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玉荣的头像

梅玉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2/16
分享

夜读之美

不知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每晚临睡前,我必偎坐床头,静读几页书,心凝形释,方能安然入眠。

一天下来,或轻松或繁忙,卸却一身倦怠和疲惫,美美地冲一个热水澡,舒适地坐到床上,披着衣,拥着被,拧亮台灯,翻开书页,让文字的墨香浸润鼻孔和心灵,仿佛全身的筋脉都已畅通,所有的毛孔舒张开来,共同享用这精神之宴。

一直比较执着于“捧书而读”的阅读方式。我也经常在网上广览美文,遍搜新知。网上的无纸化阅读的确方便快捷,百度一下,包罗万象,应有尽有。然而在我的潜意识中,又觉得这种方式有些缺憾,网上的文章美则美矣,却因高科技屏幕之隔,无意中给人一种莫名的排拒感。真正的书籍则不同,一册在手,首先动人心神的,是它厚重可触的质感,摩挲其封面,轻捻其内页,会因亲密接触而带来无尽的满足。当你看完一页,轻轻翻动,那清亮而妥帖的“哧啦”声,有如朋友的一声轻唤,母亲的几句叮咛,那是心灵与书页的对话,是时间与空间的交融。然后,当你全心投入书中,定然忘却周遭世界,如莲步款款,渐入花丛中,与之化矣。

月夜静读颇有几分缥缈之感。读到心领神会时,身心放松如夜的坦然,如风的柔顺。此时,抬眼见弯月挂窗,心儿似乎也碎成无数瓣月光,叠映出纷涌而来的思绪,是心醉?是情痴?好像有淡淡的愁绪漂在溢满欣悦的心上,那么岁月悠悠、人生无常的感慨也便随之而来。月夜宜读诗词,读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想像那美妙的荆门山水之景;读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品味诗人不绝如缕的思乡之愁;读苏轼的“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感悟他贬谪黄州之后的豪迈与旷达……月,承载了太多的内涵与文化,在我静读之时,那一轮照过秦关汉塞的月儿,依然无语垂地,释放着永恒的光芒。

有时会是雨夜。窗外雨声萧萧,似有千军万马奔涌而来,又似蚕食桑叶,或如流水潺潺有韵。这时静读,更添几分浪漫气息。此时宜读散文,特别是那种随心随意、率性自然的文章,别有一番体验。比如我细细地读着《绝版的周庄》:“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只是扑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来已习惯的清静与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来,你已经有些厌倦与无奈。周庄,我来晚了。”这样的文字直叩心扉,似乎心底里有一团软软的春泥,正在化开,化成一个朦胧而温柔的春天,盛放出芬芳而忧伤的花朵。“在一枚千年的古泪中,猜测遥远的故事,任谁也无力剥开岁月这斑斑锈锁,这一生,用一现而逝的美丽等你。”这是《琥珀》中的一段文字,秀美清新,执着坚守,讲述的是一个理想而凄伤的爱情故事……经了雨的熏染,这些文章也变得淋漓多姿,润泽如春水。

至于雪夜读书,更是难得的享受。也许是薄暮时分雪便飘了起来,一直飘飞到夜晚,当一切都静下来时,雪花也许还在悠悠扬洒呢。天气很冷,被窝此时是最好的安乐窝,一卷在手,颇感舒适,寒气都被挡在窗外,暖意与诗意却留在心中。这样的时刻,也读一些关于雪的文章吧。比如《湖心亭看雪》,想那张岱一般的痴人,如何在冷肃的西湖亭中看“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啊,张岱有福呢。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盛景是那样的豪迈壮观,白居易笔下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则是何等的温馨场面?

经典的醇香常在深夜散发。静夜虽静,却可以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听到情侣爱语的缠绵,花开花落的呓语,禾苗拔节的响声,岁月车轮的碾压。静夜读书,城市的喧嚣越来越远,心中的那个世界却正是春暖花开。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恐怕也只有在真正的夜里才能达到吧。

“醉挽清风织帐幔,漫裁明月作天窗。”这是我曾写过的两句诗。清风明月相伴,坐拥书城而乐在其中,该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吧。世间太多名利纷扰,让人不胜其累,甚厌其烦,书中却有如许清风天地,明月乾坤,走进夜的湖心,走进书的世界,别是一番胜境,怎不令人陶然忘机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