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楠木南的头像

楠木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1/08
分享

忆“馍”事

关中人爱吃馍,馍在关中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燃面是平起平坐。一日三餐有两餐都离不开馍,早晨一碗稠糊糊的小米粥,再把白宣宣的软蒸馍掰开两半,抹上两勺稀油水辣子,用手指捻洒一点咸盐,那滋味嘹咋了!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富裕起来的关中农民最普通的一日早餐。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可吃不上白面蒸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顿白面蒸馍。那时,我家的馍有两种,一种麦面和玉米面混在一起蒸的两搅馍,一种是纯玉米面拌点咸菜碎蒸的咸菜馍。两搅馍是长身体的我和哥哥专享,咸菜馍则是家里长辈的每日所餐。记得有一次,西安的亲戚回到老家,奶奶为了招待人家专门蒸了一篦子白面圆蒸馍,结果她藏馍得地方被我发现了,我偷偷的拿了一个跑到外面边吃边羡小伙伴,结果他们一来二去好话恭维让我上了头,带着他们把奶奶藏馍的老巢给端了。结果可想而知,爷爷气的拿着烧火棍撵着要打我,奶奶护着不让打,最后奶奶气的抱着我直哭嘴里嚷嚷着“还不是日子穷,娃白馍吃不上,才眼羡几个白馍”,那天我看到爷爷流泪了。

上初中时,家里餐桌上的馍已经有了变化。村里新修了灌溉田地的水渠,曾经的旱田变成了水浇地,用爷爷的话说“土地爷不亏下苦人,只要手勤把庄稼伺弄妥帖,家家都是仓有余粮,三餐吃麦面馍”。那时,家里餐桌上的馍为黑面馍和纯麦面馍(黑面馍用的面粉是磨面机里出来的最后一道面粉;麦面馍是掐了二茬白面之后剩下的面粉)。黑面馍顾名思义就是馍比较黑,比较硬,俗名瓷面板馍,母亲蒸黑面馍时会在里面加上糖精,黑黑的甜甜的瓷面板馍吃起来除了有些费牙口感还不是太差;麦面馍的蒸法花样就较为繁多,擀成一厘米厚的圆形,抹上清油撒上干辣子面,五香粉,盐,卷成长条就做成了一条油卷子;摘点新鲜的花椒叶,洗净,剁碎,和盐拌在一起揉进醒好的面里,摘成小剂,擀成大小均匀的圆形,蒸的时候抹上油五片一摞,不一会儿懒油坨子的椒香味随着白腾腾的热蒸汽蹿的满院都是。农忙时节带上一壶水,拿上油卷子馍﹑懒油坨子既有饭又有菜又好吃,让在田间劳作的下苦人吃得是津津有味,油卷子是那时田间地头出镜率最高的馍。

90年代后期,黑面馍在农村的餐桌上已经难觅芳踪,雪白的白面蒸馍真正走进农家餐桌。记得有一次到外婆家,进门时外婆正在下蒸馍,舅妈看到我们赶紧拿出猪油罐,油泼辣子,拿起一个热蒸馍,一分两半,抹上一层猪油,再抹上一层油泼辣子,撒上咸盐,招呼我们吃馍。我记得咬上一口,在嘴里慢慢咀嚼,动物油脂的鲜和油泼辣子的香在嘴里汇合成独特的鲜香让味蕾开花,让人过齿不忘,此后热蒸馍抹猪油夹辣子成了我的最爱。

“馍”是最普通的吃食,它的一路演变承载着几代农民的艰辛和不易;它的一路变迁见证了伟大的祖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步步艰辛。“馍”是关中人的最爱,更是十四亿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中国汉堡”。在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馍”事已然上线展现它新时代的风采,只用轻触荧屏,各种好看,好吃,个性,绿色健康的新鲜“馍”事就跃至眼前。普通的“馍”事,讲述着“中国粮”的故事,讲述着中国老百姓的故事,讲述着一代代领路人前赴后继不忘初心全民奔小康的伟大梦想!

