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梦萌的头像

梦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5/04
分享

泰山阶

初登泰山,面对层层叠叠、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盘道台阶,人的意识就有了渴望,精神就有了激励,力气就有了原始的触发。我想,被誉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泰山,无论其群峰、云海、松涛、宫观、题刻、日出多么美轮美奂,闻名遐迩,但如果没有这些台阶,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说,游泰山关健是个登字,而登却离不开台阶,由此便知泰山台阶的重要。

那天我是从岱庙后载门上山的,过了岱宗坊至关帝庙,大约一千五百米,盘道较宽,坡度很缓,所以没有台阶。慢慢地,自关帝庙起,盘道收窄,落差变大,这才有了台阶。但因其纵向三四米,故严格说还不算台阶,充其量只能称为缓冲平台而已。随后,坡度不断加大,纵向越来越窄,台阶的概念便完整了。台阶横向由四五块条石组成,高不盈尺,宽约尺半,被两边岩壁和人工砌筑的栏杆或围挡钳制着,横陈于七八米宽的盘道之间,层层叠叠地向上攀升。看那条石,都很规整,棱角分明,全是泰山杂石凿制而成,能清晰地看到斧凿的纹路。我的目光从脚下台阶移至前面更陡更险的台阶,心想,这才叫登,真正的登山由此才算正式开始了吧。

再往前,坡度更大,台阶纵向更小,步履就显得逼仄,喘息也不再匀称。从步天桥至中天门,距离约三百米,台阶七百二十级,平均尺余,登踏就有了难度。一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体力损耗严重;二是身体不稳,微微后仰,须随时纠正,既费体力又费神;三是蹩脚频出,要么脚尖磕台阶,要么脚跟半悬空,稍一不慎就会被后坐力摔倒。无奈我在路边摊点买得一根拐杖,三点支撑,腿就不再虚,身就不再晃,鼓足勇气,继续上登。途中每隔几分钟就要停下来,擦擦汗,缓缓气,歇歇脚,不然人就会崩溃。但只能休息两三分钟,否则时间长了,一松劲,身体就会软成一堆泥,再也站不起来。

一路之上,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松柏葱茏,千姿百态;云雾缭绕,气腾山河;宫观璀璨,雄伟壮丽;题刻遍布,煌煌耀金。只可惜心闷气短,大汗淋漓,注意力全集中在腿与脚的登踏上,根本顾不得欣赏沿途的风光美景。从对松亭往上,盘道更险峻,台阶更密集,条石更粗粝刚劲,有的青苔斑斑,有的剥蚀累累,透露出浓厚的沧桑感。我一步三喘地登着登着,猛然抬头,南天门就在眼前,似乎还能看见门楼的三个大字。问过下山的人,原来这就是著名的十八盘,实际距离比垂直距离大得多,更大的考验就在前面等着哩。

突然下起雨,云和雨纠缠一起,光在台阶上打绊磕。抬头看去,无论朝上还是朝下,盘道就像江河滩岸的一条纤绳,被云雨拽拉得汗涔涔的时隐时现。山里雨来得快,停得也快,仅一刻时光,雨住天晴,云霓初开,阳光普照,眼前呈现一派云蒸霞蔚的气象。此时再看盘道,但见前后衔接,上下呼应,蜿蜒曲折,化蛇化龙,穿云拨雾,直上天际,给人更加强烈的精神提升和力量驱使。

到了十八盘,这才体会到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深刻含义。十八盘是泰山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登山盘道最险要的路段,分为紧十八盘、慢十八盘、不紧不慢十八盘三个部分,一个比一个凸陡险峻。两边山崖时而峥嵘突兀,时而笔挺如削,穿行期间,人就显得渺小单薄。从龙门坊至升仙坊,距离约二百六十米,台阶七百八十三级,阶宽勉强可插一脚。特别是升仙坊至南天门,坡度七八十度,台阶更窄,仅容脚尖,这就出现小孩学袋鼠蹦和青年跳芭蕾的情节。再看那些挑夫,堪称泰山主人,自有一套登踏技巧。瞧他们,直进两步,横退半步,然后喘口气,两腿一挺,扁担一闪,再进再退,很有节奏,极像古装戏里官员迈的八字步,实在令人敬佩和感动。

但我却不然,全凭三条腿,一步一个脚印、一阶一串汗水地向上踏登。脖子开始发僵,难以匹配眼睛的东张西望,脊背时弯时伸形同蚯蚓爬行,脚下台阶由此便多了一番空虚和揶揄。此时除喘息和汗水湍急外,身上几大块肌肉和骨骼也开始松动,特别是腿肚好像没了筋脉,变成一团毫无生命的苇絮,随时都会被风吹走。后臀和脚后跟更不听话,似乎后坐力是专门为它们命名的,所以身后总有一股惯性,执拗地要把人拉回原处,连作为前锋的拐杖也不得不改做后卫了。至于全权承担登山任务的双腿,用上海话说,根本不搭噶,左腿和右腿像刚分手的情侣,既互相排斥,又藕断丝连,完全丧失老祖先左右左的传统,蹩脚搞笑得犹如卓别林。

本来,劲和元气还有肉体,是一个完整的生物链,肉可生出劲和元气,反过来后二者又可维持前者的生长;而劲和元气更是相互依存,互为因果,有劲就有元气,有元气也就有劲。但现在,肉体都大大松懈,还谈什么劲和元气?于是懒惰这个幽灵便乘虚而入,骚扰得我浑身像散了架,早把数台阶和数过的台阶数忘得一干二净。

将近一个时辰,总算登完三个十八盘,来到南天门。从南天门到天街再到青帝宫,约一公里,地势平缓许多,台阶时有时无,人也轻松自由起来。但从青帝宫到玉皇顶,又是一百三十余米的大陡坡,不得不挺直脊梁,继续登呀登呀,把刚在天街恢复的一点劲和元气,再次归零殆尽。就这样,经过大约五个小时,终于登上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玉皇顶,人就像虚脱一样变得迷迷糊糊的了。听人说,此种意识状态,最能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体会登山的真正乐趣,领略泰山的真正魅力。但在我看来,结果固然重要,而过程更有意义,所以我还是特别钟情于泰山的盘道台阶。

泰山盘道台阶究竟有多少?沿途打听过,有的说六千多,有的说七千多,后来查阅资料,数字很不统一,但趋于一致的说法是,经过近当代修补,现有台阶七千六百多级。至于谁建和建于何时,史料无从可考,查到的信息只是说,自秦始皇起,曾有十几位帝王登泰山封禅祭祀,其他达官贵人登山朝奉者更是多如星辰。由此推测,泰山台阶和长城一样,也是一个跨越朝代不断接力扩建的伟大工程。正因为历朝历代衔接拓展,才有了泰山盘道七千六百多级台阶,才有了沿途二十余处宫观建筑群和两千二百余块摩崖题刻,才有了今天我们一览泰山优美风光的平台和视野。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叫我商量事”。戊戌仲夏,恰好七十又三,所以我就想通过泰山极顶去上天会见阎君,却无意发现泰山盘道台阶这一奇观,最终留恋不舍,痴迷其中,尽将阎君邀请丢于脑后。从泰山回来好多日子,我脑海始终盘绕着泰山台阶,一层一层、一叠一叠、一级一级,古朴奥绝,铿锵有力,扶摇直上……缱绻之中,突然就觉得泰山台阶不纯粹是一条山道,而更像中华文化宝典的一枚书签,更像华夏民族崛起的一驱脊梁,更像沟通人与自然的一座天梯!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