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的春节,我在浙江宁波杭甬复线项目工地度过。留存在记忆里 的又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上一年的春节我在这个项目度过,今年的春节亦如此。因新冠疫情捣乱,春节前机场、车站人流量大,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外漂泊的庞大的打工族都往家乡的方向赶,共同的心愿便是与家人欢度新春佳节,年后返程大军又潮水般涌向四面八方,旅途中有被感染的风险。时值宁波有疫情,当地政府、业主和项目部鼓励建设者留甬(宁波)过年。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春节“不打烊”,坚持节日施工,生产不能停息,杭甬项目投资21亿多,大项目,工期紧、任务重,要保持施工的连续性。项目部几十个管理人员、100多名农民工留下来了,我也加入了留甬过年一族。
春节对我而言,只是个形式而已,况且现在的年与小时候的年完全不一样,贴窗花、点旺火、看社火、看秧歌、制作灯笼,渴望吃肉、吃白面馍馍、穿新衣裳、放爆竹等被历史的尘埃覆盖,已成久远的往事,一个留在记忆里的故事。不过在他乡创业的人们辛苦一年,不管挣钱多少,都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在欢声笑语中过个幸福的年。
我的心思和兴趣自然离不开写作。别看春节短暂的10多天,元宵节前都是年,对一个热爱新闻、文学写作多年的人来说,只要善于挖掘,素材不会枯竭。我采写了《杭甬春节不打烊,200名员工就地过年》《杭甬项目部安排部署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杭甬项目部抓廉洁警示教育过好“年关”》《十五局集团工会送床上用品慰问杭甬项目职工》等6篇新闻稿,并即兴创作了《路》《回乡的路》《在写作中过年》《儿时过年》等4篇纪实散文,超额完成了春节期间的写作计划。
时间的车轮转得太快,从春到冬365天转眼便成为过去。虎年的元旦一过,春节马上又临近。宁波新一波疫情,由于当地政府采取强有力防控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全市有症状或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清零。年前,许多员工想回家过年,项目部破例放假。700多名农民工、项目部80多名管理人员带上刚领的工资高高兴兴地踏上开往家乡的飞机或高铁。包括我在内的120多人留在项目部过年。滨海互通工地桩基、钢栈桥搭设依然在寒风中正常施工。项目部留守人员年前忙于贴春联、挂灯笼、购年货。春节上午副经理陈兴银代表项目部给在项目人员发红包,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景象。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将自助餐改为吃桌饭,作息时间也作了调整,顿顿有酒和香喷喷的饭菜,连平时滴酒不沾的几个女大学生也顿顿小酌几口。虽远离家人,这样的氛围,真有种“家”的感觉,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对我来说,过年是闲不住的,采写新闻是多年不变的习惯。有人说我热爱事业的程度比爱老婆孩子更胜一筹,此话虽有几分夸张,但也确实道出了我对写作的痴迷。春节照样写新闻,利用好新闻资源,宣传好杭甬项目,是我的责任。我对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虽然是一名退休后的返聘员工,但我仿佛觉得自己还是企业的一名正式员工。没有企业的滋养,便没有我的新闻、文学事业。因此不遗余力回馈企业,用文字表达对企业的忠贞和厚爱。春节期间,我采写了《杭甬项目700名农民工兴高采烈回家过年》《杭甬项目春节“不打烊”百余员工坚守岗位》《杭甬项目工地人员欢天喜地过新年》等13篇消息、通讯和1篇散文,在宣传企业的同时,也在添枝加叶地丰满着我的人生。
当然,春节除了写作,与远方的两个姐姐、哥哥弟弟、侄儿侄女、外孙、表哥表妹、姨哥姨妹、老战友、老同学视频,互道新春的祝福,追寻有趣的往事,给生活增添一些佐料。我也会望着远方的故乡发呆,此时故乡的一山一水、森林、牛羊和村庄上空的袅袅炊烟,还有被厚厚的冰面覆盖的小河浮现在我的眼前。当然会想起我出生、居住10多年的老屋,以及勤劳朴实的乡亲们。不过最让我思念的还是已经到另一个世界的亲爱的父亲母亲。他们的离世,那个曾经多么温馨、快乐的家再也找不回来了,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难过,泪水盈满双眼。我没因为家贫埋怨过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我时刻铭记在心,他们在世时,我力所能及地尽一份儿子赡养父母的责任。我深知,人是不可能长生不老的,有生便有死,可是从感情上说,让我难以释怀。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