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梅玉荣的头像

梅玉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18
分享

老电影里的青葱岁月



1970后生人,大都有一个相对清苦却绝对快乐的童年。

      在童年的片断里,最不能抹去的是那些老电影里的时光。

      生在农村,没有幼儿园、学前班可上,大人们忙于出工无暇顾及,学龄前的孩子处于一种原生态的“放养”状态,充分享受着山野之乐:钻山洞、采野花、尝野果、放牛、钓鱼、偷黄瓜觅葡萄,无所不至。闲下来,跟小伙伴们一起打仗、在路上挖陷阱害人……偶尔有点文化活动,也就是听听收音机罢了。

      彼时,我们最盼望最兴奋的,莫过于看电影了。一听说哪村晚上要放电影,哪怕隔了几十里路,我们也要浩浩荡荡地撵过去看。大人们也是欢喜的,即使一天劳作再忙再累,也还是会早早吃了晚饭,带着孩子们赶场。我们小孩子自然激动得兔子一样蹦蹦跳跳、麻雀一样叽叽喳喳。

     至今还记得当时看过一批外国电影,如《叶塞尼亚》《流浪者》《追捕》《大篷车》《佐罗》等等。那些异域风情,在我们一群小孩子眼里,是那样神秘。我们睁大眼睛看着银幕上那些金发碧眼的人,看男人摊开双手耸耸肩的神情,看女人扭腰晃屁股地跳舞,甚至听到里面一句一个“亲爱的”,我们会觉得很害羞……其实,根本看不懂里面的情节。

     不过《追捕》里杜丘被追杀的情节相当吸引我们,看到真由美救了杜丘,我们会由衷地感到高兴,这也许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体现吧;而《大篷车》里那个过于娇艳怪异的吉普赛女郎,我们一直都不喜欢,但她最后死掉了,我还是悄悄落了泪的;至于《佐罗》,是所有孩子的最爱,那黑衣黑裤、扬鞭跃马,挥剑轻掠的姿态,简直酷极了,是我们心目中完美的英雄,其迷恋程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孩子对007、超人、蝙蝠侠的崇敬吧。

      电影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男孩子会故作姿态地“耸耸肩”,显出很绅士的样子;女孩子会偷偷找一块大围巾围在腰间,躲在家里跳跳摇摆舞。更严重的是,如果哪个伙伴犯了众怒,大家会不约而同地用一种方法来惩罚他:跟在他身后,不断地朝他怪声喊着“亲爱的”,他必定会羞得抬不起头来。几乎所有的男孩都会戴着眼罩模仿佐罗,特别他“刷刷刷”的挥剑姿势以及标志性的符号“Z”,一度在男孩圈内广泛流行。记得小刚,是男孩里最会搞怪的,经常一身黑衣,以佐罗形象出现,但由于身体弱小,向人挑战时经常被打败,而打败时,他便耸耸肩,说着“你就是给我毒药,我也会喝下去,小辣椒”,然后哼着歌离开,他哼的歌一般是:“到处流流……唔……到处流浪……唔……”

      如今回想起这些情节,恍如昨日。在那童真如水的青葱岁月里,幸好有一些精彩的电影,恰当地填补了少年的空虚,种植下人性的纯真与美好。回忆的风铃,不时从心头掠过,发出一串清泠泠的声响。


                                                                                原载《常德晚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