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吕奎元的头像

吕奎元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07
分享

童年的故事

童年的故事

 

童年的生活是最纯真最烂漫的,曾发生在我身上和别人身上的一些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那个年龄段的印记,回味无穷,事隔多年,仿佛刚发生一样。

建农场

我上小学的时候,时值“文革”期间,全国农村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县、公社、大队层层都有“管委会”。 我们大队的管委会主任,大字不识两筐,除给各户摊派负担学校冬季烧炕、烧炉取暖、老师做饭所需的柴火,以及划拨土地供学校办农场外,在教育方面插不上手。所谓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是防止教育系统变质,走资本主义道路,要让觉悟高、政治上可靠的贫下中农占领教育阵地。当时风靡全国农村学校的一首流行歌曲叫《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是好》:“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呀就是好,就呀就是好,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举呀举得高,举呀举得高,彻底改革旧世界,改革旧世界,教育大全掌呀掌得牢,掌呀掌得牢!”这是“文革”时期教育体制的一个败笔,粉墨登场了一阵子,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不光彩地收场。

我小学三年级那年暮春,新来的老师王忠寿根据上级指示,要办校农场。大队管委会很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划给学校两块约一亩的土地。这两块地土层薄、石头多、长草不长庄稼,十分贫瘠,修整后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场。老师带领学生清除地表大大小小的石头,再加厚土层,让土地快速变得肥沃起来。20多个同学将地上和地下无数块几百、上千斤的石头挖出来,除用于砌筑挡墙外,其余都被合力翻滚到地界外。然后填平坑洼,增加30厘米厚的活土。有一天下午,两个男生在十多米高的悬崖上往下卸土,我和高年级的罗某在下面用平板车接土。我俩没干过这样的活,不懂安全操作规程,老师也缺乏安全常识,我们用手和肚子压住平板车车把。崖上的土像洪水一样哗哗地流到车上,我们用全力掌握平板车的平衡。过了一会,约有200斤左右的一个大土块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磅礴气势一泻而下,咚的一声,重重地砸下来,平车上经受了犹如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冲击,我们没来得及反应,便像篮球一样弹起来悬空,又重重地抛到地下。我只觉得肚子一阵剧痛,呼吸困难,身不由己在地上痛苦地打滚。在场的老师和同学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坏了。好在我年纪尚小,身轻骨软,并无大碍,在家静养几天便好了。罗某与我的情况却不同,他被弹起的车把敲掉两颗门牙,下嘴唇有个口子正往外冒血,胸前的衣服被鲜血染红一片,很吓人。事后,他几天不能吃饭,在家养伤数日。他缺失的门牙大队出钱给镶上了。

捕松鼠

儿时的驼梁山地区,松鼠、野鸡等小动物多得不得了,睡在土炕上便能听到村前村后山坡上野鸡、喜鹊、麻雀、松鼠快乐的叫声。有时松鼠会跑到院子里寻找食物。松鼠是我最喜爱的动物,只要走出村外,很留意路上、石头上和树上松鼠奔跑或觅食的身影。据说80年代后期,一只松鼠在市场上能卖到100元,所以村里许多年轻人都想活捉松鼠卖钱。

退耕还林前,村里大约有二百多亩坡地,这是一代代村民有组织地将大片树木砍掉焚烧后开垦的土地,这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松鼠喜欢在坡地上挖洞栖息,方便觅食。松鼠一年一个窝,许多人不解,我的理解是,这是松鼠从自身安全考虑的无奈之举。人类、蛇和老鹰是松鼠的劲敌,在树上和草丛里安家缺乏安全感。深秋季节公松鼠与亲爱的母松鼠一起,在没外界打扰的情况下,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地打洞,待挖出一米多长的洞穴,并在尽头直径约20厘米的“房间”筑一个枯草和树叶构成的窝,然后不停地往返于树林、庄稼地里,将可食用的大豆、燕麦、麻籽等农作物和野果用嘴一点点衔到“房间”。松鼠夫妇齐心协力储备了可供享用一个冬春的口粮。可是多情而吃苦耐劳的公松鼠被忘恩负义的母松鼠无情地赶出家门,封住洞口,不准其踏入半步,自己独享丰盛的野果、燕麦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母松鼠抛弃恩爱的伴侣,来年另觅新欢,年年如此。公松鼠视母松鼠为爱情骗子,欲哭无泪、痛苦不堪。可怜的公松鼠不得不在寒风萧萧的深秋里赶在寒霜来临前仓促挖洞筑巢、储备维持生命的口粮。由于储备粮的黄金时段已过,公松鼠在匆忙中寻找到糊口的粮食非常有限,也就勉强吃个半饱,6个月漫长的冬春在食不果腹的饥饿中度过。动物界演绎的爱情悲剧同样催人泪下。人们常将母松鼠的不忠,比喻生活中见异思迁、遭人唾骂的无情女。

