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龙珍锋的头像

龙珍锋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7/05
分享

山契水运尽芳华

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山城,它就是锦屏县。清水江从县城中间翩翩流淌而过,苗侗民族数百年来的生活起居形成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一段段让人动容的历史故事在江岸不断演绎。

锦屏的辉煌,与她母亲般的清水江密不可分。清水江是这片土地上的母亲河,孕育着锦屏县的繁荣与发展。从明代后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锦屏县通过清水江的发达水运开展木材贸易和山林种植管护,成为这片土地的经济支柱。

在那个年代,木材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别的地方可谓是“山中无石不叫山”,而锦屏则是“山中无木不是山”。清水江沿岸连绵起伏的山峦中,生长着茂盛的森林,蕴含着丰富的木材资源。清水江静静蜿蜒曲折地穿过大山,将这些木材输送到远方,为锦屏县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陆上运输没这么发达的时候,水运是非常重要的运输方式,尤其对于山区的木材运输更是必不可少。在锦屏县,人们用山林经营和木材贸易的民间契约和交易记录了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史。这些契约后来被称“锦屏文书”,是中国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创造和保藏的重要文献遗产,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锦屏文书记录了当地人民对混农林业和人工营林业的重大贡献。在这些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锦屏县百姓们对山林的精细管理和保护,以及他们与清水江的紧密联系。

清水江,不仅是锦屏县的母亲河,也是黔东南地区与外界交通的重要门户。在明清时期,这里商贾云集,繁盛一时。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当时,锦屏县的百姓们通过清水江进行水运木材的贸易。他们建立了庞大而高效的运输网络,将锦屏县的木材运往周边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每一排通往下游的木排,都是锦屏县百姓辛勤劳动的结晶。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材贸易逐渐兴盛起来,山林的经营管理与木材贸易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百姓们始终坚持“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的理念,努力保护森林资源,让绿水青山成为他们的金山银山。锦屏县的生态环境因此得到很好地保护,大山蓊郁的森林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清水江岸的百姓们不仅仅是木材贸易的参与者,他们还是环境的守护者。他们用心呵护着这片土地,保持着清水江的清澈碧波。在他们眼中,山与水相依相伴,共同构成了锦屏县独特的自然风光。

每当黄昏时分,阳光洒在清水江上,橘红色的晚霞映衬着江水的柔波,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江岸的村庄静静躺在山脚下,白墙红砖青瓦的房屋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从远处走来的人们,背着一捆捆干材,汗水湿透了背脊。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成了这片土地上一道动人的景致。

这里的人们,不仅有经济的理念,更有文化的积淀。百姓们喜欢传唱古老的民谣,用苗歌侗舞传承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他们用乡土智慧,将木材贸易和种植进行得有条不紊。这种智慧不仅是他们丰富经验的结晶,更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

在文斗村,当清水江边的村庄静谧入夜,一位老人坐在门前,抚摸着手中的锦屏文书。他的目光追溯着历史的长河,回忆起锦屏县木材贸易的昔日繁荣。他自言自语道:“那时的锦屏县,山契与水运尽展芳华,生态与经济相得益彰,真是美丽而繁盛的时代啊。”

他回想起年轻时候的画面,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锦屏县木材码头繁忙的场景。清水江上编排、放排、百姓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曲欢快的交响乐。江水荡漾,木材铺满江面,木材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那沁人心脾的芳香成了他们辛勤劳动的最好证明。

时光荏苒,生态保护、公益林的划定以及清水江流域的梯级开发等诸多原因,曾经“水运三千里,木商五百年”的清水江的水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经繁忙的码头如今已经荒芜,树草依然,但已物是人非。

老人感慨万千,但他知道,这是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如今,木材贸易已不是锦屏县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但这片土地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清水江仍然奔流不息,山岚依旧缭绕。世代生活在这片净土的人们依然对这片土地深深热爱,并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这片上千年的文化遗产。

