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天气爽朗,阳光明媚。在这一个春暖花开美好的季节,我带着崇敬与敬仰之心来到了这片浸润着共和国红色基因的土地。走进红色西陂村,追寻红色印记印记,让心灵接受革命的洗礼。
西陂村位于永定河上游,高陂镇西侧,有人口6238人,是高陂镇最大的行政村。西陂是青山绿水环绕的山村,四周层峦叠嶂,景色秀丽。人们说,一个地方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灵气和灵性。西陂村永定河绕村而过,因有了这条永定河,更具独特灵魅力。
西陂村,是闽西革命圣地、“红色摇篮”,是闽西著名的革命老村区、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陂老区人民披肝沥胆,英勇奋战,不屈不挠,为闽西革命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创下了“六项第一”:西陂天后宫是闽西秋收总暴动爆发地,天平区是闽西首个红色农信的诞生地、天平区苏维埃政府创建首个红色审判机构,天平区是闽西土地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天平区是闽西苏区的第一直属区、天平区是闽西苏区的桥头堡和前哨阵地。
天后宫,是我们这次到西陂采风的集结地。进入村子,一座雄伟挺拔的高塔映入眼帘,宝塔耸立在田畴中,雄浑高峻,巍峨壮美。
在我的印象中,西陂天后宫很有名气,天后宫这座七层宝塔宫殿式结构,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历经四百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依然保持完好,巍然屹立。天后宫曾是当年太平区革命重要据点,还给这座古朴的绿色建筑增添了革命色彩。在天后宫前驻足凝望,我们心绪飞到了那难忘的烽火岁月——
随行西陂乡贤林泉镇是红色西陂代言人、宣传员,他对西陂红色资源如数家珍,饶有兴趣给我们介绍:天后宫,是闽西秋收总暴动爆发地。1928年7月中旬,福建临时省委决定组织“闽西秋收暴动”,派宣传部长王海萍来永定,成立以太平秋收暴动为主的闽西秋收暴动委员会。7月19日,召开太平区委扩大会议,成立太平里暴动委员会,制定“太平里秋收暴动计划”和“高陂区一个星期内工作计划”。1928年8月4日晚,时任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王海萍、福建红军副总指挥傅柏翠率领(上)杭、永(定)、(龙)岩三县边境农民武装500余人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进驻天后宫,在这里召开暴动会议,成立暴动指挥部,策划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武装暴动。8月5日凌晨,王海萍、傅柏翠领导杭、永、岩三县边境农民武装,在天后宫举行“闽西秋收总暴动”,又称“太平里秋收暴动”“西陂岭暴动”。王海萍、傅柏翠率领农民武装队伍包围了“芳景堂”、“三益堂”两座大楼,将部分当地土豪劣绅迅速捕杀,没收其部分财产,开仓分粮,暴动取得胜利,红旗映红山乡。
此次农民武装暴动,揭开了闽西秋收总暴动的序幕。接着,率部队立即开赴龙岩白土,围剿国民党民团,摧毁反动机关,配合当地党组织举行白土暴动,直逼龙岩县城。攻城失利,回师攻打坎市,又因作战计划泄密而受挫。后简祥明与林梅汀奉命将队伍整编为太平游击队,林梅汀为队长。
随后,王海萍和傅柏翠率部转回永定,在文溪与闽西特委讨论今后新的行动,决定攻打坎市。不料作战方案泄露,导致攻打坎市的战斗未遂,队伍连夜转移到永定合溪宿营,由于部队给养不足,反而造成不少战士伤亡。之后,王海萍又率队伍前往金砂,与张鼎丞、邓子恢会合。林梅汀、简祥明则带领太平暴动队伍留在当地,坚持开展游击战争。1929年春,林梅汀奉闽西特委指示,率太平游击队前往上杭蛟洋,接受曾省吾、罗瑞卿开展的军事训练,并编入红军59团。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一举攻下龙岩城时,朱德曾在西陂天后宫为红军和赤卫队作过演讲,宣传革命真理,是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1931年5月,闽西苏维埃政府将太平区划为直属第一区,太平区委直属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委。一时间,天后宫所在的西陂成为太平区的政治、军事、文化和革命中心。因此,革命进步思想在此迅速得以传播并扎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与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联络的南方交通线。由上海中共中央机关经香港、广东汕头、大埔青溪村、福建闽西到中央苏区红都江西瑞金,由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领导。它不仅传送着党中央与苏区的往来文件,运送苏区急需的物质和经费,而且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一批党中央领导和党、政、军负责同志到达中央苏区,中央红色交通线诞生在烽火年代,被誉为"中央红色交通线"。
