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的头像

《武夷》

内刊会员

文学评论
202403/05
分享

村庄记忆里的两堆薪火 ——读郭义清散文集《村庄记忆》

                                                                         禾源

在读闽北作家郭义清村落系列散文集《村庄记忆》时,我想起法国作家福楼拜“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的这句话。后又以这句话观照其作品,在二十七篇的乡村散文中有两堆柴薪在燃烧,一堆是文史,一堆是风情。燃烧的火光照亮座座村庄容颜,照亮村庄在历史进程中的演绎,再借助燃烧的光芒追随升起的烟云去寻觅村庄的灵魂,燃烧的温度里把乡愁煮熟。

虽然有人说过:文学不是历史和科学,它的目的不是传达知识,而是要抒写情感。而我想情感正产生于认知和感悟。郭义清的《村庄记忆》展现出松溪史诗般画卷,经他这一番精工细作,文史知识密度越来越高,眼界越来越广,一定经得起时间的筛选和淘汰。小村庄因有这样的知识内核支撑,也就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正如作者在《过铁岭隘口》中所写的“置身在隘口古关,仿佛游离于历史的云烟深处,秋风吹来的声音,像是一阵阵的马蹄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似真似幻”。有了文史之脉的小村庄一样有大历史。于是可以说他的作品是:源于历史知识,而让知识点燃智慧,赋予情感;源于风土人情,根植文脉,留住乡愁。

获取这两堆薪火在乡村散文的书写中有什么意义所在呢?质疑到这个问题时,郭义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作过这样的回答:“松溪的村落,大多历史悠久,千年古村不在少数。这些村落都或多或少积淀着各自文化,蕴含着各自的村庄精神。”曾有一位作家说,村庄是一个个姓氏,族群的历史在大地山川间留下的一个逗号。于是要去书写乡村就必然会写到乡村的历史,要读懂村庄就必须读懂它的历史,在读懂乡村史时,不仅知道它从何处来,同时还会打开一个个姓氏史天窗,拓宽了阅读视野,还会读懂山里山外的联系,把村庄融入乡土文化的大格局中。就如《吴村遥忆吴执中》,“一个如偏僻的村子,看去毫不起眼,却横空出世一个礼部尚书来,不能不叫人刮目相看。”这一看,看到了《宋史》,看到了吴执中的事迹,看到了一个小山村的横空出世奇迹,看到了小山村与大世界息息相关。郭义清写村庄如是,写风物也如是,文中的遗址、建筑等一样是缀在文史线上的明珠,于是他散文中的这堆薪火走入五行,生出丰厚的文化土壤,让他的散文根扎在这块土壤上。

《村庄记忆》的另一堆薪火便是风情之火,这本集子又是松溪一部风情画卷。风情可以说是一个地域文化的版图和精神原乡,由空间上共同审美划定,时间上的约定俗成代续,构成一个区域文化现象。于是它会煽动出浓浓的集体乡愁,是生长在这方水土上人们共同的精神归宿。风情一直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刻也不离场,如:图腾崇拜、人物崇拜、信俗文化、禁忌文化等等。郭义清的《村庄记忆》中每一篇文章,都渲染在这样的笔墨中。或是一个传说,或是一段节俗,或是一段历史记载,或是一处风物抒写,都体现着浓浓的风情。例如:湛卢山、五福桥、玉泉水、仁泽乡、夫妻岩、奉禁碑等等,可以说这方水土的浓郁风情浸透了他每个文字。读者只要顺着郭义清解读乡村的密码,便能了解到一个个有文化内涵的村庄,体会到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感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引发寻找自己精神原乡的热情。故,点燃风情薪火能照亮一个地域的文化版图,能引照亮精神返回原乡的归路。

《村庄记忆》在点亮这两堆薪火中,偶尔撒入油盐,既让薪火更旺,又能时不时爆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声色味俱全。那就是引用了许多乡村俗话俚语、民谚歌谣,这样的语言准确生动,既有生活气息又不失经典,阅读中与其相遇,如同在爽快的漂流里忽然起了一股小浪,十分刺激。例如:《爱在梅口埠》一文中,写到梅口村村民水性好,新铺村村民擅长山里劳作,便来个“溪边猞”“山铺猴”;写到梅口码头的热闹气象,就来个“梅口地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在《风从坑口来》一文中以一句:“坑口出官,古油出财主,程坑出打鬼”的顺口溜,道出了坑口村出过朝廷大官,古油村出大财主,程坑村出打拳舞刀的大力士,还可以理解为分别出官、财、武。民间的语言活在他的整部散文集子中。

读着郭义清的这本散文集时,正琢磨他一定读了不少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果不其然,他在《长巷村的浙江人》一文中透了底,他写到“余秋雨老师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带来许多人的迁徙和远行……”但郭义清有一点是许多作家难以企及,那就是他的情怀就长在这方水土上,不是俯视,不在隔岸,而是与这块土地同呼吸,共传文史,同沐风情。

                                                                                                                        责任编辑:黄文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