初夏时节,酣睡的小河、高山、森林、大地渐渐醒来。农作物进入年复一年的播种期。村民们将这山那山的坡地种上燕麦,再集中劳动力在山沟的平地上种植土豆、黄豆等作物。在坡地里种燕麦时,人们很留意新突起的土堆,这是松鼠筑窝运出来的废土。哪块坡地都有松鼠筑巢留下的痕迹。只要有土堆,里面十有八九有松鼠。人们不会放过任何一次逮松鼠的机会,几个人轮番挥舞着撅头,沿着松鼠洞穴的走向掘进,直捣老巢。松鼠的巢穴是经过精心勘察设计的,通往“卧室”的路基本上不走直线,要拐几个弯,待筑好巢穴,便将洞口封住,并在洞穴的沿途,每间隔一段距离便用土块堵一下,以示到此为止,用以迷惑敌人。松鼠的小聪明哪能敌过早已掌握其习性的人类,它们费尽心思构筑的老巢,在强大的人类面前显得太弱小,所有的付出都是徒劳的。松鼠的巢穴是有规律的,拐三个弯便临近巢穴。我参加过几次捣毁松鼠老巢,抓捕松鼠的行动。距巢穴20厘米左右时,便能听到小松鼠奶声奶气的“咿呀”声。这时候有几双手便抢着伸进窝里抓松鼠。动物的母爱同样伟大。若母松鼠在窝里,为保护子女,她不会选择逃命,而是与子女一道被束手就擒。如果里面居住的是公松鼠,在紧要关头,它会窜出来逃到远处的树上或者挡墙上观察动静。在母松鼠的窝里有许多食物还没动过,可见秋天储备的粮食根本吃不完。而公松鼠窝里的食物却吃得一干二净,与母松鼠丰盛的口粮相比,不禁令人黯然神伤。被抓到的大松鼠和一只只小松鼠,人们带回家装进笼子里喂养。家养松鼠,对小孩子来说是件新鲜而快乐的事。大松鼠恨透了人类,一触摸便被咬一口,许多人的手指被咬伤过,因此只能欣赏。小松鼠饲养两三个月便长成大松鼠的模样,缺乏野性,不会主动攻击人。我喜欢玩小松鼠。松鼠天性喜欢钻洞,我将小松鼠从这个袖口放进去,它出溜几下便从另一只袖口或者脖子里钻出来。松鼠的小爪子接触身体时痒痒的,很刺激。松鼠不适合家养,不是被猫吃掉,便悄无声息地死掉了,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我18岁离开家乡前还没人将松鼠作为商品来出售,赠送给亲戚朋友是常有的事。那是个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大肆捕猎的年代,别说松鼠这类小动物,即使豹子、袍子、羚羊、野猪等大型食草动物也逃不过人类的魔掌。

此一时彼一时。1989年1月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管理、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惩治杀戮、捕猎野生动物的犯罪有了法律依据。2004年、2009年、2016年,全国人大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又先后三次作了修订并通过实施,在国家政策的感召和法律的约束下,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了,与野生动物和睦相处,它们的繁衍生息环境越来越好。

