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本源的头像

马本源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03
分享

又闻连枷声声响

又闻连枷声声响

“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每到栽秧季节,正是阴雨连绵时。而庄稼早已成熟熟等待收获,麦穗摇落着一地金黄;油菜一片焦枯,风一吹,收获在望的地里哗啦啦直响。为了给老天爷抢时间,辛苦一天的人们,还顾不得疲劳,兄弟齐上场,父子齐上阵。男人女人,只要是拿得动镰刀的,全都下了地。人们挥汗如雨,庄稼在镰刀的挥动下嚓嚓作响,像是跳起了一曲欢快的舞蹈。脱粒机的隆隆响声,更是整日不停。为了这点可怜的收获,人们不得不起早贪黑,从晨曦到黄昏,屋里屋外,田间地头忙个不停。每到此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童年时打麦子,敲菜籽的情景。

麦收季节,人们将平时踩得坑坑洼洼的院坝,用掌子锄头樘平,让夏日强烈的阳光将其晒干。将捆好的麦穗一把把拆开铺在平整好的院坝里。然后上下翻动着麦子,让麦子晒得焦黄,轻轻一碰,麦子就从麦穗里哗哗掉落,就可以打麦子了。

打麦子常用的农具是连枷。当然队里有一台老旧的脱粒机,很大很笨重。全靠一台12匹马力的柴油机带动。柴油机也很笨重,很少有人会用,已经陈放了好几年。刚下放到户的那年,我家种的麦子大概有七八亩。父亲和大哥没日没夜的干,老天也很照顾,麦子倒是大丰收。全家人都为能吃饱饭而满心欢喜时。父亲请了机械管理员,还有七八个关系好的帮忙,想尝试机械化带来的快乐。两个小伙子使出吃奶的劲才摇动柴油机。脱粒机飞速的转动,两个人手忙脚乱地喂着麦把子,四个人到底上搂麦把子,两个人翻。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可一个个喜笑连连。可突然脱粒机里咔塔一声。只听父亲呀的一声,脱粒机断裂的刀片噔地一下打在了父亲的腿上。机械员赶快听了柴油机。父亲进行了简单的包扎。机械员一看脱粒机坏了。从此,我们村上就再也没有用脱粒机脱麦了。于是,连枷又派上了用场。

没有脱粒机的时代,收割地里庄稼全靠连枷,打麦子用它、打菜子、豌豆、胡豆、萝卜种全都靠它。连枷是用火把山坡上比较结实的一根一根一头拧成一个环,再用篾把它编起来,再用竹干的一端锯去尺把长的半边,用火边烤边折,包住木轴,木轴的另一端和连枷串在一起把连枷帮结实,就是一种古老的农具。手握竹竿,用力挥动,连枷在竹竿上旋转,利用旋转的力量,重重地拍打在麦穗上。就使得麦子和麦穗分离了。打麦子是一种集体劳动,最早很多人在一起打。一般男女两人一组。男的打得重,女的打得轻。男的连枷刚抡起,女的连枷一落地。男女和着节奏,一下一下地敲打,连枷在麦穗上发出整齐的啪啪啪声。整个打麦场尘土飞扬,像是在敲打一种特殊的乐器,开一场丰收的演奏会,很有音乐美,粗犷而豪放。打过一面,就要扬叉挨着一把把地翻。因收获时捆得紧,不会散,扬叉一叉就翻过来了。翻好了以后,又如法炮制打另一面。等到麦穗全部掉光。将麦秆码在屋檐下,预备做蚕巢用。剩下来当然是车麦子了。过去讲麦子堆成一堆,用手摇式木风车车。车好的麦子在太阳下晒上几天就可以入仓了。

当然,后来有人想出了用半桶像打谷子一样打,但毕竟连枷更为好用一些。

打菜子和麦子差不多。割好的油菜均匀地铺在地里等待太阳晒。一面晒得焦黄,又晒另一面。晒得越好,打起来越容易。在晒好的油菜中间选一块地,把干枯的油菜码在一边,然后拔掉油菜杆,再捡走上面的石块,用锄头把低洼处耙平。铺上篷布,一个人为打油菜的场地就形成了。当然最早不是这样,那时候,家家油菜种的少,就将干枯的油菜放在笸篮里用脚踩,用目光使劲打。有的放在半桶里用脚踏,用木棒打,后来发觉费时费力。改用篷布及连枷。

将油菜均匀地铺在铺好的篷布上。手握连枷像打麦子一样打就行了。男男女女手握连枷围着篷布转。一阵阵有节奏的啪啪声在油菜田响起。和着清凉的风,在油菜地里开起了最美的音乐会。连小鸟、松鼠也为夏天里特殊的风景所震撼,纷纷来到附近的树上看热闹,眼睛鼓鼓的。看见实在没有人理会,有时还故意叽叽地叫几声,像是再给庄稼人问好。看见还是没有人理踩,就一下子跳到收获的地上,小鸟骨碌碌转着眼睛,松鼠摇着尾巴,望着汗水浸泡过的通红的脸。有的还互相打闹。虽然天上白云悠悠,天空蓝蓝,它们也顾及不了,只有眼前的奇异的风景。

整个收获季节,地里一片连枷的啪嗒声,和着林间的鸟鸣,在田里蛙声的伴奏下,响彻云霄,像是在召开一场节日的盛会。这声音悦耳而动听,是那么和谐,奏出了人间最美好的希望,这是劳动之歌,丰收之歌,更是一首优雅欢乐之歌。不过,这种声音已经长时间不见了。

有的地里长满了树木,有的地里种了经济林木。而有的地里长满了杂草。种粮的成本日趋增高,让农民不得不走向了城里。有的搞建筑,有的搞运输,有的打零工。反正能赚到钱的地方都有庄稼汉。

现在,随着农村的面貌的变化。乡村振兴政策在农村全面铺开。农村已经用起了收割机。脱粒机的隆隆声又在田间响起。那些被荒芜的土地上也被开坑出来。那些机械去不了的地方,连枷又派上了用场,又想起了连枷声。年轻人,没见过这玩意儿,纷纷拍照体验、合影留念。而他们只在农耕文化展览馆里见过它们。不过,连枷这种古老的农具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但连枷这种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却永远不会断,必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愈加发扬光大。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