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聂光玲
我叫招财猫,缘于我纳财的寓意,“平安符”一样的信物。
看人间喜事,赏落红无数,侧目浅吟,细细品酌一段1600年前的招财往事。
清秋时节的中国唐代,我披一件暖绒绒的霓虹云裳,携小说家段成式所著《 酉阳杂俎》“猫洗面过耳则客至”,招手纳财到,千客万客来。
一路走来,我脚踏金黄林荫路,带着氤氲财意,穿过一季季春夏秋冬,走在回家的途中……
我出生在陕西,开始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玉”。
当时我的主人经营一家货币兑换店,常常有个鱼贩来兜售鲜鱼,任何时候鱼贩总会丢一尾鱼给我。突然好多天没有见到鱼贩,有天晚上听主人说鱼贩患了重病,生活拮据的他几近断炊。那么善良的人,我真的想帮他一把。当天晚上,鱼贩看到枕边搁著一个纸包,里面装着两枚金币。
几个月后,善良的鱼贩痊愈了,他又来到货币兑换店,准备再给我一尾鱼时发现不见我的踪影。他才知道,店里曾失窃二两金币,主人布下天罗地网进行搜查,发现我几度衔着金币想溜出门,主人只好忍痛处死了我。鱼贩将事情经过告诉店主人,两人大受感动。我的主人非常后悔,那时他不知道,猫有九条命。
九年后我路过落魄的鱼贩家门口,他两眼放光,特别惊奇:世间怎么会有长得如此相同模样的猫呢?当天晚上,鱼贩家的老婆婆做了一个梦:如果制作一座我一样的雕像,必定会福德自来。第二天,老婆婆半信半疑依计行事,将制作好的猫的雕像供奉在神龛上,早晚合掌叩拜。
果然,好运接踵而至。很快猫托梦的奇事被左邻右舍传遍,每天都有人来借招财猫。后来她们干脆托窑户制作了我的造型,供放在今陕西岐山上,造福当地百姓。是距今16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
2014年,考古人员在陕西岐山一座石山上的石窟中找到我:一只“招财猫”造型的石雕——不仅有凹凸有致的眼睛、胖胖的身体和翘起的长长尾巴,而且还呈现蹲坐姿态,一只前爪放在地上,另一只爪子似乎在向人招手。这就是我的证件照形象来源。
招财猫成为全人类共同认知的文化符号。
历经千年,穿越古今,我是广为人知并被大家喜爱的吉祥物。在陕西,招财猫深入人心。骡马市逛地摊,粉巷逛小店,书院门看字画,回民街吃泡馍……大大小小的店面里,总能见到我的身影。个个憨态可掬,笑迎世界各地的来客。“西风多少喜,吹不散眉弯。”就这样跌进了招财猫芬芳的笔墨里,笑对春花秋月,静度似水流年。
据传一代伟人邓小平家有幅《双猫图》。一只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毛色乌黑、黑里透亮。画的上方是刚劲有力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画者是被誉为“江南猫王”的著名画家陈莲涛。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时得知“江南猫王”仍健在,便托人捎信向陈莲涛致意。陈精心构思,画了一幅招财猫的《双猫图》,托人敬献给邓小平。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2001年,APEC首脑峰会上,“猫论”更成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开场白。此后,中国大地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财源滚滚,金钱多多,本领多多,就跟八仙过海似的神通广大。
我是招财猫,财富和幸福,生来就种在了身体里,随着流年荏苒,早就疯长成了一尊偌大的财源宝藏,上面结满了打拼者的生意兴隆和事业发达,也长满了归来人的家庭和美与幸福安康。
酒足饭饱的午后,温柔的傍晚,煮上一壶清茶,回忆《招财猫漂流记》传奇,让烟的清香与漂流记的美妙,缓缓地从唇齿间滑过,静静地流淌在缱绻温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