永定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唯一的内地大站,中央红色交通线有重要的一段在太平里境内。交通线从永定堂堡经太平区和佳乡苏永福堂走山路前往高陂黄田茂龙楼、西陂就成楼中转,与太平区苏维埃对接,前往虎岗、龙岩。
在林泉镇的引导下,我们到天后宫附近参观一段古驿道,这条古驿道,从伯公凹到西陂是当时南方重要交通线的重要一段。鲜为人知的是,无数交通员用双脚和生命“走”出来的。这段古驿道遗迹,仍清晰可辨。
“这条交通线是著名的中央红色交通线,1929年8月上旬,毛委员在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之后,化名杨先生,偕夫人贺子珍经上杭大洋坝,秘密进入虎岗,经许佳,三堡,上湖,再到抚市五湖养病。”林泉镇娓娓道来。
为支持中央苏区的创建,沿线各地党组织和人民承担了红色交通线(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各中转站的任务。从伯公凹到西陂的红色交通线上,交通员演绎过许多红色传奇故事,在中央苏区多次反“围剿”战争中,始终没有受到破坏,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共领导人有这样的一句赞誉:“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参观了西陂古驿道之后,林泉镇告诉说,下一站带我们去亲自体验“重走红军路”。大家听后十分兴奋。
不久,我们又来到灵鹫山脚下,面前是一条石路,直达灵鹫寺,原是中央红色交通线西陂境内段的重要路段,这段红色交通线上,有许多红色故事鲜为人知。
从灵鹫山脚起点抵达灵鹫寺山顶,大约三四公里。如今有的两条路可走:一条乘坐车辆,一条步行。“重走红军路”接地气,我们理所当然选择了步行。眼前这条步行路路况很好,路面大都铺上鹅卵石、砌上石阶。我们这支小分队扮演当年红军队伍、交通员的角色,行进在弯陡石路上,沿路两旁几乎被茂盛的草木枝条遮掩,虽然烈日炎炎,汗流满面,但与当年艰苦环境下交通员相比,这不算什么?
在途中,一块石头矗立着路旁,林泉镇指给我们看,告诉其中的来历。当年毛主席、贺子珍去永定调查养病路过这红色交通线路段,曾在山上寺庙逗留停歇,我驻足仔细端详,这块石头看似平常却蕴藏着红色故事,不由心生慨叹。
我边走边遐思,在当年那些党的领导人、红军、游击队、交通员,来来往往这条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用一双赤脚走出红色交通线。于是,我脑海里幻觉出革命先辈们,执着坚持革命真理,紧跟共产党走,高举镰刀斧头旗帜,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以至形成后来的燎原之势。
在山风吹拂、蓝天白云下,我们在山路一步一步前行,那段红色历史渐渐地洇晕开去,感佩革命先辈们为了一种革命信仰,前仆后继、不惜牺牲的自己生命。置身其中,让我的内心生长一种别样的情绪,会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不由得会肃然起敬,深切地感受到:“红色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在流动”。
在艳阳下,攀上灵鹫山顶,古朴灵鹫寺坐落其中。视野里明媚阳光,满目翠绿,远近自然风景天成的壮美画卷。
据说,灵鹫寺为西陂主要革命活动据点,这里曾是太平区武工团团部旧址,1934年6月底,太平区工作团和游击队辗转于此,坚持斗争的党组织,开展游击活动。置身此中,我暗暗思忖,捕捉飘逝岁月留下的踪影。
当初太平区武工团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从战略的角度看,地势独特,易守难攻,加之当时这儿森林非常茂密,隐蔽性极强,有利掩护和保存革命的力量。担任交通员经常活动于中央红色交通线,传达中共地下党的指示,接送干部......,也正是这浓荫覆盖着的灵鹫寺,记录着西陂革命年代的风风雨雨,存留着已经远去的革命者坚韧不拔的精气神。我们体验重走红军路,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在西陂,红色的印记随处可见。我们带着厚重的历史感,行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心里总是久久不能平静。
西陂村有一块开阔地,当年是被誉为太平区的苏维埃圩场。这个叫坝塘圩,是闽西屈指可数的村级圩场,早在明清时期就已有了,市场交易很活跃。接着,我们来到这里,透过圩场留痕,可见昔日坝塘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繁华热闹。当年毛泽东曾经专门视察了西陂乡(区)苏、坝塘圩场,还跟贺子珍沿着流水一渠和石路商业街,流连忘返,想不到在白色恐怖之下,还有这么繁荣的苏区生活!在村街,毛泽东品尝了著名的高陂线面、浮豆腐、芋卵粄、焖猪肉“四大盘”毛泽东喜爱吃辣椒,配上当地特有的黄色小米椒,用雪白的豆腐花消除辛辣味,他吃了“四大盘”后,不禁赞不绝口,称赞说:“苏维埃圩场好!”,毛泽东还要求随行苏区干部一定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
