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愁煞人,正是惆怅时节,不妨相约三五好友迈开脚步,放松自我,一起到三清山去看云山雾海,感受一下三清山的“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的绝美胜境。
早闻江西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的三清山有“小黄山”之称,葛洪曾在此结庐炼丹,是这的开山始祖,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尊神,故名三清山。这里千峰竞秀、万壑奔流、古树茂盛、珍禽栖息,终年云缠雾绕,充满仙风神韵,自古以来便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这样的地方一个乐山爱水者不去会终身遗憾的。
三清山的雨细细的,很温柔很超脱很抒情。
我们出了索道站到了山上,啊!果然有云海!磅礴之气,蔚蓝色沼面,如万首诗歌,淹没在云雾中。我一眼就看到了巨蟒出山。它突起的蛇头,双眼盯着前方云海,嘴池喷出寒气,牙缝喷出毒液,昂着头,盘旋于“人”字形山峰之上,又盘旋于“门”字形的山峰,盘旋于“从”字形山峰上。它的霸气,威风凛凛,亿万年来,它一直跳望的灵气不减。真是:“有我小龙不惧天,意欲上天做神仙,天庭怎可一人掌,扫荡灵霄把名显。”
雨中继续前行,我看到了企鹅献桃、万笏朝天和司春女神。细观东方女神峰,女神秀发坡肩,端坐着观赏云海,从右向左看,似一头罩发网的少女,极尽忧郁的相思之态;从左向右看,俨然似慈祥的天尊端坐云间,品相庄严肃穆,令人崇敬、景仰之意顿生。览眼前之景,不禁慨叹这大自然的天地造化之无比神奇功力,巧夺天工之无上灵光与智慧。就在这一石一峰之上,尽显阴阳调和之道法神功。难怪当年葛老仙师偏只择取此山炼丹,弘法布道来泽被天下苍生呢。
在去玉台的路上,风雨兼程,我仍不时地拍那直达天际的云海。终于我们登上玉台,极目远眺,只见滚滚云雾像狂飘美女的秀发扬起,双目遥望天穹,遥远云霄摇曳欲来的雷雨,万钧诗句翻腾,凝结浑然之气,风景散落在飞跑的云雾中凌风而舞。风景雾气,仙气飘飘,烟雾弥漫,弯曲奇幻的石林,像歌舞晚会上翩翩起舞的妖女,招惹神的目光。我想起悟空,拔掉几个汗毛,平手吹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帮手腾空而出,大展旗鼓,飞上飞下,完成辉煌的圣斗。云雾越来越大,山风剌骨,真是“高处不胜寒”哪。
沿着石径拾级盘山而上,行走在花岗岩耸起的峰林间,但见群峰争相峻峭,冰川遗迹极尽奇险妙境。高山密林深处,清纯温润的空气是那样的新鲜,直沁入人的心脾,感觉甜丝丝的。时而见晴空日辉,放眼四外碧空清澈,绿意盎漾蓬勃;时而见岚起峰间,烟云蒸腾,雾霭中似有龙腾虎跃时隐时现,猿啼狼啸,森冷冰寒。近旁,密密的灌类,蔓蔓藤萝,轻风过处,几星无名的白花在款款的摇曳,透出一股出于自然的神韵。远处,几株古柏颤巍巍地在半山上迎接着我们。树因为年岁已高,原本挺拔的身躯已成龟裂状伏趴在那里,岁月的脸谱深深地嵌陷在里面,而枯笔似的枝干又有些些滋润,是大山中雨水充分的缘故?抑或是任何生命都具有的欲望?