烧山药

故乡是千万年成酿的一壶美酒,喝一口醉,嗅一口也醉。许多往事是非常快乐的,不可复制的,永远也忘不掉。我们村气候寒冷,农作物以山药(土豆)和燕麦为主。秋收季节,正是我们学生秋假期间,生产队集中劳力刨山药,赶在寒潮袭来前收完。我和伙伴们自告奋勇地去助大人们一臂之力,拿不动撅头,但能将大人从土里刨出来的山药拾到篮子里。到远离村庄的地方,一般中午不回家吃饭,在地头吃火烧山药。生产队长早早便安排两人到山坡上砍柴。待数百斤柴火堆成小山时,将选好的山药撒在柴火上,然后点燃,霎时间滚滚浓烟直冲云霄,方圆几十里都可看到这一壮观景象。埋头挖山药的人,过一会便朝有烟的地方瞧瞧,看冒不冒烟,如果不冒了,说明已经烧熟了。我们小孩子玩性大、消化快,等不到吃烧山药肚子便饿的咕咕叫。大约一个多小时后,山药烧熟了,“火头军”——负责烧山药的人扯着嗓门吆喝几声,人们便带着篮子从四面八方涌向大火盘,挑选最熟的烧山药放到篮子里,感觉够吃了,便在篮子里丢几块小石头,抓住篮子的两头哗啦哗啦筛起来。不消几分钟,漆黑的山药变得焦黄上口,一家人围一圈狼吞虎咽地享用一顿美餐。吃了烧山药口渴,人们到附近的小溪旁伏下身子,嘴对着清凉的泉水咕嘟咕嘟喝起来。野餐吃得十分惬意,每年都有几次,村民们乐此不疲。吃了生产队的烧山药,给家里省一顿饭,况且烧山药确实好吃。哪一天生产队长发话,在某一条沟里挖山药,中午不回家,大人小孩都很高兴,会走路的孩子都跟着大人去,目的是饱餐一顿烧山药。

掏鸟蛋

家乡驼梁山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好,适宜多种动物繁衍生息。初夏是喜鹊、麻雀、野鸡等各类飞禽繁殖的高峰期,所以它们未等天气转暖便开始在高大的树上和草丛里的隐蔽处筑巢,为繁衍后代提供安稳、舒适的条件。我们村里的男孩子,对树上、灌木丛里的鸟窝很感兴趣,都想从窝里掏几个鸟蛋,回家炒着吃。树上的鸟窝一般专属喜鹊和老鹰,外形比篮球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数百米、一两公里外便可看到。它们以为人类没有其飞翔的本领,所以很自信地在松树、杨树或者桦树的树冠上建家,过上安稳的日子,殊不知,它们太天真,醒目的巢穴容易被人类或者别的物种光顾,遭遇厄运在所难免,做妈妈的梦想破灭。

喜鹊、鹰建造一座房子需要几个月时间,比人类盖房还要辛苦。人们发现哪棵树上有鸟窝,大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往树上爬,即使衣服被树皮划破,挨大人一顿打骂也不在乎,只要能弄到鸟蛋。这种带有野性的顽皮,山里孩子身上普遍存在。当然树上掏鸟蛋不是每回都那么幸运,因为天敌太多,有鸟窝便有不速之客造访,捷足先登者为胜。有一次村里一个大孩子兴致勃勃地爬到后山的一棵桦树上掏鸟蛋,以为胜利的果实即将到手,准备伸手进去时,先瞪大眼睛窥探了一下里面,吓得大惊失色,尿了一裤子,连屁都放出来了!里面竟然盘着一条大蛇,正朝着他张望呢!这个意外吓坏了许多想掏鸟蛋的孩子,后来没人敢上树掏鸟蛋了,喜鹊和鹰过上了安稳日子。

