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不新。
古意、旧词、农耕都可写出不错的诗。但因此自我重复,众人同质化,却成为新诗普遍现象。新诗的创造力,被“小情绪、假乡愁、旧词汇”所淹没。敢问,这样的新诗何用、何为?
题材出了问题。
古诗词,也是以它的当时为土壤的。新诗当然要以新时代为根。新诗,出自唐宋,借鉴西学,时代性和人民性是方向与动能。我们需要诗词中的月亮,更为嫦娥四号登上月背欢欣鼓舞。一些诗人、诗歌、诗媒沉迷于小我故园,让诗意、诗观缺失了大部分题材与观照:工业及新兴产业。深入生活,当有更加辽阔高远的精神家园与现实领域,绝非仅指村舍、童年。
新时代,工业已成为一种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论,高铁、智能制造、航母、蛟龙号、量子卫星,工业的超现实发展就是未来美好的样子。
一些诗歌,却对火热现实过于冷静。工业等题材更是诗人少、作品差,影响小,取向表面化、生硬化、批判化。诗人不了解、诗歌不反映中国新型工业化全新的辉煌与诗意。脱离工业等现实,阻碍了新诗为时代、为人民和自身全面健康发展。
新诗如何维新。
去工厂、去车间、去现场,用新工业上天、入地、下海,观测宇宙、直达未来,诗歌不再与现实生活脱节、不再与时代特征、社会取向隔上几层自负之纸墨。
新中国的诗情画意,激荡在推动民族复兴奔跑的大路上。高铁就是两行新诗,它的制造、运行充满文学的超现实主义意味;“一路一带”更是人类史诗,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诗歌“面向世界,开放自己”。除非你没胆识,不想大气磅礴的写作与生活。
后工业时代的中国,谈论新诗却没有几首农耕文明之外的作品,我们何言流传与责任,何言新诗的生命力、影响力,何言自己是新中国、新时代的一名合格的新诗作者。
大工业早给出诗的远方。
是要为诗歌、为现实做点什么了。“论者高远有现实”。当务之急和有力抓手,就是用新工业去发现、创新诗性,用诗性去纠正人们对新工业的某些偏见或误解。让纯诗炫技者不生造、生僻;动心抒情者更新鲜、亲切;守正为史者有大格局、全面性;让假诗、滥诗无处遁形。
诗歌与新工业之间,新审美、新生活的观念与内容,正跃然眼前与纸上,我们要以此打造出大气的颂歌、精湛的艺术、及物的思考、超越的境界。
题材上,通过挖掘新工业宏大、具体的诗性,揭示大工业与大自然、人类、未来的亲密关系,发现新型工业化之美、新诗时代性之是;手法上,运用多学科新词汇,不重复旧语境,用工业、工艺、产品的科学逻辑,给诗歌认知方式以革命性变化,形成非虚构、元气息、生活场、超现实的新比喻、新象征、新文本;在审美上:杂糅大工业的超现实主义、大学科的英雄主义、大城市的浪漫主义、大自然的魔幻主义,做到四者的有机完美结合。诗歌与工业相互介入,改变对大工业、高科技的误解,证明新工业是人类干净、有力、美好的伙伴,描写工业对生命、自然的尊重与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新中国、新时代、新行业、新生活的代表,与我们休戚相关的新兴行业、新事物众多,是新诗前所未有的创作资源,我们要以此扩展思路与“诗路”,并用文学精神推动国家和新工业的发展。
201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