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茅永辉的头像

茅永辉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1/02
分享

陪伴我的两位“英雄”

冬日暖阳照进我的书房,那一瞬间,又追光般投射给了两位“英雄”,卧榻小憩的我,见此景顿生感慨,立马一跃而起,脱口喊道:“我不仅要好好为两位“英雄”拍个合影,还要和两位“英雄”说说许多心里面的话。

我要聊表的这两位“英雄”,是日夜陪伴了我数十年的“英雄”牌金笔。

先说第一位“英雄”。其黑色胶木笔杆,银色金属笔帽,漂亮的流线造型,极舒适的手感,相信会让任何一个拥有者爱不释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军队中从事司令部参谋工作,这个工作需有一重要业务专长,即识图标图作业技能。正是自己的这个特长,精力充沛又不甘清闲的我,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绘制并给报纸投寄各种刊头画作,遇有合适选题,还会画上几幅漫画,很快受到关注。《大众日报》和大军区的《前卫报》等,开始不断出现我的“作者”名字。不久之后,我的刊头画作还登上了《解放军报》。周围的战友们甚至调侃说:“现在都不大敢翻开报纸,三翻两翻弄不好就会看到你的名字。”不仅如此,当时我还十分喜好摄影。一段时间里,山东电视台天气预报版块采用各地市的城区街景作为配图,我发现后立即跑遍市区,找景拍景,那几幅被采用过的画面,我至今都印在脑海中。全部这些,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属于宣传报道。然而,有一天主管宣传的战友突然找到我,说:“这是首长专门安排给你的宣传报道特别奖。”说着,给我递过一支在那个时候并不太多见的“英雄”金笔,让我欣喜不已。也许是这份奖品里面包含着太多太多首长和战友们的期许,我决心在文字方面试水。小说、散文、诗歌,样样半通不通,又想样样试试尝尝。几多时日后,稍有收获,却又不温不火。忽一日,一家报纸连续登载了我两篇杂文随笔类作品,为此,报社编辑还专门联系上我,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自己决定暂且搁置所有其它体裁,专心攻克杂谈这一文体。《大众日报》上了,《人民日报》上了,全国各地不少家省级以上晚报,我的文字更是成了常客。九十年代前期的那场“二王争论”,我就事论事撰写了“‘二王’都是赢家”一文,主要观点就是,有关文艺、文学的争论,争论双方的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允许、包容了这种公开争论,且实实在在出现了这种公开争论,真乃一大幸事!这篇文章寄出后,便很快登上了《中国文化报》副刊的头条。

由于这些小小成绩,自己早在1993年就被吸收加入山东省杂文学会,成了为数不多的青年会员之一,又先后数次受邀参加学会理事会议。我“会员莫如会写”的发言,还引起众多老师和前辈的兴趣。

有成绩,必有付出。这种付出的具体描述是,我受了苦和累,陪伴我的“英雄”受了伤和痛。这天,突然间几下极幽微的“咯吱”声,使我惊愕又心疼地发觉,“英雄”笔杆的螺口处出现了细密裂纹。这怎么办?丢弃,肯定不舍;搁置,也于心不忍。我很快找来强力胶水,管用不管用的先渗点裂纹里去才心安。以防万一,每次使用,我还会临时缠绕上几圈丝线。因为,“英雄”在我眼里,早已不是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战友,是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战友。

话说这个时候,已迈入新的世纪。那天,一朋友找到我,让我帮着给几分文字材料把把关、润润色。朋友之托,自怠慢不得。朋友十分满意又顺水推舟地邀请“抿几盅吧?”朋友盛情三请四邀,我却而五推六辞:“现如今肚里缺的是墨水,而不是酒水。”说笑间,朋友又讲:“我真有那份心意的,不然就送你一支钢笔吧。”转过脸的工夫,朋友便送来一支崭新的“英雄”金笔,而且是金属笔杆,通体银光闪闪。这位不惧挤不怕压的“英雄”,立即与我形影不离。也正在这个阶段,我又分别在当地的日报和晚报上开设杂谈专栏。那几年时间里,从报纸上找话题,随手在报纸上划拉开篇,成了我的日常,久而久之几成习惯。以至于,差不多20年后的今天,我依旧保留着这种喜好,即先在旧杂志上粗粗潦草来上一遍,再边眷边改地完成真正意义上的“ 初稿”。2021年一年中,我写出的小说、散文等,达15万字以上,光旧杂志就用去了9本。

有朋友或许会想,“签字笔”已流行了那么多年,难道没想到去享受享受那样的便捷?说心里话,我打一开始就没想过。与周边熟人间逗乐时,我会说:“签字笔,签字笔,光签自己个姓名,报刊怎么会发表呢!”其实,我执意使用吸水钢笔,已不仅仅是一种癖好,并且更是一种心念,一种情结。每次铺开稿纸,就会首先想到给“英雄”加注燃料,这恰似在为好汉壮行,然后是轻轻擦拭抚摩,又像是送上关切与嘱咐,于是,一字一顿地把心中要讲的故事、要说的话语,录于纸、传于人。这一不舍不弃反复呈现的仪式感,充满了对文字的敬畏,对“英雄”的尊崇。

偶尔,很偶尔,也有为了那份急切、由衷的倾诉,而什么都不顾的时候。2003年,“非典”肆虐最凶险的关口上,央视频道正播放着钟南山的访谈节目。看着这位抗疫勇士眼中噙满的泪水,我再无法自抑,急速奔去书房,飞快地抒发起内心的激情。其间,“英雄”突然没有墨水,我不再顾及什么仪式感,打开墨水瓶盖,蘸上墨水又继续奋笔疾书。我的“英雄”,虽已是饥肠辘辘,但照例按着我的意志飞蛇狂舞一气呵成。“钟南山的泪水告诉我们”一文,先后获华东地区报纸副刊作品评选二等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铜奖。“英雄”若有感有知,定然与我同庆共贺!

我的两位“英雄,您知道吗?数十年来,我胸中的每字每句,都第一时间说与您的;我百余万字的每笔每划,都是您所为。我多少次想到过,给自己起个“百万字翁”的雅号,以此在熟人朋友中搞个怪、逗个趣,但一想到您——陪伴我的“英雄”,又马上打消了念头。

我的“英雄”,您若安好,便是我文字的晴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