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陆相华的头像

陆相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2
分享

风雨岱山情

  / 陆相华

久雨初霁,夏意阑珊。粼粼的波光像一条飞舞的水袖,以其海瀚、滩美、礁奇、山秀的姿色,把岱山海域的壮观景象,勾勒成一幅神奇的画卷:海风搅动着霞光,海面上流光溢彩,碧波荡漾。低徊的海鸟,与霞光争宠,黛色的双翼剪断了水天处漏出的金光。岱山群岛在霞光满天中苏醒,腰肢舒展,合风哼唱。逐海的人,聆听着海的歌谣,赤脚踩碎沙滩上的霞光。一群顽皮的孩童与潮水嬉戏,满心欢喜得捡拾着海的馈与……凭海临风,翠岛浮现,游览岱山的日子已渐行渐远,岱山的映像却在梦中逐渐清晰。

岱山,一个美丽的名字;岱山,一个盛产传说的地方。

著名文人、拔贡汤濬编纂于1918年的《岱山镇志•总志》载:“岱山本以乡名,自唐以来,即称为蓬莱乡。蓬莱之名出自方士,往往以为神仙之窟宅,非人迹所能到。予谓非也。盖古昔圣贤皆托生内地,文化未及于海外,且其时舟楫之利未尽畅行,茫茫大海而不可及,遂以为海上有三神山,并谓弱水三千里,非飞仙不可渡。……其所谓蓬莱者,本无实地可指,故后世以海外之地称为蓬莱乡,亦学士文人藉以点缀风景。然则岱山虽未必即为蓬莱,而蓬莱固未必不在岱山耳。”相传2200多年前,方士徐福受秦始皇派遣,率3000童男童女寻求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看到岱山岛屿犹如仙境,遂登临寻仙。徐福是否为秦始皇采到仙药,已无处考证,而“蓬莱仙岛”的美誉却流传至今。

古往今来,仙人的居所总使人心驰神往而隐现于波涛彼端的“海上仙山”,则是华夏时空里最美好的形象。

日初出时,一线横袤,如有方幅梭角,色深赤,如丹砂。已而焰如火,外有绛帷浮动,不可方物。久之,赤轮涌出,厥象乃园。光彩散越,不弹指而离海数尺,其大如镜,其色如月矣。”蓬莱阁空踞丹崖极顶,其下断崖峭壁,倒挂在碧波之上。每当云雾绕缭之际,远望之如临高空,恍若神仙宫阙;如游人登上高阁,如飘摇云表,但见有天无地,确有超尘出世之感,可谓高阁凌空,人间仙境。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在蓬莱阁观日出扶桑,是一种美的享受。日出前,东方水平线上一片火红旭日东升,冲破一层层云雾,放射出万道霞光,一轮滚滚红日托动在碧波与长天之间,十分辉煌壮丽。东边一山如出浴之美人,秀木葱翠,点染有致西边一脉却是云遮雾漫,银装素裹。而岛的深处还隐隐传来各种声音:黄鹂在鸣叫,喜鹊在啁啾,岩中的泉水淙淙流淌,车马轱辘,人声喧闹,还有熊的咆哮、龙的长吟。穿行于烟波茫茫之中的渔船,迎着霞光在破浪前行,而岁月的渔歌,又由远及近飞溅出股股清凉的浪花……

当风景融入人文的沉淀,我的心中流动的那颗诗心就有了一种荡漾的归属。在岱山,哪怕只是闭上眼睛深呼吸,让自己和阳光、海风、沙滩、礁石、海湾合为一体,都是一种人间的至美。

