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宓月的头像

宓月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26
分享

美丽,需要等待

小时候,我会哼唱几句《康定情歌》,却从未将它与现实中的康定联系起来过。1998年,我读四川大学时,才开始了解成都朋友口中的“甘阿凉”,对溜溜跑马山充满了向往。

2001年5月,同学们邀约去康定,我欣然报名参加。我们租了学校的一辆大巴车,清晨六点从成都出发,经雅安,过天全,道路两旁,满眼翠绿,但一过二郎山隧道,竟像换了天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在险峻高拔的山峰上游走,粗犷与细腻杂糅,娇艳的山花与嶙峋的峰峦相映,让人感叹。车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行驶,虽然险象环生,却仿若穿行在风景画中,真个是“峰回路转处,流连好风光”。游览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泸定桥,到康定已是夜晚。这一路,对生长于江南的我来说,相当于一次“探险”。

二郎山是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第一座高山,千里川藏公路上的第一道咽喉险关,素有“千里川藏线,天堑二郎山”之说。二郎山隧道的打通,让“天堑”成了历史。大巴司机曾是川藏线上的汽车兵,对这条线路非常熟悉。他说,如果没有二郎山隧道,只是翻越二郎山就需要一天时间,要是运气不好,遇上大雪、塌方或者翻车,就更不好说了。在隧道的出口,他专门停下车,让我们看茶马古道。很难想象,在那靠人背马驮的年代,这一路该有多么艰险。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蜀道难”,也是第一次欣赏绝美的高原风光。

只可惜,我那时自恃年轻,加上对“高原”的无知,到了康定竟有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一直期望一见的“跑马山”也只是从宾馆窗口遥望了一下,第二天就匆匆返回了成都。

对一个真正的游客而言,没有细节体验、没有发现的旅游,只能说来过。因此,这么多年来,我不敢说旅游过康定,不敢妄言康定之美。尽管后来有很多爱好摄影的朋友向我展示他们在甘孜拍摄的照片,但康定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直至看到《让世界爱上这座城》这部城市形象宣传片,我才知道,那次不成熟的旅行我究竟错过了什么。

我看过很多城市宣传片,但真正触动心灵、让人忍不住想马上踏上旅程的很少。《让世界爱上这座城》之所以让我震撼,首先来自于它的大美和真实。从法国巴黎到中国西南边陲的康定,一首情歌消弥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音乐跨越了国界,对美和爱的渴望超越了时空。片中所出现的人物都不是专业演员,两位主人公也是真实人物原型,一位土生土长在康定市贡嘎山乡上程子村的木雅藏族女孩,一位出生于荷兰、留学法国巴黎,酷爱音乐、旅行和东西方文化的留学生。他们的本色出演,将我自然而然、没有任何违和感地带入了雄伟壮丽的康定自然美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中。

《让世界爱上这座城》从康定这片广袤大地上撷取的600多秒美景,都是常人难得一见的时刻,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日常生活点滴。灿烂阳光里披着金色纱巾的贡嘎神山;皑皑白雪中的木雅金塔;檐角倏然飞出的鸽群;年轻喇嘛晨课后在草地上踢足球;康定北门体育场正进行足球比赛的藏族孩子;初春寒风萧瑟中绽放的野花儿,充盈着令人感动的生命活力……

10分56秒,摄制组用了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全片没有一个镜头是特效,没有一帧画面是3G制作,没有任何人为的表演痕迹,所有镜头全部采用实地实景拍摄。同一地点、同一镜头,从春夏到秋冬,从播种到成熟,让人惊叹的时空转换只是因为妙手剪辑。

该片的导演说:“真正的魅力,无法用特效来呈现。”

与那些简单地请名演员代言,将风土人情做推介的宣传片不同,《让世界爱上这座城》无论创意、质感、画面、音乐都达到了一般城市形象宣传片无法企及的艺术高度。如果去掉“城市形象宣传片”这个标签,完全可以当作一部人文大片来看。它对康定的美不是平面的呈现,而是立体、隐秘、感性、生动而真实的表达。在美的视觉冲击下,激发出我们对生命、对自然、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康巴儿女更多的思索。

面对我的赞美,袁导谦逊地说,我们只是在捕捉和呈现康定的美。没有当地领导和藏民的支持配合,没有那些天堂的礼物,即使是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你不要赞美我,而应该赞美这片神奇的大地和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迁徙繁衍,在这里茶马互市,在这里激荡思想。很难想象,在山高路险交通极不发达的过去,这里不仅有影响深远的藏传佛教,有清真寺,也有流传了100多年的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康定不只是摄影者的天堂,还有天设地造的独特灵气。这大概是为什么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能在雪山簇拥的雅加情海边写下那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为什么会有《康定情歌》这样美妙的歌曲诞生。

