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莲子的头像

莲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0
分享

南宁邕江大桥


南宁邕江大桥,横卧邕江之上,连接南北,连接既往和未来。它可以是一个实物,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文字。不管是实物,是图片,还是文字,都可以触摸。触摸南宁邕江大桥,就像把脉一个时代,从坚硬的钢筋水泥里感受到柔软的记忆。

大桥与山河同在,人与历史共存。

触摸南宁邕江大桥,我想起了伟人毛泽东。

1958年1月,元旦之后第六天,北国千里冰封,南宁却春意萌动,65岁的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畅游邕江。老人家抬头远眺,挥动手臂,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直指南岸,为邕江大桥指明落脚点,结束邕江之上没有大桥的历史。

这历史性的一幕,停留在照片里,记录在史册里,融进壮乡儿女的情感里。16年之后,为纪念毛主席,南宁人民在主席当年下水冬泳的地方兴建了一个冬泳亭,与邕江大桥,一竖一横,相互呼应。而冬泳则成为了一项永久性运动,每年元旦,来自八桂大地的冬泳爱好者,聚集此地,在大桥的倒影里,横渡邕江。

触摸南宁邕江大桥,我想起了大桥的建设者。

首先想起的,是大桥的设计者。

查阅《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院志》,第一册第85页有如下记载:

本项目位于南宁市中心,北起当权路与民权路口的六角亭边,南至河南码头,兼顾城市与公路的混合用途,对加快两岸工农业发展,确保国防战备有重要意义。

项目设计组由设计院与柳州铁路局、南宁市城建局组成,主要由设计院负责邕江大桥的设计。邕江大桥是按照汽车18级设计,挂车-80验算的城市公路桥梁,桥跨组合为45+5×55+45米,全长794.6米。桥面宽度为净-18+2×3米人行道,通航净空不小于8米,下构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圆形沉井,在当时是国内第一座结构新颖的箱型薄壁悬臂梁式钢筋混凝土桥梁。

项目负责人:申祖仁。

完成时间:1960年7月。

这是典型的工程概况,用专业术语,记述简略,并不能让我感到满意。

申祖仁何许人也?为何由他担任项目负责人?设计组成员有哪些人?设计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这些问题塞满了我的脑海。

翻书再看,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1960年度职工花名册》得知申祖仁是大桥测设分队的队员,其余不详。

上百度再查,得知申祖仁以串列螺旋浆实船研试的设计图纸测绘及船舶性能测试工程项目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但这跟南宁邕江大桥没有关系。

不过,我也有收获,查到了这个信息:邕江大桥是原苏联对我国的援建项目,由苏联专家对邕江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指导。大桥于1960年1月破土动工。但开工不久,苏联政府单方面撤走专家,终止合同,停止物资供应,大桥工程于同年11月停建。

原苏联专家在大桥选址、设计中发挥什么作用,不得而知;但我相信绝对不是决定性作用。因为,没有外国专家的援助,中国人民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照样把大桥建好。

我没有看到相关文献资料,也没有亲耳聆听当事人述说,设计之难难到什么程度不便猜测,但有困难是毫无疑问的。

设计难,施工更难。

这让我想起了大桥的施工者。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通志》记载,邕江大桥由广西公路管理局负责建设,谭南鼎主持施工技术工作,桥梁工程队承担主要施工任务,公路工程大队负责主桥上构和跨线桥及南岸引道工程,柳铁第三中队及建工部上海基础公司水工处协助墩台施工,区建筑第一公司三工区负责桥头堡、栏杆、灯柱、两岸桥头护坡及全部装饰工程。1960年1月开始组织施工,1960年12月至1963年2月,停工2年3个月。1963年3月续建,由刚组建的广西公路工程大队独立承担,并于1964年7月15日建成通车。竣工盘点,施工人员竣工累计完成圬工体积3.09万立方,土方9.5万立方米,6982平方米沥青桥面,耗用水泥9198吨,钢材1950吨,木材5391立方米,劳动力近60万工日。

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南宁邕江大桥的建设节点;几组数据,蕴含着建设者们的艰辛付出。大桥建成,如一座横放的丰碑,铭记于历史。对于其中的杰出代表,人民不会忘记。196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里,谭南鼎名列其中。

 触摸南宁邕江大桥,我想起了一种时代精神。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人民军队依靠“小米+步枪”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那么,在困难时期,建设者依靠“钢钎+肩膀”完成了邕江大桥的建设任务。这两支队伍的身上,无不闪烁着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已经滋养中华民族五千年,还将继续滋养下去。

触摸南宁邕江大桥,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使命。

1983年9月,我第一次用双手触摸南宁邕江大桥,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心里充满着憧憬,憧憬长大之后有所作为。

后来,我也多次用双手触摸南宁邕江大桥,以一名南宁市民的身份,心里充满着羡慕,羡慕那些留下历史痕迹的人。

现在,我再一次用双手触摸南宁邕江大桥,以一名路桥传承人的身份,心里充满着鞭策,鞭策自己要像前辈一样不怕吃苦,舍得付出,敢为人先。

一座桥梁,两个人名,其他建设者已淹没在时间长河里。史册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笑脸曾经出现在邕江的水面上,他们的汗水曾经流进邕江的泥土里,他们的脚步声曾经唤醒沉睡千万年的邕江河岸。

如今,邕江之上,已有19座大桥,各自造型独特,但每一座无不以南宁邕江大桥作为起点,作为参照物。

从1964年到2020年,56年过去了。56年对一个人来说,有些漫长;对一座桥来说,则显得短暂。 唐代诗人李贺曾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与地相对应,天如此,大桥作为地延伸的一部分,也一样会老。但是,大桥会有白发吗?会有皱纹吗?会有老人斑吗?也许,对一座桥来说,56年太短,1000年也不算长。那么,南宁邕江大桥正处于哪个年代呢?少年还是青年?

站在邕江河畔,我思绪万千,上述问题也许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伟人在1958年搅动的波纹,荡漾至今。每天早上或者傍晚,总有一群群游泳爱好者,沿着伟人的足迹,畅游邕江。更有一支望不到头的队伍,举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帜,昂首走过南宁邕江大桥,奔赴广西各地,用伟人游泳一样优美而又强有力的动作,奋力前行,带领壮乡人民游过贫困落后之激流漩涡,直抵富强民主的幸福彼岸。

(2020.5.19)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