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1/22
分享

故乡的增嘉园

/ 陆相华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的赤峰,增嘉园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中镇南大营子村,赤凌公路贯穿于园区,距赤峰市区22公里。沿赤峰市区入306国道,经文钟镇、南大营子村、到“新营子”左转前行2公里,一幅巨大的“曾子”塑像便映入你的眼帘。

增嘉园的“增”是“曾子”的“曾”。“曾”,是一个受人敬仰的姓氏,根据考证,是传自距今4180多年前中兴夏室的贤君少康。追本溯源,是上古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当然,更是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因为,治水有功的夏禹,是“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的裔孙,而颛顼高阳氏,则是黄帝轩辕氏的嫡孙。这样一步步推溯上去,后世的曾姓人当然也是具有最高贵血统的黄帝子孙了。曾氏自古以来就是名门大姓,曾氏的一连串光荣历史,头一位浮上大家脑季的就是人人都衷心敬仰的曾子。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等。

《说文解字》:“增”,益也。“曾”意为“重复利用的”。“土”与“曾”联合起来表示“使用过的土重新利用”。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就是增的过程。嘉,其本义是美好,《诗·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引申为赞美表彰。从“增嘉园”的名字来看,增嘉园的董事长曾庆国肯定继承了曾子的“孝恕忠信”的儒家因子。

曾庆国,曾子第七十五代后人,1964年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南大营子村,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陆军学院。1982年应征入伍,历任副班长、班长、军务参谋、政治指导员等职。1991年因公受伤后,转业到赤峰市松山区黄金管理局工作。1998年,下海经商担任赤峰金达金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经过近10年的风雨洗礼,曾庆国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店一跃成为赤峰乃至全国的首饰知名品牌,拥有连锁店21家,独领赤峰首饰销售领域半壁江山。他也因此被选为内蒙古首饰协会副会长,成为行业领军人物。

“增嘉园”的“嘉”是“齐家”的“家”。曾子对“齐家”的阐释,是《大学》传中的重要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曾庆国认为,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必须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和情怀。2010年,曾建国创建了内蒙古增嘉园有机农业公司,从而实现了从“增”到“嘉”的“跨越”。

曾子庙是增嘉园的灵魂。2014年,曾庆国和兄弟曾庆军,在增嘉园投巨资重建了曾子庙即赤峰文庙。曾子庙的落成,填补了以赤峰为中心百万平方公里没有文庙的历史空白,也是远近闻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曾子庙园林综合占地1000余亩,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曾子庙由五圣殿,曾子学堂,曾氏宗祠,曾子铜像文化广场,曾子庙排楼,曾子孝文化路24孝雕像,曾子文化墙,曾子文化园林,曾子私塾,曾子庙服务中心等10部分组成。曾子像高6.6米,由底座和曾子铜像身塑像组成。曾子铜像文化广场占地8亩,四周苍松翠柏,曾子铜像矗立当中,曾子铜像与曾子庙处于一个平面上,两两遥相呼应。经过曾子铜像文化广场,走进“五圣”大殿,曾子庙五圣殿主要供奉中国古代五大圣人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沿着曾子文化墙走进曾子文化路,曾子路全长8.8公里,起端于曾子庙牌楼,经龙泽湖、花海迷宫、农家院、曾子文化广场、增嘉园有机农业基地、百岁停车场、木兰马场,环绕穿行名企林、名人林、大事记林、纪念林、家族林、曾氏林等曾子文化园林。

“田园综合体”是近几年乡村发展代表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作为赤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增嘉园积极响应国家生态发展战略,在农业基础建设上加大投入,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对旱坡地进行改造,对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治理,栽植果树30万株,封育山杏林2000亩,植树造林20万亩,10年间累计向土地投入资金近2亿元,可有效带动周边近1000个多个种植户和养殖户增加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如今,“增嘉园”已形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采摘、餐饮、旅游、观光、度假、养老于一体的现代休闲有机农业园区,增嘉园所覆盖的农户彻底与贫困告别。