野鸡跟家鸡有类似之处,便是靠两只脚走路,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上飞翔是做不到的,只有生命受到威胁时才飞里栖息地。因而野鸡不具备在相对安全的大树上筑窝,只能到灌木丛开辟生息之地。野鸡的警惕性很高,隐蔽性强,它的窝不宜暴露,只有听到其叫声或者走到跟前时才会发现。草丛里的鸟窝,周围有灌木和半米高的杂草遮挡,是一眼看不到的,有时候人走到跟前了还不知道,机敏的野鸡以为要活捉它,情急之下撇下待孵化的蛋,伴随着“活嘟嘟”的特有的声音,一跃而起飞出草窝去逃命。如果野鸡判断错误,面对天敌还按兵不动,那样的结果是凶多吉少,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牛倌、羊倌每天在山坡里放牧,发现野鸡巢穴的几率高,因此在初夏季节,野鸡和蛋被一锅端的情况常有。在我的记忆中,发现过一次野鸡蛋,小心翼翼地拾起来带回家。吃几个野鸡蛋,比现在拿一大笔奖金还高兴。虽然今天看来人类剥夺野鸡繁衍生息的权利很残忍,可人的行为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用今天的法律去考量曾经一些事的对与错,显然是不正确的。新旧时代千差万别,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家乡人不再为温饱犯愁,远离贫穷,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挖掘潜力,想方设法挣钱养家,快速致富上,没闲工夫去关注鸟窝、鸟蛋。

采蘑菇

家乡的驼梁山,自然资源丰富,多年来,乡亲们依靠资源改善贫穷的生活现状。野生蘑菇是山里常见的一种山珍,备受人们的青睐。野生蘑菇又称野生菌,种类多,白银盘、红银盘、香心、羊眼、华林、鸡腿、地鸡、地花等等。每年的8月上旬到9月上旬,是野生蘑菇生长的季节。驼梁山地区上半年雨水少,下半年雨水多。松、桦、杨、柳等丛林间年复一年,积淀了厚厚的落叶,在充足的雨水浸润下,下面的腐烂后变成黑色的泥土,上面是近两年落的叶子。由树叶蜕变的泥土,适宜自然生长菌类植物,不同的树林生长着不同的蘑菇。五六年以前,人们还没意识到野生蘑菇有抗癌、降压、长寿等功效,所以山里的蘑菇基本都是村里人去采,吃独食,哪一家院子里都晾晒着一大片蘑菇,被晾干的蘑菇总有一二十斤,送亲友、炒菜、炖菜、蘑菇炒面、卖钱等等,都能派上用场,没觉得有什么可贵之处。我在家乡生活16年,大概七八岁起,到了野生蘑菇收获的季节,便跟着大人或与哥哥姐姐们一道进山里采,有时一个上午便能采到几十斤。蘑菇味道鲜美,10多米外便能嗅到其独特的香味。下雨天蘑菇长得快,今天林中看不到蘑菇的踪影,一场夜雨便长出10多厘米高的蘑菇,他们排成曲曲弯弯的一两米、两三米长的阵形,像打伞的一群孩子,十分可爱。所以村里人世世代代对蘑菇都感兴趣,到了采蘑菇的季节,全家出动,分头行动或先分后合,从这座山翻到那座山,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寻找蘑菇,碰到鲜嫩的一长溜蘑菇,会露出兴奋的笑脸。近些年随着驼梁山旅游业的发展,采蘑菇的山外人是村里人的几十、上百倍,有从省城来的,有从外省来的,这种“大兵团”、拉网式的会战,让野生蘑菇无处躲藏,一座座山,一道道岭被采的干干净净。其好处是未遭遇仲夏季节山葱多而采的人少自生自灭的命运,不会造成野生资源的浪费。当然,采蘑菇看起来简单,实际也有其门道,要学会识别食用蘑菇与有毒蘑菇。这几年都发生过迷路、将毒蘑菇当食用蘑菇采和食用的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

野生蘑菇是营养价值极高的野菜,浩浩荡荡的采蘑菇大军开进驼梁山,肚子饿了要吃,天黑了要住,给沿途10多个村庄的宾馆、饭店带来了收益。但对大多数山里人来说,有限的野生蘑菇被超出预期的山外人去分享,再也采不到从前那么多了,虽然不悦,但也无可奈何。