凡是有些旅游经验的人都知道,美丽的东西都短暂而稍纵即逝,我们知道它在那里,却永远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会以怎样的形态出现。季节、天气情况、光线等等因素,都左右着我们是否有缘见到那些“难逢之景”。我们一次次出发,谁能说不是因为在旅途中可能会遇见世间美景,渴望由衷地呼喊出:“我终于看见了,在此时此刻。”

雅康高速二郎山隧道全长13.4公里,是全国建成通车的高海拔地区、长度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按60公里时速,需要15分钟才能通过。为了拍到二郎山隧道上方的星空、蓝天、白云、五星红旗等景观带的最佳效果,摄制组来回达六次。拍摄塔公草原上黑色牦牛群在彩虹下跑过的镜头,拍飞机降落康定机场的那一瞬间,摄制组一次次无功而返,一次次推倒重来……

有些网友看了《让世界爱上这座城》后抱怨说,摄影师在向全世界撒谎,他们到那里并没有看到美轮美奂的雪山、云海、落日、彩虹、星空、流星雨。其实,人眼的视角,加上人脑的想象,对大自然的认知也有限,特别对康定这样一个宏大神奇的地方而言,唯有上帝的视角才能一览无余。导演团队通过无人机、摄影机,勇敢的冒险,漫长的等待,才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我们视野里的美。因此,美丽需要等待,需要追逐,需要发现。著名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有在海拔5000米的山巅,才能欣赏到云海磅礴的气势;只有等待过无数孤寂的寒夜,才能看到飘洒夜空的流星雨。为了捕捉那些或隐或现的美,摄制组夤夜守候,日复一日地跋涉在荒无人烟的高山草甸,深入人迹罕至峡谷险峰,忍受困顿、紫外线的灼伤、高原反应的生死考验。他们在海拔4700米的雪山等候十天半月,没有热水,身体冻僵,只为一组从未有人拍过的画面。

在电影《喜马拉雅》中,一位喇嘛对他的弟子说:“当你眼前有两条路时,要选择最困难的那一条。”自然美景,往往是因为选择了最艰险的那一条路而获得的意外馈赠。上苍只会奖赏那些勇敢而执着的人。

我第一次去康定,只能算路过,也只有惊叹和粗犷的印象:抬眼就能望见的雪山,镂拱飞檐、气势恢弘的寺庙,热烈的篝火,五彩缤纷的藏族服饰……《让世界爱上这座城》彻底颠覆了我对康定的最初印象,弥补了我没能见识到康定真容的遗憾。康定不再偏远闭塞,开放包容、和谐大美的现代康定就是一座人们不远千万里寻找的爱之城。

当我对片中出现的基督教堂、石磨坊等是否真实存在产生疑惑时,袁导向我详细讲述了这部片子的创意、取景踩点、选演员的过程。他说,拍片之前,他认真查阅了康定历史,做了深入调研,了解得越多,越觉得康定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怎么切入,怎么表现,他确实花了很多心思。

说起寻找片中的女主角,那个木雅藏族女孩,袁导目光中闪烁着兴奋,神情中有着无可比拟的快乐。他说,他先在康定各所学校各个单位选,没选到理想的,最后才在贡嘎山乡上程子村发现了她。她从来没有上过镜头,连拍照都极少,所以,她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纯朴、天然,有着毫无雕饰的自然之美。拍法国巴黎街头的那组镜头,他开始想节约经费,在深圳“世界之窗”的法国埃菲尔铁塔前拍,可始终觉得不对劲,最后还是带领整个摄制团队到法国实景拍摄。袁导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没办法,即使超出预算也必须这么做。”

难怪那个女孩赶着牦牛从雾中出现时,她在石磨坊抬头微笑的那一瞬间,已经将我融化,她就是我想象中叫“卓玛”的女孩。

2018年8月16日晚,该片在“2018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首映时,当巍峨的雪山、缓缓向上攀登的人从画面中渐渐淡出,过去、现在、未来在这一刻握手拥抱,只有熟悉的旋律带着几分苍凉、几分雄浑、几分向往,飘向悠远……全场由静默到喧腾,由震撼到感动,许多人悄悄地流下了热泪。

为什么爱上这座城,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在这些答案,都收藏在《让世界爱上这座城》里,珍藏在这片雄奇的土地上、康巴儿女的心里。

《让世界爱上这座城》不是一部城市宣传片,它是袁导团队和康巴儿女献给我们的哈达。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假期到来,背起行囊再次出发,去体验东方浪漫之城——康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