增嘉园的“米”是8000年的“黍粟”。赤峰是我的故乡,也是世界小米的“故乡”。2003年,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境内的兴隆洼遗址发现了1500余粒碳化黍粟的标本,其中黍占90%,粟占10%。经有关专家鉴定,这些碳化黍粟距今约8000年,比中欧地区发现的谷子早2700年,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重要实证。与此同时,通过对敖汉地区古人类遗骨标本的检测分析,距今约8000年前,敖汉地区古人类的食物来源中粟和黍占到60%-80%,表明当时粟和黍已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专家由此推断,赤峰敖汉旗兴隆洼地区是黍、粟这两种谷物和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起源地,也是横跨欧亚大陆旱作农业的发源地。2012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敖汉旗成为粮农组织确定的“全球重要农业遗产保护试点”。2013年,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农业部列为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增嘉园的小米产于内蒙古赤峰市高原海拔8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靠天然雨水滋养,采取传统上古伏羲种植习俗种植,选用非转基因种子,不施化肥、不洒农药、无添加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烟酸、钙、铁等。

增嘉园小米酒的“水”是贵州茅台镇的“水”。贵州茅台镇是中古酱香型酒原保护地,是世界著名三大蒸馏酒产地之一。贵州省茅台镇——被誉为“世界酱香型酒之乡,是中国国酒之都。”茅台镇赤水河水水源优良,透明无味,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十分理想的酿酒用水,赤水河被誉为“中国白酒的母亲河”。增嘉园有机小米与贵州茅台的经典合作,可谓是一个商界的传奇。相隔2500公里,把内蒙古高原的优质小米与云贵高原的赤水河水紧密结合,利用茅台镇特殊的酿酒环境,辅以古代酿酒工艺,诞生了中国首家酱香型小米酒。增嘉园小米酒秉承传承古法酿酒工艺,经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再经红陶罐长期窖藏而出。增嘉园小米酒每瓶蕴含80万粒小米精华,具有营养丰富、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等特点。

酒香万里,飘香万家。增嘉园一幢幢酒窖既能储存米酒,又能艺术化地给古朴的山野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白酒生产厂家已达10000家,而做酱香型小米酒的只有增嘉园。增嘉园酱香型53度小米酒,更是酒中之王。浓度53度左右是酒精和水缔合最牢固的浓度,加之酱香型酒的贮存期较长,游离的酒分子少,酱香型白酒浓度稳定,这在所有国内外蒸馏酒中也是独一无二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嘉园小米酒醇香优雅,是您团圆、聚会、宴请、送礼、收藏的最佳选择。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是诗人心灵的催化剂,借着酒力,咏着唐诗,你便走进了千亩的杏花林。增嘉园的杏花,因春而发,春尽而逝,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

“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每当初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杏树开始爆青了。当杏花露出她那害羞的脸庞时,远看杏树就红云朵朵了。近看杏花有四瓣或五瓣,杏枝挺拔,亭亭玉立,争奇斗艳,迎风招展,各种姿态千奇百怪,美不胜收,沁人心脾。每当初夏,万物结果,大地春回。花开始落了。一片片花瓣旋转着从空中飘落,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杏树开始结果了。果肉暗黄色,味甜,多汁,具缝合线和柔毛,淡黄色至黄红色。它垂着青青的果实,像挂着一盏绿色的小灯笼,惹人喜爱。每到周末或是放假时节,喜欢采摘的的城里人,你叫上我,我叫上你。开着车,带上帐篷,领着小孩,纷纷地来到郊外的“杏花园”。孩童在林中嬉戏,大人们也可以在杏林里拍照,捉迷藏,女人们甜甜的笑声,大山朗润的歌声、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在山谷里回荡,仿佛惊落了银河洒下的星子,又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又童年的梦。

故乡的“增嘉园”,是一个圆梦的“园”。曾庆国说,他的创业梦想源于一个梦境:梦中父母所在村庄里干涸的河道里突然狂涛怒卷,洪水逆流,危及他出生的老屋。父母留恋的老屋、土地中挣扎的乡邻、漂泊在外的游子,无论坚守或逃离都是抹不掉的记忆、难以割舍的乡愁。漂泊在外,故乡才是根。对于一个漂泊的游子来说,故乡就像一坛增嘉园的小米酒,那浓浓的酒香在经历了千年的文化积淀之后,微微地飘进了我的鼻翼。这种香气是从家乡老哈河畔翻山越岭、迢迢遥遥地吹来,蜿蜒在大河小河的两岸。满河满谷飘荡着米酒的清醇,那是丰收的香味儿,那是故乡人们好年景的写照,那是我们乡愁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