当年西陂的坝塘圩场,也是一个以苏维埃命名的红色广场,每到傍晚,在街灯天官大帝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耀眼悦目。区苏维埃政府、红军部队经常在这里举行扩红宣传、文艺表演、战斗动员、祝捷庆功等活动,据介绍,西陂即将修复苏维埃广场、苏维埃圩场旧址,以全新的姿态重现重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追随当年苏区干部的足迹,前往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映入眼帘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客家民居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坡屋顶,古朴厚重,门楣上题刻“大夫第”厝名,也称双寿堂。大门左侧挂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七支队十五团、中共太平区苏维埃支部、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少先队太平区大队部、太平区儿童团团部等许多牌子,这是一处重要红色遗址。
双寿堂,也是红色审判机构旧址——太平区革命法庭。共和国审判机构的起源地,这是我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红色审判机构,也是当代人民法院的前身。
这座祠堂,历史的印迹曾在这里书写了浓重的一笔。我们一边观看,一边聆听,从心底深处产生敬仰。当年“红色传奇”仿佛又在眼前浮现——
我们步入院内大厅,只见大厅两侧陈列了西陂革命斗争史图展,真实记录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太平区苏维埃红色政权革命活动的珍贵历史信息和卓越的革命成就,记录着革命先烈们顽强战斗的感人事迹。
凤展红旗如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革命活动如火如荼,红军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了苏区老百姓的支持,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熊熊的火把,映照蜿蜒起伏的群山,若隐若现,汇成了光明的队伍,汇成了红色的河流,滚滚向前。
在这里,我们感受红土地上那种独特的温和与朴实;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后,苏区干部一边宣传发动群众,扩红筹粮筹款,一边打仗,发展苏区经济,创办社会事业,支援革命战争。走访80多年前苏维埃旧址时,了解当年苏区干部在环境复杂、工作艰苦的状况下,一心为民,尽心为公,真抓实干的生动事例,耳边回响着当年苏区传唱的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
我们移步到双寿堂后院,法庭、临时拘留所旧址依稀可辨,历经岁月洗礼,虽然简陋,空间狭狭窄,但当年共产党领导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建立的红色审判机构,是我党早期探索法治道路的第一块“试验田”,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接着,参观了《闽西中央苏区:红色审判机构起源地》陈列室 ,据悉,太平区苏维埃政府在培风西灵庵成立,次年迁至永定高陂西陂双寿堂,内设裁判部,原太平里秋收暴动委员会裁判处主席廖志德任裁判部部长。
1929年8月,根据《苏维埃组织法》,裁判部改为“裁判肃反委员会”,廖志德任裁判兼肃反委员会主任,创办了太平区革命法庭、临时拘留所。同年6月,中共黄田乡支部、黄田乡苏维埃政府在太平区黄田乡茂龙楼成立,楼主之一的陈其先任乡苏裁判委员。此后,根据1929年8月15日中共闽西特委颁布的《苏维埃组织法》,陈其先在茂龙楼创办了群众法庭。永定苏区的红色审判机构和经验推广到闽西和中央苏区。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设立了最高法院、临时最高法庭。经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共和国审判机构从这里走来。开展人民司法理念的初步实践,进行民主执政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探索,稳定了社会秩序,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民众生活,保证了苏维埃公民享有最充分的民主。永定苏区红色审判的积极探索与光辉成就,为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西陂村,被赤色浸润血脉历史旧址......红军伤员救助站暨区苏看病所(西溪堂)、中共黄田乡党支部旧址、林修富烈士故居(寿德堂)、苏维埃西陂乡党支部旧址(培本堂)、苏维埃生产队部、西陂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太平区委员会旧址、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红色交通站旧址、林日太故居、中央红色交通站旧址(就成楼)、苏维埃广场、苏维埃圩场旧址、闽粤赣边纵队整体旧址(镇德堂)等,这一座座客家古厝与红色资源交织在一起,我们去寻访、去感悟!
