批于文旁,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期与作者交流,获得一种阅读满足。
分析眉批的内容,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感悟式,二是系统式。
感悟式,系大众式,即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想法,有所感悟,不在多,不在系统,不在深浅,即感即批。这是一种普遍的眉批法。不做作,不讲究,甚至不求甚解。这样的眉批内容赋有感情,与作者贴得近,也容易被后来的读者所认同。如苏东坡批陶渊明、李白、杜甫等一系列诗文。
系统式,即学术式,带着一种研究的性质。有充分的准备的,有系统的思维的,有学术贡献的批注。如金圣叹批六才子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样的眉批最好不叫眉批,叫批注。这样的批注是小众的,极个别学者所为。
我这里想说的也只是大众的、感悟式的眉批,他至少对于我们读书有三个好处,即促进思考,促进深读,促进利用。
每一本书,无论他是什么内容、文体、形式,他都是一个传达知识和思想的载体,那么,能否尽可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能否深刻的解读文本,能否真正的变为所用的知识和思想,思考是重要的一环。眉批的过程就是表达读者对作者、对文本理解的过程,眉批所留下的文字,就是读者阅读文本的痕迹,也是读者的思考。而这思考是与读者的职业、爱好、兴趣、文化水平相关联的。如毛泽东阅读《二十四史》时,所思考的大多是关于治党、治国、治军,或者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之类的问题。同时,这思考与读者的阅历和时间性有关。数年前,或者数年后的认识变化了,即使同一方面的内容,同一问题的文本,也可能眉批的角度、深度不一样。我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二十年前关注的是语言,现在关注的却是思想。曾经是从点上去思考问题,而现在却更加宏观一些。或者过去批的是直接内容,而现在有的却天马行空。
读书不求甚解,肯定是收获欠佳的,别说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材、科学著作,哪怕娱乐性的武侠、鬼怪、言情小说,都要用心去读,如果不理解深刻、不想从中获得教益,你一定不会有所感悟,更不可能留下眉批。所以说,眉批也是督促读者深度阅读、主动思考的一种倒被法。我曾经也有这种体会,读一本书,特别是哲学、史学类,或经典文学类的东西,读完之后理不清头绪、找不到重点,或者没有提炼出核心的观点来,便又回过头去再次翻翻,细心梳理,最后才将感悟批于书末。
阅读的功能有多种多样,如娱乐,如吸收知识和思想。娱乐,以悦身心为主,阅读中就可以直接体验。要吸收知识和思想,则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有的还未必一次性能够达到效果,特别是一个人的知识库,需要大量阅读,阅读过程中的大量思考,思考之后的眉批习惯。一般来讲,某个时期阅读的主题明显,眉批的主题也明显,思考的问题也相对集中。在工作中所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措施也会倾向于你近日读书所得。有人常写读书心得,常将某一问题展开讨论,或者将阅读启示转化成新的想法,都是阅读眉批成果的直接体现。当然,由于眉批所留下的深刻记忆,数年、或者数十年后思考到某一问题时,很快就会联想起曾经的眉批资料,并加以应用,这也是常有的事。比如,苏东坡有《书戴嵩画牛》一文,因我曾经眉批数字而常引用于创作与生活真实问题的讨论。
眉批读书法不仅于己有用,对他人也有用。如启示价值、研究价值、欣赏价值、遗产价值。
启示价值,即眉批的内容对后来的读者的启迪作用,这是最为直接的、明显的效应。尤以名家眉批为高。因为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直接作用于我,特别是众多名家眉批同一个问题,更能让后来者清楚、全面理解其内容。中华书局曾经出版过一套《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收集了众多古人对众多古典文学的研究成果,其中有相当部分都是众多古人在阅读过程中所留下的眉批,这对于我们阅读古典文学帮助极大。
当然,还有一种研究价值。这研究既有眉批作用于原文的,特别是众多的读者对同一内容的眉批,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读者的观点,包括不同读者群体、不同时代读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助于对原文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更加系统地研究原文与原文作者、及其作者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关系等。同时,还有助于对眉批者的研究,特别是那些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他们本身就有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与曾经阅读过的图书有什么关系,眉批的内容表达了什么观点,这些观点与他整体的思想发展存在着什么关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资料。
眉批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文化元素,他有字迹、有文本。那么这个字迹的主人是谁,书写的内容如何,都是直接的、间接的呈现。一般来讲,有成就的人才会留下有价值的眉批,再加上这些有成就的人又常常具有优秀的人品与才华,其人、其文、其思想、其字迹,都是后来读者的一种享受。从眉批的文本讲,对于后来的读者他已经成为历史,无论历史的时间长与短,都是一种曾经的文化存在,这种文化存在再现出来,都有特别的文化价值,尤其是欣赏价值。如版式、如文字、如装祯、如时代痕迹,我们现在为什么如此珍视宋版书、线装书,如此喜欢民国本,也有这个原因。
藏书家韦力在《失书记》中记载了两个他亲历的故事。一个是记于《郭批<管子>》一文中的故事,他说,他在一个废品收购店,发现了一本郭沫若、闻一多在民国本《管子》书上所留下的眉批。民国本本来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然而眉批者的声望却极高,原来一大堆旧书才要价2000元钱的,韦力一张口就说我只要这一本,20万元。没想到这一出价提醒了收购废品的人,对方说要考虑一下。结果后来在拍卖市场以260万元成交。另一个故事,记于《顾千里批<战国策>》一文中,文中说顾千里批注过的《战国策》从起拍价20万元涨到715万元落槌。这是直接表现出来的经济价值,其实他背后所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对于社会具有极大的贡献度。千百年来众多古人为我们留下的眉批典籍,都是今人学习原文的很好参考,都是社会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是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