关中人爱吃馍,馍在关中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燃面是平起平坐。一日三餐有两餐都离不开馍,早晨一碗稠糊糊的小米粥,再把白宣宣的软蒸馍掰开两半,抹上两勺稀油水辣子,用手指捻洒一点咸盐,那滋味嘹咋了!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富裕起来的关中农民最普通的一日早餐。

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可吃不上白面蒸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两顿白面蒸馍。那时,我家的馍有两种,一种麦面和玉米面混在一起蒸的两搅馍,一种是纯玉米面拌点咸菜碎蒸的咸菜馍。两搅馍是长身体的我和哥哥专享,咸菜馍则是家里长辈的每日所餐。记得有一次,西安的亲戚回到老家,奶奶为了招待人家专门蒸了一篦子白面圆蒸馍,结果她藏馍得地方被我发现了,我偷偷的拿了一个跑到外面边吃边羡小伙伴,结果他们一来二去好话恭维让我上了头,带着他们把奶奶藏馍的老巢给端了。结果可想而知,爷爷气的拿着烧火棍撵着要打我,奶奶护着不让打,最后奶奶气的抱着我直哭嘴里嚷嚷着“还不是日子穷,娃白馍吃不上,才眼羡几个白馍”,那天我看到爷爷流泪了。

上初中时,家里餐桌上的馍已经有了变化。村里新修了灌溉田地的水渠,曾经的旱田变成了水浇地,用爷爷的话说“土地爷不亏下苦人,只要手勤把庄稼伺弄妥帖,家家都是仓有余粮,三餐吃麦面馍”。那时,家里餐桌上的馍为黑面馍和纯麦面馍(黑面馍用的面粉是磨面机里出来的最后一道面粉;麦面馍是掐了二茬白面之后剩下的面粉)。黑面馍顾名思义就是馍比较黑,比较硬,俗名瓷面板馍,母亲蒸黑面馍时会在里面加上糖精,黑黑的甜甜的瓷面板馍吃起来除了有些费牙口感还不是太差;麦面馍的蒸法花样就较为繁多,擀成一厘米厚的圆形,抹上清油撒上干辣子面,五香粉,盐,卷成长条就做成了一条油卷子;摘点新鲜的花椒叶,洗净,剁碎,和盐拌在一起揉进醒好的面里,摘成小剂,擀成大小均匀的圆形,蒸的时候抹上油五片一摞,不一会儿懒油坨子的椒香味随着白腾腾的热蒸汽蹿的满院都是。农忙时节带上一壶水,拿上油卷子馍﹑懒油坨子既有饭又有菜又好吃,让在田间劳作的下苦人吃得是津津有味,油卷子是那时田间地头出镜率最高的馍。

90年代后期,黑面馍在农村的餐桌上已经难觅芳踪,雪白的白面蒸馍真正走进农家餐桌。记得有一次到外婆家,进门时外婆正在下蒸馍,舅妈看到我们赶紧拿出猪油罐,油泼辣子,拿起一个热蒸馍,一分两半,抹上一层猪油,再抹上一层油泼辣子,撒上咸盐,招呼我们吃馍。我记得咬上一口,在嘴里慢慢咀嚼,动物油脂的鲜和油泼辣子的香在嘴里汇合成独特的鲜香让味蕾开花,让人过齿不忘,此后热蒸馍抹猪油夹辣子成了我的最爱。

“馍”是最普通的吃食,它的一路演变承载着几代农民的艰辛和不易;它的一路变迁见证了伟大的祖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富强的步步艰辛。“馍”是关中人的最爱,更是十四亿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中国汉堡”。在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馍”事已然上线展现它新时代的风采,只用轻触荧屏,各种好看,好吃,个性,绿色健康的新鲜“馍”事就跃至眼前。普通的“馍”事,讲述着“中国粮”的故事,讲述着中国老百姓的故事,讲述着一代代领路人前赴后继不忘初心全民奔小康的伟大梦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