我们走进寿德堂,瞻仰林修富烈士故居,林修富高陂土生土长人,出生于佃农家庭。青年时期,在龙岩第九中学读书时,投身革命,曾与林心尧等人创建国民党永定县高陂区党部(左派)。1927年与黄埔军校回乡的党员张友增等人在西陂创办“三民公学”,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创建中共西陂、段畲支部,任支部书记。同年6月,为配合永定暴动,奉命组织高陂农军,发动“平在暴动”杀土豪、烧田契。8月,参与领导太平里秋收暴动。后组织游击队,开展反“清乡”斗争。同年底,奉命把游击队带往蛟洋接受曾省吾、罗瑞卿开展的军事政治训练。1929年5月,红四军入永定后,历任太平区革命委员会委员、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太平区委书记、县委常委、闽西特委委员等职。1931年,在闽西“肃社党”事件中,蒙冤被杀,1963年,被追认为烈士。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林修富烈士故居,聆听了英烈的革命事迹,神情凝重,思绪万千,穿越时空,追寻先辈的足迹,感悟生命的延续,凝聚奋进的力量,历久弥新的红色记忆,平添了许多悲情和豪壮,激励着我们前进。今天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相当不易,是那些像林修富烈士一样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西陂村正计划修修缮林修富烈士故居,以供后人缅怀学习,铭记革命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精神,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村道前行,只见黛瓦灰墙的古厝——浴安堂,“太平区苏维埃暨西陂乡信用合作社旧址”的牌子赫然醒目,这里是闽西是红色农信的诞生地、农信初心的形成地。
古田会议召开前夕,永定太平区、上杭北四区等全国最早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用合作社相继在这里建立。红色信用合作社从诞生起,就确立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和使命。从此,红色金融从这里出发,红色农信在这里启航。
浴安堂大厅里,参观刚布设不久的“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旧址”展馆,该展馆分“红色农信萌芽闽西”“农信芳华初心永定”“红色金融闽西筑基”“红色摇篮功在千秋”等四个主题部分,陈列内容丰富,展现了红色农信先辈一手抓枪杆子、一手抓钱袋子,白手起家创办苏区信用合作社,创办红色信用合作社毫无经验可循,这方面,苏区党和政府“摸着石头过河”,进行了融通金融的艰难探索,留下了宝贵红色资源及精神财富。在板面上展示了永定太平信用合作社区的红色“长方块形”和“圆形”的印章,这是“1928年10月刻制的,还有早期发行的股票,这些“红色农信”的遗存文物却是弥足珍贵的。乡贤林泉镇告诉我们说,我们西陂要把“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旧址”打造成彰显红色农信初心、弘扬农信精神的红色高地,成为龙岩、全省红色金融和全国农信文化的总源头,真正成为一张“红色名片”。
西陂这片红色的土地,无不辉映着她昨天的历史和今天的光荣。红色,是西陂这片土地最永久鲜艳的底色,天官大帝,是西陂这座村庄永远明亮的街灯。
西陂,这是一块红色土地,每一寸的红土地,都浸染了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沁入当地人民的骨血。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苏区村正在迅速崛,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瞧去,一条条村道铺上了崭新水泥路;一幢幢新楼别墅,映影在青山绿水中;一座座革命旧址修葺一新,成为了一个耀眼的亮点。正是这无数先烈对共产主义的执著追求、英勇牺牲,才换来了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在西陂村,新时代西陂儿女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追寻红色记忆,踏着先烈的足迹,胸怀浓浓赤诚之情,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漳平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宣传委
通讯地址:漳平市和平中路53号漳平市档案大楼六层
邮编:364400 手机:15959724278
附作者简介:
卢如昌,笔名九仙峰人、夏荷,男,中共党员,系福建省漳平市人,现为福建省漳平市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专职从事政协文史与宣传工作。 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龙岩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漳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从事诗歌创作十几年,作品散见《中国诗歌》《星星》《绿风》《中国新诗》《中国文学》《中国小诗》《诗文杂志》《诗中国》《中国散文家》《中外文艺》《长江文艺》《厦门文学》《文化闽西》《福建日报》《闽西日报》及《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人民网》《新华副刊》等官方诗刊、民刊、网站等,迄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600多篇(首),并获全国各级奖项30多次。出版纪实文学《狂飙》、诗集《心泉诗韵》、散文集《心灵故园》(正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