 逮麻雀

    家乡的森林覆盖率90%以上,是喜鹊、麻雀、乌鸦、鹰、大雁等飞禽生息的绝佳之地。冬天气候寒冷,一场厚雪会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巨大考验。村庄的河对面有一个多半亩地的打麦场,是生产队用来集中人力手持自制的工具打燕麦的场地。打完燕麦的秸秆堆码在麦场一角,待男劳力用铡刀铡成二三寸的短截,供牛马食用。麦场难免遗留有少量的燕麦颗粒。雪天或雪后,一群群麻雀从四面八方飞到麦场寻找食物,是擒获麻雀的好时机。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到雪天或者雪后,遇上周日,便头顶大筛子跑到麦场,用一根一尺多长的木棍将筛子的一头撑起,撒一些米粒引诱麻雀,然后在筛子上压块石头,并在木棍的低端拴一根细长绳子,牵到10多米外的石头后面。我密切注视着麻雀的动向,一旦有麻雀东张西望地走进筛子里觅食,猛一拉绳子,反应慢的麻雀来不及逃跑,便会扣在里面。筛子下面的麻雀一只也跑不掉,捉住带回家,拔掉毛,开膛破肚洗净,撒上盐烧着吃,遇上家里包饺子,便剁成馅,一个饺子刚好是一个麻雀身上的肉。90年代以来,村里的孩子们不再扣麻雀了,麻雀被列为受法律保护的野生动物,私自捕捉是违法行为,超过20只要坐牢,谁也不敢触碰法律红线。

 滑 冰

六七十年代,驼梁山地区冬季气候异常寒冷,数九天的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男人的胡子挂满霜花,远看像白胡子老头。村边有一条小河,气温零下几度便开始结冰,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小河里的冰层逐渐增厚,最厚的地方可达2米。自然环境形成的景观,成为我们小孩的乐园。学校没有锻炼身体和娱乐设施,像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可望而不可及。闲暇时间,年幼的我们需要一个活动场所来满足好动、贪玩的心理。所以每年隆冬,小河里的冰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时,便可在上面尽情地玩耍。男孩子比女孩子玩性大,转眼工夫,便悄悄地带上加工好的“冰车”和掌控方向的冰锥,到冰上玩了。年龄相仿的孩子们追捉打闹,嘻嘻哈哈,开心极了。

这条小河密布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凡有大石头的地方便形成一个断崖式的波浪,进入深冬,河水便结成层层叠叠的台阶状冰瀑,甚是壮观。我们坐着冰车从高处向低处滑行,速度飞快,很过瘾,但也有危险,如果冰车失控,便会撞向高出冰面许多的大石头,在冰上玩的孩子,哪个都有手、脚或者腿被破损的冰块划伤,被石头撞破手、胳膊的经历。每年进入4月份,气候渐暖,小河里的冰开始融化,从冰层的底部顺着流水的方向开一道槽,一点点向上延伸,直到将冰层一分为二,出现一道七八十厘米宽的深槽。槽里流淌的冰水最深可达3米,冰槽没暴露之前,暗藏杀机,当覆盖层只有10多厘米时,表面看不出端倪,一旦不慎踩塌掉下去,是很危险的。村里早年有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因滑冰掉进冰槽,幸亏当时有个大人在场及时施救,避免一场悲剧。静静的小河,危险无时不在,学校不准学生去滑冰,谁违反规定,要罚站。父母怕孩子发生意外,用打骂来阻止。可是山里的孩子,在寒冷的季节里,没别的娱乐形式,感觉滑冰最爽。我们看到白花花的冰,心里直痒痒,一个敢去,便有第二个、第三个紧随其后,不一会的工夫,便会聚集一大帮孩子。学校和家长的办法收效甚微。有时气温骤降,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寒风穿透厚棉衣厚棉裤,像刀子一样割我们的肌肤,可我们不怕冷,即便感冒发烧,脸蛋通红、头痛欲裂,依然惦记着滑冰。

小河留下了我的青春芳华和童年的记忆。

                 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吕奎元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