秋雨绵绵,雨滴空廊。我们沿山路往下走了好一会儿,来到万寿园。由于万寿园在山谷中,进了园门,园内的雾更加浓重。踏上用木板拼成八卦图的混元台,一眼就看到了彭祖塑像。彭祖是传说中的养生家,据说活了800岁。景区虽然不大,但路极其难走。有的路是在山岩上凿出的一个个的石窝窝,要手脚并用往上爬;有的是矗立的巨石,只能从近乎垂直的台阶爬上去。在浓雾中,时而看到一些奇峰巧石。有的像一对相拥的伴侣,叫白头偕老峰吧。有的也有命名,如孔雀石、海狮吞月、犀牛石之类。有的还根本不知叫什么名字。登上景区一个又一个的观景台,有时透过飘散开的云雾的“窗口”,看到的奇峰千仞,总是有变幻不定的神秘感。
从景区的“峰回路转”处走下来,我又看到一棵从石缝中长出的青松,它从落地生根到凭自己的力量劈开巨石,令人感悟到世上万事万物成长是何等的不容易。从万寿园出来,上行数百个台阶,我们开始游西海岸景区。
从三清宫沿西海岸而行,再从东海岸返回。绵绵的秋雨中,感受在海拔1600米高空的悬崖绝壁之上,修筑的一条长近4千米、宽1.3米至2米的钢筋混凝土栈道。其中3600米没有一个台阶,平整如岸。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路面最宽的悬空栈道。秋雨潇潇,云雾萦绕,树上的雨点丝丝地落在脸庞,感觉滋润清凉。我们行走在栈道上,在三清山绝美的风景中穿梭,如履平地,犹如仙人观景,不亦乐乎?
俯瞰大峡谷,云雾升腾,群峰兀立,奇峰幽谷尽收眼底,尤如一幅幅水墨画。山上苍翠的青松多数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奇峰异石、奇林异树、奇花异草近在咫尺,正如著名散文家秦牧称赞三清山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真恰如其分。整个行程一步一景,美不胜收,真是看不够,爱不够,拍不够啊!这是观音送子,菩萨抱着个小宝宝。这是猴王献宝,它手捧宝物,凝视观看,是舍不得吗?这是九天锦屏,山体四面悬崖,山花、苍松点缀其上,如同锦屏……。确实是:美在自然,奇在深幽,“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
雨不停地下着,我们一路走去,与云雾抢镜头。透过时聚时散的云雾,那千姿百态的树、那奇峰巍峨的山、在飘乎变幻的云雾中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行至一线天处时,但见陡峭的山道似老林中的枯藤挂在山崖峭壁之间,抬头望,令人神迷目炫。窄处仅能容一人通过,略显臃肿者便将无法穿行其间。走在这陡峭、枯藤般的小道上,我忐忑着的内心不由得紧紧地收缩起来,深感压迫之下有着如山般挤压的疼痛。看脚下未知的险途,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要顶着困难上,走出眼前的困境。哪怕前途只有眼前的这么“一线天”那般渺小,也要做百分之二百的努力,稳住脚跟,迈动步履,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前走,向前、向前。也许,当我们走出这一线天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到达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境也不一定。
下山是路较滑,我们大家都不敢左顾右盼,只是仔细地挪动着脚步。有人调侃起乾隆帝游江南时的一个故事来。说乾隆帝上山时,有位大臣赞了声:后步比前步高。下山时,又奉上一句,后背比前背高(背谐音辈),听得乾隆龙颜大悦,心痒难搔,那位大臣因此而升了官。马屁拍的真够水平的,不佩服不行。听罢故事,我想那些众神可能不会那般俗,而身前这雄气十足的大山更不会那般媚骨吧。无论是风鞭雨笞,晴和温煦,大山赤身的刚正本质是不会丢的。
从三清山归来,我觉得三清山并不很高。山不在高,有雄则刚,有刚则正,有正则美。虽然有些山很高很大,可哪有三清群峰之雄、之刚、之正,之美呢?三清山已经历了无数年,还可趋于永恒,而世间有很多东西与之相比,就只能是茫茫时空的匆匆过客而已了。
真渴望与这山融为一体,可我成不了山,这一切将会永远地存留在我的记忆中。