老人站起身来,抬头望着星空,感叹道:“山契水运的芳华已经不再,但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流淌着历史的河流,依然有着人们对绿水青山的执着与奉献”。秉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与保护继续开展新的生态经济模式探索,绿色林业成为了新的方向。人们懂得了保护自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他们将自己的激情和智慧注入到林业的发展中。由资源输出转向精深加工,品质优良的成品板材、家居开始走出锦屏县,得到了更广阔的市场认可,同时也为百姓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锦屏县以其独特的山契文化和丰富的水运资源,展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好互补。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坚守着他们的信念,用实际行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百姓们也随静好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航行,他们以山契为锚,以水运为舟,抵达了芳华的彼岸。

他们知道,只有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继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他们用心守护着清水江,将其视为生命的源泉。他们用智慧和木材资源,注重可持续发展,让绿色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萌发出绚丽的花朵。

细细品味锦屏县的故事,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清水江水清澈见底,滋养着葱茏的山林;层层叠叠的青山托起了蓝天白云,与那一张张山契成了天地的灵魂与约定。

诗人曾经讴歌过:“绿水青山间,山契铸乡愁。”锦屏县的山契文化,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把人们与大自然连接起来,将传承和文化凝结在笔锋之间,让芳华永存。

时光静好,岁月如歌。百姓们穿梭在袅袅炊烟中,捧着山契,纵情航行在清水江上。他们怀揣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乡土的热爱,将这份情感融入到每一次水运中。

江岸的人们,用真诚与勤劳,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美好。他们崇尚自然,注重生态平衡。他们用心种植树木,精心照料森林,让这片土地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他们守护着清水江畔的生态环境,保护着水源的纯净与流动。

走在锦屏县的山林间,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感受着历史的厚重。而文字的表述,仿佛是一曲悠扬的乡愁,引人入胜。锦屏文书是沿革的见证,不仅仅体现在林木的茂盛与经济的繁荣,还融入了文化的气息。这里的百姓们深知乡土文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传统的山契文书,保留着历史的记忆和乡土的精神。

山契、水运,尽显着绿水青山的魅力。这里的故事,如一幅幅画卷展开,让人如痴如醉。在锦屏县,时间停留,故事绽放。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美好的未来。他们以锦屏文书为纽带,将乡土的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使得这片土地的繁荣与昌盛得以延续。

如今,锦屏县的山契水运已经迈入了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里,锦屏的百姓们依旧以清水江为纽带,以锦屏文书为指南,开展着绿色经济和生态保护的事业。

他们用智慧和勇气,引领着锦屏逐渐崛起。他们的努力,无疑是对绿水青山的最好回报。锦屏县已经成为一个繁荣与生机并存的地方,吸引着更多的人来此品味忘尘的宁静与美丽。

山契水运尽显芳华,走进锦屏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中。清水江的潺潺流水,融入了锦屏县人民的心血与智慧,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山契与水运,记录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清水江畔,从木材的运输到交易的过程中,每一份山契文书都承载着百姓们的心血与情怀。这些古老的文书记录着交易的详情,见证着锦屏县人民与清水江之间的深厚情谊。

山契与水运,是绿水青山的象征,更是百姓们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在水运运输中劳作的船工,还是在林间劳作的伐木工人,他们都默默付出着辛勤的汗水,无私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共同维护着绿水青山的宝贵资源。

在山间林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轻柔的风儿吹拂着脸颊,仿佛带着历史的气息。细细品味着清水江岸边的百姓们那句句发自内心的自信宣言:“我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我。”正是这种信念,让锦屏县的绿水青山成了稳定的金山银山。

山契水运尽芳华,是一幅流淌在时间长河中的画卷,是古往今来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凭借着辛勤劳动的双手和胸怀坚守的理念,以执着的信念抒发着对家园的深深眷恋。

山契水运尽芳华,既是一段历史的长河,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锦屏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美好的明天。

新一代的锦屏人,将锦屏县的山契文化与现代水运结合得更加紧密,秉承着对土地的热爱和珍视,为这片绿水青山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山契水运尽芳华,是一幅承载着历史与时代交融的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让我们一同期待锦屏县的山契水运绽放更美的芬芳,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魅力和希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