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玉荣的头像

梅玉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1/18
分享

总有一条路通向家园


梅玉荣



广袤无垠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马曹庙,只是中国地图上无法出现任何标记的一个小小乡镇,就像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常被淹没的一个小小的生命个体一样,普通,平淡,泛不起涟漪。如果不是命中注定或别样瓜葛,料谁也不会对其产生更深的情感。

多年前我降生于此,便决定了这个疑似庙宇实际无庙的地名将贯穿我的一生,我也将无数次穿行于从马曹庙镇上到梅家塆老屋的那一段七八里泥泞土路的乡愁之中。

这不,我又回来了。只不过,这次是带着团风县作家协会的十人采风团队,应交通局之约,参观薛坳附近的福彩路沿线及周边村庄的道路建设养护情况。回到家乡,我尽“地主之宜”的方式便是为大家讲述百福寺、紫金庄、周庄、沙河图的故事或来历。身为写作者,最容易对地名产生联想和想象,因为地名最具历史感和地域感,承载的是一方百姓几百上千年的世事变迁和人文底蕴,也是我们可以从遥远的岁月长河里打捞上来的一缕月色,几朵星光,具有诗意和回味。

在这里,每一个地名,都或远或近地与我发生着关联。戴家湾的方本仁庄园我们拜访过多次,曹家河我们去年来扶贫采风,薛坳是我爱人的老家,周庄有我的表哥一家,沙河图住着我年已八旬的舅舅舅妈,百福寺似乎有我的小学同学……地名,一旦与相关的人和事相连接,顿时就变得有温度、有色彩、有故事了。

尽管冬寒凛冽,还下着雨,采风的我们依然兴致高昂。在戴家湾村,一棵蓬勃的老树屹立在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门前,她该是一位守望家乡的老母亲,经年累月不辞辛苦地眺望远方的游子,期盼他们的归来。而村部附近设立的交通驿站,让我们好奇又新鲜,这种古今融合的想象,不禁让人联想起“长亭更短亭”的眷恋深情,或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谜题。而在古色古香的周庄,这个由村中贤达出资修建的徽派建筑,惠及所有原周家湾的村民,院落既曲折贯通又相对成排,颇有点江南古镇的味道。天正飘雨,走在巷弄的拐角处,正像戴望舒诗中所写,“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总路咀神树铺村有个小组叫麻骨咀,湾子虽小,却是团风县“美丽乡村”的示范点,目前已小有规模,正好印证了“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的交通构想。你看,把旧年代的瓦罐、收录机、油壶、马灯等物件砌入老旧方砖中,做成一堵景观墙,来者必看,且极能勾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的儿时回忆;湾中两口水塘整治得清澈可鉴,水边一只乌篷船让人产生江南水乡的梦幻感觉;家家户户外墙上有乡村画家创作的巨幅壁画,有小女孩捡拾稻穗的场面,有亭亭荷叶下的娇嫩荷花图,有牛在水中人在岸边小憩的夏日景。旧风簸、竹篱笆、木制长廊、碎瓦铺的路、石头砌的岸、稻草做的粮仓……村中充分利用一切农家农具,让每一件物品出现在它能闪光的位置,营造了一种雅致、宁静、温暖的氛围,真正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游人的脚步和眼光。

时代在变,变得多彩又多元。很早就听说“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后来变成“村村通,组组通”,到如今的“四好公路”“红色旅游路”等等,国家的各种利好政策正促使着人们一步步向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一条条“康庄大道”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个角落铺展开来,如玉带,似蛟龙,穿山越岭,攀天入云。从此,偏僻乡村已变成通途,险峻高山亦可畅行无阻,任何远方都不再遥远,所有诗意都已然成章。

      正像眼前我们看到的这条路:黄白线延展分明,两旁设有绿色护栏的通畅大道,被雨水淋过显得更加洁美。这些纵横交错、密织如林的道路,延伸到无穷的未知风景里,实现我们仰望星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愿望。

更让我心情舒畅的是,我回老家的那条泥泞小路也终于变成宽敞的水泥路了,尤其是从倒金沟到梅家湾那“最后一公里”,在2019年下半年被打通了,回家的路更短更快了。非常可惜的是,我的父母都已离开人世,他们没能在这条伴随他们一生的路上看到今日的变化;聊可安慰的是,作为他们的女儿,我已明确知道自己生命最初的来路和未来人生的去向,是那海拔200多米的白羊山养育了我,那竹林、那池塘、那山洞、那杜鹃花、那童年的伙伴、那些逝去的父老乡亲,都将在我的笔下重现另一个时空的光芒。

在县交通局会议室里,负责人用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交通人的日常工作,让我们无限感叹。他们胸中有丘壑,大笔绘就纵横蓝图;他们眼里有大局,用心统筹城乡进行道路规划;他们心头有百姓,提出“宜行宜游宜居宜业宜游”的“五宜”梦想。栉风沐雨的交通人,付出了太多太多。谁也无法说清,我们脚下的每一寸通畅的道路,流下了他们的多少汗水。

旧岁沧桑,往事历历,我们的祖辈父辈经历了太多的困苦与磨难。而现在,身逢盛世的我们何其有幸,正昂首阔步走在习总书记“中国梦”照耀下的坦途大道上。

世间道路亿万条,总有一条路,通向我们的亲人,通向我们的家园。我想,在建设各种美丽道路的同时,还要修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大道,用文化来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用文艺来填充物质充裕之后的精神空白,用文学来滋养时代飞速发展时灵魂跟不上趟的贫瘠。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心灵的呼唤。

总把浮云吹作雪,常将世味煮成茶,写作人就有这样的能力。抬头,眺望远方,我感到,肩上正扛着一份沉重的责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