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玉荣的头像

梅玉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8/13
分享

汉乐府中的女子


读汉乐府民歌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先秦时《诗经》中那些纯洁无邪、自由恋爱的欢歌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担心被遗弃、渴望爱情专一的痴情怨语,汉代的那些女子,她们对爱情的态度是如此炽烈、决绝,甚至凛冽。

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上邪》。这是一个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其誓死不渝的坚贞,在汉乐府中弥显珍贵:“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请老天作证吧!我要与你相爱。让这爱情永不断绝,永不衰败!只有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枯殆、冬日雷声震震、夏天白雪皑皑、天地合成一块,才能断绝我们的相爱!诗中连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作比,表明对爱情的执著坚贞,情感犹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势不可挡。这澎湃的激情,充分表现了女子敢于承受压力、对爱情坚定不移的美好品质。只是,我忍不住要轻问一声:被女子所爱的那位男子,也有同样的勇气吗?

如此的痴心是否换来同样的坚贞?我们来看《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女子心理变化的过程,从“有所思,乃在大海南”,到思念之余送爱人“双珠玳瑁簪”,再到“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终于“相思与君绝”,女主人公面临遗弃,悲痛愤恨,摧折烧毁准备赠送的爱情信物,让它随风飘去,以表示决绝。这一系列的过程,果断干脆,毫不拖泥带水,其凛冽之气让人唏嘘不已。

女主人公的自尊令人钦佩,而她被人欺骗和遗弃的命运更令人同情。西汉中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礼教日益严重,因而汉乐府民歌中几乎不再存在“郑卫之风”,封建宗法社会以男子为中心,丈夫可以借助“七出”的条文任意休妻,妇女必须遵从“三从四德”,一旦被逐出夫家,就犹如被钉在耻辱柱上,命运更加悲惨。

最不幸的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如此勤劳聪慧、知书达礼的女子居然被逐,最后她被婆母与兄长逼得“举身赴清池”,而丈夫焦仲卿也“自挂东南枝”了。刘兰芝的不幸有三:一是遇到一个无理的婆婆,媳妇没有任何过错却要将她驱逐;二是遇到一个势利的兄长,逼迫被逐的妹妹赶紧嫁人;三是遇到一个懦弱的丈夫,焦仲卿若在母亲面前据理力争,如何会有兰芝的黯然离去?而诗中的刘兰芝,没有任何的怨言,她选择,她无悔,她盛妆打扮辞别夫家的姿态是美丽的,她暗下决心投水而死的身影是高贵的。

《上山采蘼芜》中也写了一位弃妇,此诗情节十分简单,全诗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对这首诗我颇有点微词。“上山采蘼芜”说明弃妇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还能出门劳动,可取。路上遇到了前夫,问一问彼此的情况也行,可她居然“长跪”,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了。再看看这个“故夫”丑恶的嘴脸吧:“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从这两句看来,故夫有所后悔,一是新人的容貌比不上故人,二是新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比不上故人,而后者明显比前者更为重要,比的是物而不是人,是财富而不是感情。诗中没有写女子听后是什么表示,我愿意设想这样一个场景:这女子,稳稳地对着那“故夫”的脸啐一口,我呸!你当初干嘛去了?活该!然后飘然而去。这样,才够“凛冽”。

我很喜欢另一首民间故事诗《陌上桑》,这首诗叙述采桑女秦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作品利用喜剧性的矛盾冲突,刻画了一个美丽、聪明、机智的采桑女形象。“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众人欣赏、羡慕的目光里,罗敷就是一个活泼的民间仙女,光鲜动人。她回绝太守的语言洋洋洒洒,不卑不亢:“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座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塑造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丈夫,极力夸赞其外貌俊朗、排场豪奢,一番疾言厉色,如凛冽寒风般摧枯拉朽,击退了太守,这是多么大的智慧!那愚蠢无耻的太守灰溜溜逃走之际,便是罗敷和众人开心大笑之时。

汉乐府里的女子,个性鲜明,生动可感,爱情方面别具一份凛冽的气质。合上乐府诗集,眼前似乎能浮现她们的面容姿影,伸手仿佛能触到她们飘逸的裙裳。她们的爱情故事,依然在后世人们心中深情演绎,留下潺潺不尽的余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