沙滩夹杂着太平洋季风的丝丝温情,既陌生又熟悉,既有微微的咸涩,又有淡淡的甜蜜。这样的气息轻抚着我的灵魂,把城市的狭窄、拥挤、嘈杂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的所有郁闷也随之消失。赤脚踩在软绵棉的沙滩上,海风轻轻地吹过我的头发,像在翻看一个个远去的细节,虽重复了千百万次,依然保持着最初的热情。潮水一波又一波地涌上来,又退下去,反反复复地诵咏着百唱不厌的大海歌谣。坐在沙滩上,阳光亲切地爱抚着,再次放眼那开阔无边的大海,雄浑而苍茫,清新而亮丽,大海的心胸真的是无限美丽而又宽广。阳光在沙滩上跳跃,折射出细碎的光,有几缕刺入眼睛,忍不住猜想沉在沙中的故事。以海的博大,沙的细小,记下了所有时间的过往。海浪一个劲儿地跳跃着、奔跑着,不紧不慢,规律整齐地起起伏伏,仿佛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力。脚在沙中,沙在脚下,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时至中午,一家极具海上风情的“海景大酒店”正在向我们深情地招手。整个鱼庄都在海上漂浮着,一艘船,连接着宽敞开阔的鱼排,还有长长的浮桥,一头枕着礁石涂滩,一头衔着海,两边是渔网圈起来的海上钓鱼池。清爽的海风吹过,海浪踏着韵律荡漾,人就有点飘起来了。在岱山,无论在哪个岛屿,只要有人家居住,你都会享受岛上人家的盛情款待,“海”与“鲜”两个字也会体现的淋漓尽致。岛上吃海鲜,吃的是一种原生态的海味,原汁原味的新鲜。刚捕捞的小虾虽不起眼,但用鸡蛋生粉一裹,炸成金黄闪亮的虾球,味道鲜美得独一无二;海鳗与平常吃到的鳗类有着天壤之别,毫不肥腻,滑嫩多汁;大稠鱼用葱油的做法,还是头一次尝到,肉质非常紧实……海鲈鱼、黑稠鱼、黄鱼、膏蟹、牡蛎、虾贝这些海鲜,都与平日感觉不同,岱山的海鲜,且不说这里有仙人超凡脱俗的点化,只因为有这样一片辽阔的海域养着,千余个翠岛的仙气笼罩着,这寻常之物也变得比别处更加鲜美。

夕阳归帆、渔舟唱晚海岛夏日的夜空如期而至,微风中透着一丝丝薄荷般的清凉。橘黄的路灯映照着秀山的夜色,潮水一遍又一遍地撞击着夜色嶙峋的礁石。此刻的大海也非常乖巧,夜潮在温柔歌唱。潮水从大海的深处涌来,拍打着礁岸,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听不见壮阔的轰鸣,也没有惊涛拍岸的飞浪。潮水涨起来的时候,只听见海浪撞击着岩石,发出砰砰的声响,夜空中细雨似的飞沫升落,空气中也弥漫着海岛特有的咸腥味道。夜色深邃,博大而空灵。这样的潮声,会让你产生无边无际的遐想,也会让你在波涛的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

秀山,又名兰秀山,距岱山本岛3海里,素有“海上香格里拉”之誉。苏东坡当年在送冯判官到昌国(舟山古称)任职时,帆船经过灰鳖洋,远远看见海上美丽的秀山岛,兴奋地写下了“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的诗句。秀山的山虽不高峻,但山体连绵,山涧溪谷。秀山人巧妙利用地形,筑渠引水,甚至把溪水直接引入村舍屋丛和田间河池。涓涓溪水,长年不断,供给附近的村民洗涮、日用;而每当雨天,那晶莹清亮的溪水便奔流而下,在沟渠中发出哗哗的欢响。秀山的秀丽质朴,体现着一种原生态的美。你看她漫山遍野的植物,大多都是自然生长的,在这里很少人有人会肆无忌惮地去开山辟地、毁林改田,所以这些山坡上的松林、蔓荆、杂草,海岸边的木槿、海桐、芙蓉菊,都能够自管自地按照自然规律繁衍生息,自生自灭;那些耐盐碱、抗海风的植物,尤其生长得顽强,这些野生植物以它们旺盛的生命力把这里妆扮得葱茏翠绿、生机盎然。

千百年来海浪的冲涮与洗涤,岁月的磨难与自然的风化形成了蓬莱仙岛一个特别的地方——双合石壁。对于岱山来说,双合石壁不仅仅是一个景点,还应该是一部重重的历史巨书。每一块石头都或多或少刻下了皱纹,苍老或者粗糙,或许还有眼泪与汗水在冰冷的石壁留下岁月的无情印记。清代诗人刘梦兰曾题诗:“石壁孱颜影倒横,夕阳闪闪十分明。若教称入天台郡,霞彩何曾让赤诚。”石壁记下了岁月的美丽与沧桑,见证了岱山的峥嵘岁月和光辉篇章。双合石壁又称“东方蜜月城堡”,双合石壁上立着一块“海誓山盟”碑,石碑的两边有两个亭子,象征着牛郎和织女,讲述着这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面对浩瀚的大海,俯瞰悬崖下的礁石,收敛深邃醉人的蓝天,暖暖的日光下,渲染灿烂的笑容,陶醉于蔓延山崖间的一束束浪漫。回头看那已经过的坚韧石壁,回想先人的勤劳智慧,那是一幅多么美丽、自然的和谐画卷,浑然一体。

岱山,有着大山的巍峨气势,又有着海水的风姿。岱山有着大山硬实的性格,又有着瓜果飘香的田园美景。岱山有着现代人脚步的铿锵,又有着古老历史的厚重。岱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穿越千古的文化成为现代人纯净心灵的甘露。穿越千古的时光隧道,体悟人文精神内核。由于山海景观奇特,传奇色彩浓重,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到此都有诗赋之作。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曾多次从扬州一带出发经海上到天台山,在其东入溟海,求道访仙时,多次经过岱山海域,在他的《莹禅师房观山海图》中,曾写下经过东海蓬莱岱山时的印象:“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另外,唐朝的陈陶、罗隐,宋朝的苏轼,元朝的吴莱等,都曾扬帆海上,涉足蓬莱,为岱山留下过珍贵的墨宝。清代诗人刘梦兰就曾七律《蓬莱十景》赞吟境内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衢港渔灯、竹屿怒涛、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的美景奇观、风土人情。

岱山,是一个存放记忆的地方。据文物考证,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岛上已有人类繁衍生息,有文字记载也有2000多年。

自清道光年间至今的各种鱼类净制标本、渔业生产工具、渔船导航设备以及渔民生活用品,它们从烟波浩渺的大海里走来,定格成博物馆里的一艘木船,一顶网具,一件渔夫的蓑衣,静静地躺在那里,诠释着渔俗文化的种种故事。岱山海洋博物馆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文物保存、科普教育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目前馆存有1000多种海洋藏品,其中有三米长的带鱼,一米宽的翻车鱼,珍稀的中华鲟、鹦鹉螺……所有这些,让人人们重拾海洋的记忆,似乎聆听到大海的呼吸。海洋博物馆突出海洋捕捞为主题,运用海洋生物剥制标本,大型生物骼骨、鱼类浸制标本以及各种类贝、藻类编织成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陈列渔行的水票、帐薄、秤等工具及渔商、渔民生活用品等,让我们充分想象到远古渔民的生活贫困与艰难。沉浸其中,仿佛觉得自己正跟随着一艘在风雨中飘摇的渔船出海,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上搜寻一片远方的渔场,然后愉快地起网,打捞,鱼虾在甲板上活蹦乱跳,海鸥在渔船上空飞翔鸣叫。

“烟火三百里,灶煎满天星。”浩瀚的大海、广阔的滩涂、茂密的盐蒿草,是盐民“煮海为盐”取之不竭的“粮仓”。岱山“煮盐”之源头可追溯到4000年前。在古代,煮海主要靠太阳的暴晒,在一片片盐田之中,将海水蒸发成卤水,再将卤水烧煮,直至结晶成了盐粒。对于盐民来说,越是酷日当头,越是晒盐最好时机,那一颗颗透明精致的结晶体,凝结着盐民们数不清的汗水,他们黝黑的皮肤和雪白的盐堆成为太阳底下的色彩两极。悠悠的历史,是盐民一段不息的生命之歌。中国盐业博物馆位于岱西镇的万亩盐田之中,这个镇以盐著称,为浙江省最大的原盐产区之一。曾经,岱盐因为色白、粒细、质优被当作贡盐,风尘仆仆,一路颠簸运往京城。清朝的陈文份在《衢港渔灯》一诗中说:“绝顶登临极目望,衢山港里聚渔航,月华皎皎潮初上,星火萤萤夜未央。”其中,“聚渔航”和“夜未央”写渔场夜景之繁华。

归去的船已经启航,浪花在船首飞溅。雷雨之夕,我终于等到夜航船机声轰鸣。电光照彻的瞬间,大道空荡,行人归家。岱山岛在风雨中,身段与容颜保持安详美好,渐行渐远。远方的灯塔承袭了大海的品质,淡定从容,顽强坚韧。灯塔与大海连为一体,在无数个涛声如歌的夜晚,与海面上的渔船灯火遥相辉映。梦幻般的岱山之旅已经结束离岸的同时,思念和期待生起,生活和理想的齿轮又开始了一轮的高速运转……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